傅作義(1895—1974),字宜生,山西榮河(今臨猗縣)人,是一位追求進步、力主抗日的國民黨將領。他曾在長城、綏遠戰役中重創日軍,名揚四海。1931年12月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綏遠省(中華民國之一級行政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主席、國民黨第三十五軍軍長。在這封信中,毛澤東開頭便陳述傅作義目前所處之險境:“邇者李守信卓什海向綏進迫,德王不啻溥儀,蒙古傀儡國之出演,咄咄逼人”。這裏說的是,在侵華日軍的策劃下,充當傀儡角色的偽蒙古軍政府領導人李守信、卓什海和德穆楚克棟魯普(蒙古王公,民國初晉為親王,通稱德王)等人向傅作義所轄綏遠省不斷施壓軍事壓力的事。除此之外,來自日本的侵略也是對傅作義造成威脅的重要因素。於是,毛澤東摘用“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形象地向傅作義陳述了他目前所處之險境、中華民族目前所處之險境。隨後,毛澤東筆鋒一轉,慷慨激昂地寫道:“先生北方領袖,愛國寧肯後人?保衛綏遠,保衛西北,保衛華北,先生之責,亦紅軍及全國人民之責也。今之大計,退則亡,抗則存;自相煎艾則亡,舉國奮戰則存。”最後,毛澤東向傅作義表達了共同抗日之誠意:“弟等頻年呼籲,要求全國各界一致聯合,共同抗日,組織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幸人心未死,應者日多,抗日圖存,光明漸啟。近日紅軍漸次集中,力量加厚,先生如能毅然抗戰,弟等決為後援。亟望互派代表,速定大計,為救亡圖存而努力,知先生必有同心也。”
毛澤東致傅作義的這封信,雖然隻有短短三百字,卻將中華民族之危機、中共方麵之誠意、抗日救亡之緊迫一一托出,感情真摯,言辭激烈,深深感染了傅作義。在以後的共同抗日鬥爭中,傅作義更是國民黨內為數不多的能頻繁與共產黨保持往來、真心與八路軍相處、全力以赴抗擊日軍的將領之一。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雲: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弟與先生分十年矣,今又有合的機會,先生其有意乎?
名句溯源: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出自《三國演義》: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難點注解: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籍貫山西太原府祁縣;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誌通俗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具有極高的文學藝術成就和相當的史事參考價值,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合稱“四大名著”。小說故事自黃巾起義寫起,終於西晉一統,以七分真實、三分虛構的手法描寫了這一曆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統治集團百餘年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麵的複雜鬥爭。
上述引文是該書的開篇之言,後用“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說明社會形勢和事物絕不是固定靜止的,而是處在不斷地變化中。
摘用賞析:
193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製定了以蔣介石和國民黨南京政府為今後主要談判對手的策略,決定實行“逼蔣抗日”的方針。
而要實現這一既定方針,除了要加緊對各民主黨派的統戰工作外,積極聯絡國民黨軍政要員、地方實力派代表也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為此,在會後不久的一段時間內,毛澤東多次致信這些愛國人士,痛述國將不國之現狀,力陳抗日救國之大義。給邵力子的這封信,就寫在這一時期。
邵力子,原名聞泰,1882年生於浙江省紹興,近代教育家、政治家、20世紀上半葉著名報刊活動家。
由他主編的《覺悟》(《民國日報》的副刊),在當時報刊界被稱為全國四大副刊之一,與周恩來在天津主編的《覺悟》月刊不謀而同名,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園地,在社會上有極大影響。毛澤東曾稱當時的社會為“覺悟”時代。值得一提的是,邵力子還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之一。國共第一次合作時,出於工作需要,邵力子便退出了共產黨,以國民黨代表的身份開展工作。1933年4月,出任陝西省政府主席。
邵力子雖然身在國民政府,但對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共產黨員的做法並不讚成,尤其不滿蔣“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他多次呼籲停止內戰,國共聯手積極抗日,以挽救不斷加深的民族危機。但是,由於對蔣還抱有一定幻想,邵力子並未同南京政府決裂。
在這種進退維穀的境況下,邵力子隻好在自己轄地內打出“開發西北”、“建設西北”的口號,埋頭於地方經濟建設,閉口不談抗日禦敵之事。
沒有國家民族獨立,何談經濟建設?對邵力子了解頗深的毛澤東決然不信這位當年以《覺悟》報喚起民眾思想的領路者真的不再關注抗戰、不再關心國共合作了。所以,在信的開頭,毛澤東反問他說:“竊謂《覺悟》時代之力子先生,一行作吏,而麵目全變。今則時局越作越壞,不隻一路哭,而是一國一民族哭矣!安得去舊更新,重整《覺悟》旗幟,為此一國一民族添歡喜乎?”接著,毛澤東分析了邵力子“開發西北”、“建設西北”誌大而實不可行的原因:“日本帝國主義正亦有此大誌,正用飛機大炮呼聲動地而來,先生欲與之爭‘開發’,爭‘建設’,舍用同樣之飛機大炮呼聲動地以去,取消它那一邊,則先生之‘開發’‘建設’必不成功,此辦法問題也。”因此,實現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才是保全中華民族並延續其發展的唯一辦法。最後,毛澤東寫道:“談到這個辦法問題,詢謀僉同,國人皆曰可行,不信先生獨為不可行,是則國共兩黨實無不能合作之理。《三國演義》雲: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弟與先生分十年(邵力子於1926年正式退出共產黨,至毛澤東寫信時恰好十年——編者注)矣,今又有合的機會,先生其有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