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本方適用於病情較重者。
【方二】銀翹散
【來源】《溫病條辨》
【組成】金銀花20克,牛蒡子12克,連翹15克,桔梗10克,荊芥穗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蘆根12克,淡竹葉10克,甘草6克。
【功效】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桔梗、牛蒡子、薄荷、荊芥穗、豆豉驅風散邪,清利頭目;蘆根、淡竹葉、甘草清熱生津。全方具有輕清宣,解毒消腫之功。
【按語】本方適用於病情較輕者。
2.肺胃熱盛證
【症狀】咽部疼痛較重,吞咽困難。全身見發熱,口渴喜飲、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洪數等裏實熱證。檢查見咽粘膜紅腫明顯,咽喉壁淋巴濾泡充血腫脹,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
【方一】清咽利膈湯
【來源】《外科正宗》
【組成】連翹15克,梔子15克,黃芩10克,薄荷10克,牛蒡子1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玄明粉12克,金銀花10克,玄參10克,大黃10克,桔梗10克,黃連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荊芥、防風、薄荷疏風解表散邪;金銀花、連翹、黃芩、黃連、梔子瀉火解毒;玄參、牛子、桔梗、甘草利咽消腫止痛;生大黃、玄明粉泄熱通便。
【按語】臨證可加板藍根利咽消腫。
3.肺腎陰虛,虛火上炎證
【症狀】咽幹、癢、灼熱疼痛,午後重,幹咳少痰。全身見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檢查見咽粘膜暗紅色,或咽粘膜幹燥、萎縮、少津。
【方一】養陰清肺湯
【來源】《重樓玉鑰》
【組成】生地15克,玄參10克,麥冬15克,白芍10克,丹皮10克,貝母10克,薄荷10克,甘草15克。
【功效】滋養陰液,降火利咽。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生地、玄參、麥冬、白芍養陰清肺潤燥,丹皮涼血解毒,貝母清熱散結,薄荷宣肺利咽,甘草調和諸藥。
【按語】肺陰虛者。若喉底顆粒增多者,可酌加桔梗、香附、鬱金、合歡花等以行氣活血、解鬱散結。
【方二】六味地黃湯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熟地黃15克,山茱萸12克,澤瀉15克,丹皮12克,山藥12克,澤瀉10克。
【功效】滋陰降火,清利咽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用熟地黃、山茱萸滋補腎陰,澤瀉,丹皮泄濁、茯苓、淮山藥健脾益氣以滋生化之源。
【按語】本方用於治療腎陰虛者。
4.脾胃虛弱,咽喉失養證
【症狀】咽喉哽哽不利,或痰附感,或咽幹微痛,飲食無妨,遇勞、受涼、多言諸症加重,口幹而不欲多飲。全身見麵色萎黃,倦怠懶言,腹脹便溏,舌淡紅,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檢查見咽部粘膜淡紅微腫,咽喉壁淋巴濾泡增生,附有白粘痰液。
【方一】補中益氣湯
【來源】《東垣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