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慢性鼻竇炎(2 / 2)

【方解】人參、甘草、訶子補肺斂氣;細辛、荊芥疏散風寒;桔梗、魚腦石散結除涕。

【按語】臨床應用時可加辛夷花、蒼耳子、白芷以芳香通竅;若頭額冷痛可酌加羌活、白芷、川芎等;若畏寒肢冷、遇寒加重者可酌加防風、桂枝等;若鼻涕多者,可酌加半夏、陳皮、薏苡仁等;若噴嚏、流清涕者,可酌加黃芪、白術、防風等。

4.脾氣虛弱證

【症狀】鼻涕白粘或黃稠,量多,頭昏重,嗅覺減退,鼻塞較重;全身可見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肢困乏力,麵色萎黃,或頭悶脹;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

【方一】參苓白術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炒扁豆30克,人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懷山藥15克,蓮子肉12克,薏苡仁20克,砂仁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健脾利濕,益氣通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補脾益氣;山藥、扁豆、薏苡仁、砂仁健脾滲濕;桔梗開宣肺氣,祛痰排膿。

【按語】若鼻涕濃稠量多者,可酌加陳皮、半夏、枳殼、瓜萎等;若鼻塞甚者,可酌加蒼耳子、辛夷花。

5.腎陽虛衰證

【症狀】鼻涕清稀,量多不止,鼻塞,嗅覺減退,鼻癢,噴嚏時作,每遇風冷則症狀加重;檢查見鼻腔肌膜腫脹色淡,鼻道有較多清涕,全身見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夜尿頻多,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方一】腎氣丸

【來源】《金貴要略》

【組成】幹地黃15克,山藥12克,山茱萸12克,澤瀉10克,茯苓10克,牡丹皮12克,桂枝10克,炮附子3克。

【功效】溫補腎陽,散寒通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六味地黃湯滋腎健脾,以資化源;附子、肉桂溫腎壯陽;牛膝、車前子補腎利水。

【按語】涕多難止者,可加金櫻子、五味子等補腎固攝;鼻塞不通者加辛夷、蒼耳子等宣通鼻竅。

6.氣血瘀阻證

【症狀】鼻涕白粘或黃稠,鼻塞較甚,頭昏沉悶痛,痛無定時,遷延不愈,檢查見鼻腔肌膜暗紅增厚,鼻道內積有膿涕,竇腔肌膜增厚明顯,舌暗紅或有瘀點,脈細澀。

【方一】通竅活血湯

【來源】《醫林改錯》

【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6克,紅花9克,麝香0.15克,老蔥6克,白芷12克,石菖蒲9克,全蠍5克,地龍9克。

【功效】活血化瘀,解毒除淵。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以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疏通脈絡,以導滯通竅;以麝香芳香通竅,老蔥、薑棗調和營衛。

【按語】若白粘涕多者,可加薏苡仁、澤瀉、茯苓化濕除淵;黃色膿涕多者加藿香、絲瓜絡、車前草、黃芩以清熱化濕;鼻塞甚者加服蒼耳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