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慢性鼻竇炎(1 / 2)

【概述】

慢性鼻竇炎是鼻竇粘膜的慢性卡他性或化膿性炎症,多由急性鼻竇炎反複發作未徹底治愈而遷延所致,以雙側發病或多竇發病常見。病因及致病菌與急性化膿性鼻竇炎相似,特應性體質與本病關係亦甚為密切。單側或雙側間歇性或持續性鼻塞、流膿涕;頭痛,多為鈍痛、悶痛,痛有定處,發作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嗅覺減退或喪失;視力障礙;全身可伴有乏力,頭昏、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本病屬於中醫學的慢鼻淵範疇,以鼻流濁涕、鼻塞、頭痛經久不愈為主症的一種鼻科疾病,病程較長,纏綿難愈。多因痰濁阻肺,肺宣降失司,水津不布,聚為痰濁,上壅竇竅成為本病;肺經蘊熱,失於清肅,邪聚竇竅,留而不去發為本病;肺脾氣虛,清陽不升,竇竅失養,無力逐邪外出,邪滯竇竅,日久不去,成為本病;腎陽虧虛,竇竅失於溫煦而成本病;氣血瘀阻,竇竅肌膜日漸增厚,日久不愈而為本病。

【治療】

1.痰濁阻肺症

【症狀】鼻流白粘涕,量多,鼻塞,頭昏;檢查見鼻腔肌膜色淡紅;咳嗽痰多,胸悶,舌淡紅,苔白膩,脈滑。

【方一】二陳湯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陳皮12克,製半夏10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

【功效】宣肺化痰,祛濁通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半夏、茯苓燥濕化痰;陳皮、甘草理氣和中。

【按語】可加白芷、厚樸、蒼術等加強化濁祛痰之力,加辛夷、蒼耳子、石菖蒲等宣通鼻竅。

2.肺經蘊熱證

【症狀】涕黃量少,鼻塞;檢查見鼻肌膜紅腫,中鼻道有膿涕,可有頭痛、咽癢、咳嗽,吐少量黃痰等;舌紅,苔薄黃,脈數有力。

【方一】辛夷清肺飲

【來源】《醫宗金鑒》

【組成】辛荑花12克,生甘草6克,石膏15克,知母12克,梔子12克,黃芩10克,枇杷葉10克,升麻10克,百合10克,麥冬12克。

【功效】宣肺清熱,解鬱通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以辛夷宣暢肺氣,散邪通竅;升麻、枇杷葉、黃岑、山梔子、石膏、知母清熱泄肺;百合、麥冬潤肺養陰;甘草調和諸藥。

【按語】黃涕量多可加魚腥草、皂刺等清肺排膿;鼻塞甚可加蒼耳子、白芷等宣肺通竅;咽癢咳嗽可加貝母、玄參、桑白皮等清肺利咽。

3.肺氣虛寒證

【症狀】間歇性鼻塞,鼻涕粘白,嗅覺減退,頭昏頭脹;全身可見氣短乏力,語聲低微,自汗畏風寒,咳嗽痰多,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檢查見鼻粘膜淡紅腫脹,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樣變,中鼻道可見有粘性分泌物。

【方一】溫肺止流丹

【來源】《辨證錄》

【組成】人參10克,荊芥10克,細辛3克,訶子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魚腦石15克。

【功效】溫補肺髒,散寒通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