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從小夥計到“船大王”的李也亭(1 / 1)

文/石誌藏

李也亭(1807~1867),名容,北侖區小港人,“小港李家”代表人物之一。清道光元年(1821),在上海南市曹德大糟坊學商,後在沙船(運輸船)當船工,由帶運販銷私貨,日積月累有了資本。幾年後獨自開設久大沙船號,又購黃浦江碼頭一座。後以替清廷運糧有功任鹽運司運同,委同鄉趙樸齋等組建開辦慎餘、崇餘、立餘錢莊,艱苦創業、聚沙成塔的李也亭逐步成為上海沙船業老大。

1822年,十五歲的李也亭來到上海南市油碼頭曹德大糟坊兼酒店當學徒。上海南市油碼頭停泊著許多沙船,李也亭每天送熱酒到船上,為船工“上門服務”。

四年後的一天,李也亭突然向酒店老板提出辭職,轉行到沙船上去做船工。別人想不通,幹得好好的,一下子上船做船工,這在海上做事,風險多大呀!原來,頭腦靈活的李也亭從沙船運輸中看出了一個門道。因為,在沙船上做船工,可以自己少量“帶貨”。在物資緊缺,商品流通不暢的情況下,“帶貨”意味著可以做點小生意,搞副業賺外快,這可是寧波人說的暗行生意呀。而在酒店做夥計,每天隻是跑跑腿,確實也混不出什麼名堂。下船後,精明的李也亭又有獨特的眼光,他“帶貨”與別人不同,有的人“帶貨”叫“有帶嘸帶”,而李也亭專帶體積不大但利潤高,又都十分好銷的貨物。船工中,還有一些人懶,也有不帶的時候。於是,李也亭也給他們一些好處,用了他們的份額。用這樣的辦法,幾年下來李也亭積累了一筆“本鈿”。之後,他又傾其所有,用“帶貨”積累的第一桶金,暗暗買了一條沙船,租給人家。

“帶貨”帶出個小老板。李也亭雖然成了小船主,卻低調行事,仍然幹著船隊夥計的活,仍然做著“帶貨”的暗行生意。

終於,幾年後李也亭的積累多了,翅膀也長硬了,他開始像鯤鵬展翅飛翔了。當時,他名下的沙船已從一條發展到十幾條,於是李也亭建立了船隊,從夥計變成船主。他又成立了自己的船公司,起名為“久大沙船號”。隨著船運業的發展,李也亭又買進黃浦江邊一塊灘地,建起自己的碼頭,名為“久大碼頭”。有船、有碼頭,又成立了公司,李也亭在上海航運界,成為後起之秀。

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鹹豐三年(1853),李也亭在清軍和太平軍戰事頻繁,航路很不太平,很多人怕風險不幹了的情況下,受命經辦蘇(州)、鬆(江)、常(州)糧道和浙江的漕糧海運任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李也亭緊緊抓住這個高風險但高利潤的獨特機遇,又小心地規避著風險,終於“滾雪球”般地將船公司發展成為上海沙船業的巨頭,撐起了一方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