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訓練口才,磨礪鐵嘴(2 / 3)

答話要謹防出現漏洞,以免讓對方抓住某一點繼續發問,盡量減少對方繼續追問的興趣和機會。為此,可以借口問題無法回答。例如:“現在討論這個問題為時過早。”或答非所問,轉移話題,或幹脆不回答,或利用讚美對方等方法回避話題,轉移對方注意力。例如:“聽說貴廠在全麵質量管理方麵具有成功經驗,還望不吝賜教。”回答對方提問的要訣主要歸納如下:

(1)在回答對方提問題之前,要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

(2)在未完全了解問之前,千萬不要回答;

(3)有些問題並不值得回答;

(4)有些問題不宜作正麵回答;

(5)有時回答整個問題,不如隻回答問題的某一部分;

(6)對有些提問可以采取回避的方法,善於使用“彈性語言”,講“既不真又不假的話”,顧左右而言他;

(7)以資料不全或記不清等為借口,暫時拖延;

(8)請對方再次闡明所提的問題,為自己爭得充分的思考時間;

(9)回答得越簡明扼要越好;

(10)巧妙地反提問。

總之,談判中提問的目的並不就是想要弄清所提問題的本身,而回答時,針對問題的答案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回答。

案例及評析

案例1.柳暗花明,反敗為勝

有一對正準備結婚的戀人,來到××電器集團公司的展銷部購買電冰箱。這小倆口,圍著××牌電冰箱轉了好久,男的正準備掏錢付款的時候,女方突然改變了主意:“我看,我們還是去買日本東芝冰箱吧!”怎麼又變卦了,原來不是說好的嗎?“我看這種國產冰箱質量不保險,不如日本的好。不過是多花千把塊錢就是了。”

這時,站在一旁接待他們的售貨員,眼看到手的生意沒了,悔恨自己剛才那麼耐心地給他們解說都白搭了。心裏一急一氣,便脫口而出:“得了,得了,不買就別問這問那。日本的好,您又有錢,去日本買好了,幹嘛上這兒來?”

這倆口子給這麼一擊,轉身就想走。這時候,門市主任微笑著走了過來。

“兩位請留步,我有幾句話要對兩位說。”小倆口不由自主地過身來,氣鼓鼓的樣子。

“真對不起,方才我們的售貨員說話沒有禮貌,冒犯了二位,這都怪我這個主任,平時教育不嚴,我向二位賠禮道歉。”

這二位聽他這麼說,才平息了怒氣。

“至於買不買我們的冰箱都沒有關係,隻是有一件事要向二位討教一下。”

聽到“討教”二字,小倆口子真的認真起來了。

“方才這位小姐說,我們的冰箱質量有問題,是否可以具體說明一下,也便於我們今後改進工作。”

小姐冷不防給主任這麼一問,一時不知如何作答,遲疑了一會,才吞吞吐吐地說:“我也是聽人家說的,東芝的冰箱好。”她指著冰箱背後的散熱管,繼續說:“這些彎彎曲曲的管子都露在外麵,也不好看。”

“小姐,這完全是誤會。當然,東芝電器曆史長牌子老,有許多優點。但是,我們國產冰箱近些年來也有很大的進步,你們方才看到這種冰箱,正在走向國際市場。”

小倆口將信將疑,主任接著說:“我們的冰箱,曾經過周密地計算,將散熱管暴露在空氣中,散熱的速度可提高一倍,由於熱量散得快,所以冰箱內部製冷的速度快,達到提高效率、節約用電的目的。實驗表明,與同等容積的密封式冰箱相比,我們耗電量僅是它們的1/3,如果一天省半度電,小姐,你計算一下,一年可省多少電費?”

主任換了口氣繼續正麵進攻:“至於說到美觀,這是不必要的顧慮。因為散熱管在冰箱背後,緊靠牆壁或者在牆角之間,對於正麵觀看毫無影響,請兩位放心。”

這位小姐竟無話可說。這時主任發動連攻:“我看這樣好了,你們若信得過我的話,下午我派人給你們送去。喏,這是單據,請到那邊取發票和保修單。”

就這樣,主任巧妙地挽回了敗局,促成了生意。主任正麵擊退的不是顧客,而是顧客由於疑慮而產生的責難。

評析:

有時,顧客出自對某公司產品的質量、信譽的疑慮,拒絕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時還可能說出一些刺耳的話來。

麵對這種情況,為了順利地銷售出產品和達到服務目的,為了維護公司、企業、商店的形象,有必要從正麵對顧客不實的批評進行辯駁,從而消除他們內心的疑慮。

案例2.針鋒相對,巧妙反擊

在70年代末的一次外貿談判中,中方外貿代表拒絕了一位紅頭發的西方外商的無理要求,這家夥惱羞成怒,竟然出口傷人:

“代表先生,我看你皮膚發黃,大概是營養不良造成你思維紊亂吧?”

中方代表立即反擊道:“經理先生,我既不會因為你皮膚是白色的,就說你嚴重失血,造成你思維紊亂;也不會因為你頭發是紅色的,就說你吸幹了他人的血,造成你頭腦發昏。”

這雖沒有直接罵西方外商,但還是讓他感到十分難堪。

激將法不僅是簡單的否定、貶低,而是激中有導,用明確或誘導性語言,把對方的熱情激起來,引向你所希望方麵來。

深圳蛇口工業區黨委書記袁庚,同國外某財團談判關於合資經營新型浮法玻璃廠問題。對方自恃技術設備先進,向中方漫天要價,談判一度陷於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