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合肥”官商通古今(2 / 3)

王效金與蔡文龍兩人的案情,說複雜也複雜,牽涉眾多人與事,但說簡單也簡單,無非就是國有企業管理體製下,“一把手”缺乏有效監管和製衡,對外盲目投資受挫,內部又心態失衡,假公濟私,過度追求個人及小圈子利益等等司空見慣的“國企頑疾”。隻不過那段時間同類案件在安徽省密集爆發,多少有些耐人尋味。

苦覓轉機

無論是陳榮珍和張巨聲,還是王效金與蔡文龍,多少風流人物俱往矣,功過榮辱自有後人評說。但他們確實代表著過去二三十年來,在安徽這片“官商”氣息濃鬱的特殊土地上,國有企業經營者們某種真實的生存狀態,人人可以意會,卻又一時難以言傳。

如今,上述四大安徽國企早已經曆過“改朝換代”的動蕩和創痛,正在尋找各自的新路。

2004年,廣東美的集團收購榮事達與美泰克合資公司的美方股份,隨後又陸續收購榮事達集團名下資產,成為其實際控製者。2008年,合肥市國資委將榮事達三洋電器的第一大股東榮事達集團控製的股權界定為國有股,並授權國有資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讓它與日薄西山的榮事達集團“脫離關係”。

2008年1月,時年42歲、工程師出身的少壯派金友華,正式出任合肥三洋董事長。他的主要任務是改變公司給外界留下的過於求穩的印象。過去3年,該公司的年銷售額已從金上任之初的6億多元,增長到30億元以上。

2005年,四川長虹收購美菱電器,借此進軍冰箱業。目前,管理美菱的是長虹空降而來的川人王勇。

遠在皖北的古井貢,4年之間,又經曆兩任董事長。2011年2月,在古井集團工作超過20年,以市場營銷見長的“三朝元老”梁金輝,升任上市的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一度內外交困的古井貢,也借助近年推出的“原漿酒”品牌,口碑和銷量回升,大有重回八大名酒行列之勢。

而2007年1月接任徽商集團董事長的許家貴,此前7年一直在古井貢的老家亳州市任職,官至市委常委及常務副市長。這位看上去沉穩低調的新掌門人承認,集團以“徽商”冠名,是一個巨大的榮譽,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尤其是經曆前幾年兩場風暴(2007年廉政風暴和2008年金融風暴)衝擊,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力就是讓集團盡快走出陰影,重新振作起來。

公開資料顯示,徽商集團是國家重點培育的15家大型流通企業之一,2010年實現銷售額438億元,連續10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居安徽企業前5位,現由安徽省國資委直接監管。許家貴說,他們在“十二五”期間的目標,是打造“千億”徽商,每年的銷售額要遞增20%以上。

與57歲且為官多年的許家貴相比,屬相相同但年輕一輪的金友華,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企業工作,現在則是合資公司老總。

在金友華寬敞的辦公室裏,有一個紙筆墨硯齊全的大桌子,供他平時練筆之用。受家庭影響,他自幼喜愛書法,多年苦練不輟,現在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他笑稱,自己應該是中國企業家裏字寫得最好的人之一了。

有時,心情不錯的金友華會向來訪者揮毫贈字,其中一幅得意之作,是引自《周易》的篆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經曆過太多風雨的安徽老牌國企的新一代掌門人們,也許都應該細細體味這一句話。

紅頂“徽商”李鴻章

清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初八,官居四品的道員、合肥人李鴻章忐忑不安地率領兩千湘淮勇丁,由安徽省城安慶整裝登上英國麥堅齊公司的三條輪船,沿長江駛往上海。春水浩蕩,不到3天,他們就出現在上海十六鋪碼頭。隨後,李鴻章率領淮軍三仗擊退太平軍,畢生事業由此發軔。

這是清帝國官方首次采用西方的輪船運輸軍隊,與緩慢的帆船相比,當時稱為“火船”的輪船速度可謂風馳電掣。它高聳的煙囪,堅硬的鋼鐵軀殼,尤其是全新運輸方式蘊含的巨大軍事戰略意義,都給未來的疆臣之首李鴻章以深刻印象。

吃螃蟹的“李合肥”

到上海後短短10年,憑借赫赫戰功,李鴻章官居一品,當上了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封一等伯,爵號肅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初,頑固派內閣大學士宋晉提議,裁撤洋務派設立的福州船政局和江南機器製造局,因此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等為代表的洋務派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福州船政局本是湘係首領之一左宗棠所創辦,左恃才放曠,又因征戰太平軍時李鴻章搶占了左係湘軍的地盤,兩人長期不和。

但10年前乘坐輪船帶來的震動,令深諳此中利害的李鴻章最終不顧畛域之見,力排眾議,毅然支持左宗棠。在上奏清廷的《籌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折》中,李鴻章稱“國家諸費皆可省,唯養兵設防、練習槍炮、製造兵輪船之費萬不可省”,並說如果裁撤,“前功盡棄,後效難圖”“貽笑外人,亦且浸長寇誌”。在這場事關中國近代航運業命運的大辯論中,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