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如綽,伊人消隕(2 / 2)

也許紅顏薄命是天設的結局,也許董小宛並非凡人,她是天上的仙子,懷著一顆赤誠之心來人世間走這一遭,體味人情冷暖,親身經曆一場生離死別。如若說她的死與冒辟疆有直接的關係,那她會不會眉頭緊蹙而急忙為他辯解?她與他這九年短暫的夫妻情分,她可是知足了?

冒辟疆最後一次大病逐漸好轉之日,也正是董小宛生命悄然流逝之時。看著丈夫一日比一日紅潤的麵色,瞧著他的疼痛舒緩,總是愁眉不展的表情也漸漸有了暖色,董小宛也露出難得的笑容,美人麵龐依舊是那般迷人。付出總會有回報,何況是用生命作為賭注,去拯救另一條生命?冒辟疆的病體轉危為安,而董小宛卻染上了肺癆病。

每況愈下的體質,不斷的咯血,本就弱不禁風的身子終是抵擋不了這來勢洶洶的病魔。在動亂中為了照顧丈夫而苦苦支撐著,再難挨的日子都一天天挨了過來,可再堅忍的意誌也彌補不了體質的孱弱,本非金剛不壞之身,怎會百毒不侵?回到如皋之後,董小宛便一病不起,為了照顧丈夫耗費了如此之多的心力,如今他得以康複,而她卻再也沒有了可以堅持下去的體力。

冒府請來一批又一批的郎中,懇求他們醫治好床榻上病入膏肓的董小宛。古語雖雲事在人為,可殘酷的現實血淋淋地打碎了人為,注定了哀傷的結局。身上覆蓋的棉被給不了她溫暖,身體的溫度在一點點流逝,曾是恒溫的狀態再難維持。直至降到最低,一絲一縷的氣息在遊離,在無聲無息間愈發微弱,終是再難保留生命的跡象。

她靜靜躺在那裏,眼角緩緩流下最後幾滴淚水,還殘存著最後的溫熱。天地間的萬事萬物,秋冬春夏,朝代更替,都與她無關了吧!為她痛哭流涕的家人,她再難微笑著安慰他們,用身體擁抱他們,再難一齊朝下一段旅程走去。還有很多情緒未能及時表達,還有很多囑托未能親口傳達,還有很多很多,都留在二十八載的末尾了。

順治七年正月初二日,董小宛為冒辟疆抄寫《全唐五七言絕句》上下二卷。當讀到“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時,眼淚在不知不覺間淌過臉頰,帶著惆悵的溫度。這句詩是唐朝一個七歲女孩在送別兄長時即興而作。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董小宛依舊難以從悲傷的情緒中擺脫出來,便將這兩句和成八首絕句,以寄托內心的洶湧愁思。

待冒辟疆看過後,卻沒能與她產生心靈的共鳴,反而認為詩中哀聲怨響的氣息太過於濃厚,便苦著臉隨手將詩稿盡數燒掉。看著跳躍的火苗,竟有些恍惚。丈夫的偏激,董小宛並不見怪,更不會責備他,隻是內心悵然若失的感覺縈繞在心頭,始終揮之不去。

順治八年正月初二日,是董小宛活在世上的最後一天。也許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這一天正是去年和作八首絕句的同一個日子。如果冒辟疆知道曾經的那份惆悵來得不是毫無緣由,她內心的苦悶與煩憂,他是否真切地感受到了?她淚眼蒙朧時的不安,他可曾及時給予寬慰?她隱忍著滿心的疲憊,他可曾看在眼裏疼在心上?他憤然燒掉詩稿時,可曾發現她的欲言又止?

如今人已離去,他才會想到當初自己的過分,才會留下今日這樣的遺憾和悔恨。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雖說多多少少有些許埋怨的味道,可隱藏在裏麵更多的卻是無限的感慨。縱使他痛哭流涕,悔不當初,可斯人早已遠逝,他的這份遺憾若她泉下有知,該是作何感想?

曆經二十八個春夏秋冬,雖如此短暫,卻跌宕起伏不遜於任何人。這一生之中,暢快淋漓地愛過,付出過,擁有過,回首往昔,可以微微笑著揮別過去。縱然飄零的身世將她推向了歌妓生涯,可正是如此,才成就了秦淮名妓董小宛,才得以結識心靈相惜的好姐妹。

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的柳如是,生活之中處處對她照顧有加。殊色秀容、花明雪豔、能歌善舞的陳圓圓,雖與她都曾戀上同一個人,卻姐妹情深。溫柔纖小、宛轉嬌羞、堅貞不渝的李香君,兩姐妹談天說地,互相交換著藏在心底的小秘密。

傾盡心血愛著的那個人,縱是知曉他麵對她的再三示好而選擇逃避,她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追隨他的人生中去。既然愛著,就斷然不會有絲毫悔意。既然生命到此戛然而止,沒有別的選擇,那就擁著生前的每一份美好離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