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風華,恰是少年(2 / 2)

就是這般失魂落魄的董小宛,卻被那個人喚醒了。冒辟疆的偶然造訪,如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的聖水般給了她生的希望,給了她活下去的理由。他是她救命的藥,也是至死方休戒不掉的毒。不用再多做考慮,也無需瞻前顧後,既然希望在他那裏,那麼唯一的出路也在他那裏。舍下一切前塵,跟隨他的腳步,成為他的影子,將重生後的一切希冀寄托在他的身上,更是偏愛有他的未來。

自古以來,女子都是優柔寡斷的代名詞,可董小宛打破了這一慣例。在愛情麵前,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精神,雖未感動冒辟疆,卻感動了周遭的許多人,連同隔了幾千年時間的後人。也許有些事情不是一廂情願就能解決的,在愛情中,畢竟兩個人共同努力才是最圓滿的,可董小宛卻不在乎。他可以推辭,可以裝傻,卻抹殺不了她義無反顧的決心。

可現實往往來得比預期還要殘酷。身上背負的債務,難以落實的戶籍,都不是僅靠一腔熱血就可以忽略或可以解決的。她不怕,也絕不會因為這些而放棄。可他說考試在即,她明白這對他的重要意義。原來愛一個人,勢必會照顧他的周全。等待總是太過漫無邊際,她需要切實的行動去證明愛情,去爭取愛情。所以有了孤注一擲的遠行,有了險象環生的旅途,也有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脫和拋棄。

愛情總使人迷了心智,亂了分寸。執著於一個不那麼愛自己的男人,也許是可怕的選擇。儀態萬方的董小宛會為了留住一個人而尋死覓活,以死相逼。可對於冒辟疆,她完全放低了自己的自尊。她的苦苦哀求打動不了一個對她並不上心的人,隻是白白添了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如若是平常,任誰人也斷不會料到她的所作所為,可陷入愛情深淵的董小宛,做出這一切非常人理解的行為來,都變得很好理解。

猶豫不決的冒辟疆麵對心意已決的董小宛,也許會有尷尬,也許總在逃避。已經住進他心裏的人,不是苦苦相逼的董小宛,而是被人擄走了的陳圓圓。他與陳圓圓的盟誓未能實現,也許出於各種各樣的不同因素,可最為直接的便是他的猶豫,他的漠視。陳圓圓不是董小宛,沒有董小宛的不顧一切,她在等,在盼著許她姻緣的那個男人前來兌現承諾。可終究是沒能等來。

也許她也有怨有恨,也憎恨這可惡的命運,竟將她的生活擺布得麵目全非,苦難迭生。可怪隻怪她愛上的是冒辟疆,怪隻怪她的一味等待。如果她知道自己在冒辟疆心中的地位高於為妾的董小宛,或許她可以釋懷這不公的命運。未能擁有的總是比擁有著的廉價,到底過多少年之後人類才能從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循環中跳脫出來。

董小宛的結局之所以有別於陳圓圓,大概便是她的那股子倔強和不甘心。索性事在人為,債務也好,戶籍也罷,都是可以靠著物質解決掉的問題。冒辟疆的考試在即也可以在時間走過後有了答複。一切都回到了起點,不再關乎外界的種種幹擾。愛,就在一起。何苦計較付出太多,得到太少。茫茫人海,走過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視線隻是不偏不倚地定格在他的身上。從此,他就成了夢中的常客。

若隻論愛情,那董小宛得到了夢想中的結局。作為他的妾,與他朝夕相處,為他洗手做羹湯,打理他的一切瑣碎。支持他的喜好,滿足他的追求,與他月下品茗,與他靜觀菊影,與他共沐香薰,一切的一切都如夢中那般美妙溫馨。她不再是被迫強顏歡笑的董小宛,現在的她,隻是他的妾,與他做尋常夫妻,過平凡百姓的生活。天生靈動之人,必定會有靈動的生活情趣。作為女子,下廚聽起來是那麼易如反掌的事情。可越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越是有可塑性。董小宛便是如此,在秦淮時便對吃食有著獨特的天賦。各類美食佳肴,凡是出自董小宛的手中,定是別有風味。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精心鑽研,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屬於她的董糖、董肉,她的精致小菜、醉人香露,帶給冒辟疆多少生活的樂趣,怕是隻有當事人感受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