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上帝散布給人間的苦難與幸福一樣地均等。”有位哲人說過:“你要欣然接受自己的長相,如果你是駱駝,那麼就不要去唱蒼鷹之歌,駝鈴同樣充滿魅力。”是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活得容易,更沒有一個人整日為鮮花與掌聲所包圍。無論命運是否乖蹇,就像《簡·愛》中所言:“我貧窮,低微,不美麗。但當我們的靈魂穿過墳墓站在上帝麵前時,我們是一樣的。”
當你麵對不如意的事情時,不必滿臉怨氣;看到電視上才子才女們獨有的風采時,不必抱怨自己才氣平平;看到歌手或名人們耀眼的光環時,不必抱怨自己缺乏藝術天賦。殊不知,時間和機會卻在你的抱怨間悄悄流逝,讓你畫地為牢作繭自縛,自己斷送了自己。
命運的軌跡是我們無法決定的,要想從生活中收獲快樂,並在快樂中步入成功的殿堂,首先要做的就是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這不僅需要很大的勇氣,需要毫不猶豫放下自己的架子,丟掉自己的麵子,還需要有坦然麵對冷眼以及閑言碎語的魄力。
樂觀看待不公平
真正的快樂是對生活的樂觀,對工作的愉快,對事業的興奮。
——愛因斯坦
一個人真的很渺小,也很無力。現實跟理想往往有很大差距,許多事情不是主觀能改變的,所以,隻有學會接受現實,才會多少給內心一點安慰。
這世上本沒有絕對的公平與不公平之分,很多時候取決於自己的心態。沒有絕對的標準來衡量公平與不公平。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活一天,就有一天的福氣,就要珍惜。人生苦短,真正能夠不被生活所牽累,不被世俗所拘謹的人才是最灑脫的。人活一生,隻是活一種心情,一種心境,再多的努力,都隻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快樂。假如沒有這些做前提,所有的努力都是毫無意義的。
當你因沒有鞋子穿而哭泣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人卻沒有腳;當你因沒住上別墅而煩惱的時候,你會發現還有人沒房子住。不能單純地去把一件事情拿來看看是公平還是不公平,其實有了付出才有回報的。上天不會輕易地將好運降臨到你頭上。隻要肯付出,自己心胸放寬,自己覺得公平就公平了。埋怨無所濟事,還不如把心胸放寬點,不要太在意生活中的得與失,上天是公平的,它會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給你打開另一扇窗!有時候,“舍”比“得”更讓人快樂!任何事都有兩麵性,在遇到事情時,要樂觀積極,看到好的一麵。積極的人往往看到的是希望,沒有絕對的公平。
生活不是簡單地每天疊加,人生更不是一種連續的快樂或悲傷。人的一生有喜有悲,有得有失,每個人都應該坦然地麵對生活,多看生活中陽光的那一麵,接受生命中的一切,這樣的人生才是真實的。
接納不完美的周圍人
生活過,而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但是誰能說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屠格涅夫
生活中,一些人眼中隻看到別人的缺點,於是眼裏沒有光彩,到處一片黑暗;而多數人常常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總能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他們的生活處處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對別人總是看不慣,主要原因就是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習慣了唯我獨尊。
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一些“毛病”,朋友間要互相體諒,不能求全責備,不要總是挑別人的“刺”,看人家的不足。既要接受他人的優點,也要接受他人的缺點。看待他人“順眼”還是“不順眼”,全在於你的眼光如何。這裏不妨看一則小故事:兩個饑渴難耐的沙漠旅行者同時看到了半瓶水。其中一個人歎道:“唉,隻有半瓶水。”另一個人卻驚喜異常:“哈,還有半瓶水。”許多事就是如此,決定人們態度、觀點的往往並非事物本身,而是人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路。如何與他人相處也不例外。
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會發現別人有很多優點,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鑒的地方。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會寬容別人的缺點和過錯。也會將其作為自己的一麵鏡子,時時照著自己,提醒著自己。
人們總是用顯微鏡來觀察自己的錯誤,而喜歡用放大鏡找別人的錯誤,總覺得自己周圍的人身上缺點特別多。生活中有些人總在指責他人的缺點,挑剔別人的過失,常有一種“天下無馬”的感慨。其實,不是別人缺點太多,而是我們不懂欣賞,不是別人優點太少,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的眼光。如果你習慣以挑剔的眼光看人,那麼,請學會欣賞別人。
昂起頭來真美
如果你很有天賦,勤勉會使天賦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勉會補足缺陷。
——雷諾茲
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組成了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人的生命是自己的,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生活是要靠自己去過而不是要別人去過,人應該為自己而活,而不是活給別人看的,更沒有必要為了活給別人看而改變自己的活法,活著最重要的是快樂!
有個女孩總是愛低著頭走路。她總是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一隻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她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得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當她走進教室時,迎麵碰上了她的老師,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並且告訴她,她昂起頭來會更漂亮。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隻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如果你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裏,那麼你這一生都不可能有什麼真正的快樂可言。你已經處於失去自己的邊緣。你所應該做的,是盡快找回自己,不要把自己放置在他人的左右之下,做你自己想做的,而不是做他人喜歡你做的。隻有這樣,你才能活出你自己。
原諒曾經的過失
掙斷傷害心靈的鎖鏈,永遠放棄憂鬱的人有福了。
——奧維德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是一名釣魚愛好者。一次,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釣魚時,魚通常因為刺痛而瘋狂地掙紮,越掙紮,魚鉤陷得越緊,越難以掙脫。就算咬鉤的魚成功逃脫,那個魚鉤也不會從嘴裏掉出來,因此釣到嘴裏有兩個魚鉤的魚也不奇怪。在我們嘲笑魚兒很笨的同時,阿德勒卻提出了一個相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鉤現象”。
每個人都有一些過失和錯誤,這些過失和錯誤有的時候就像人生中的魚鉤,讓我們不小心咬上,深深地陷入心靈之後,我們不斷地負痛掙紮,卻很難擺脫這個“魚鉤”。也許今後我們又被同樣的過失和錯誤絆倒,而心裏還殘留著以前“魚鉤”的遺骸。這樣的心理就是“吞鉤現象”。
“吞鉤現象”使人不能正確而積極地處理失誤,自責和企圖掩蓋失誤,造成難以磨滅和不可避免的重複的傷痕。我們都有過“吞鉤現象”,隻不過我們自己都不願意承認罷了。
“吞鉤現象”是神經高度緊張、情節反複廝磨的結果。每當個人對生活有不良的心理困擾,就會把埋藏在潛意識深層的陰影激活,製造過失。陰影總是通過過失表現出來。無論出現什麼偶然的、突發的過失,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都有它的必然性、自發性。
過失、屈辱和失落,對我們來說不可避免,但是我們應該避免這些事情破壞和改變人性,避免因此而產生心理疾病。
如果你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裏,那麼你這一生都不可能有什麼真正的快樂可言。你已經處於失去自己的邊緣。你所應該做的,是盡快找回自己,不要把自己放置在他人的左右之下,做你自己想做的,而不是做他人喜歡你做的。隻有這樣,你才能活出你自己。當你為曾經的錯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後,可不可以原諒自己呢?對於那些不幸和打擊,一般人一時確實難以忍受。隻有原諒自己,才能重新調整心情,開始新的生活。而那些無法原諒自己,始終對自己的過去耿耿於懷的人,是得不到人生的幸福的。
原諒自己需要勇氣
我崇拜勇氣、堅忍和信心,因為它們一直助我應付我在塵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
—— 但丁
常常聽一些人痛苦地說:“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可是,不原諒又如何?那等於把自己推入了一個永不見底的深淵,從此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光明。原諒自己,就是讓一切的過去都成為過去。過去的種種,不應該成為我們的包袱,而應該成為我們的動力。
如果一個人總是沉浸在過去的錯誤中懊惱後悔,那他就會一事無成,後悔終生,這才是人生最不能原諒的錯誤!如果悔恨過於強烈,就會無法洗心革麵,無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不如反過來想一想,錯誤既然已經犯下了,再懲罰自己有什麼用呢?而且你已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什麼還要搭上現在和未來呢?
原諒自己,是需要勇氣的。人們都需要時間去學會如何接受此時此刻的自己。世上沒有“後悔藥”,誰也不能改變過去,對自己的責怪隻能加深自己的痛苦,進而影響到現在乃至未來。
其實犯錯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直視它的勇氣,更可怕的是你從此失去做事的心情,以至於賠上了現在和未來。所以,切莫再抓住過去的傷疤不肯放手,趕快從自怨自艾的泥潭中跳出來,朝氣蓬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和事業中去吧!
拿出勇氣,隻有真正從心底裏原諒自己,才能驅走煩惱,讓心情好轉。學會原諒自己,不是給自己找借口,而是很平靜地分析你過去的錯誤,從而在錯誤中吸取教訓,做到經一事,長一智。
把往事裝進盒子裏
讓往事隨風而去。
——佚名
沒有人能在出生時就知曉自己生命的意義,但是隨著心智不斷成熟,人們總會在生命的某一時刻幡然頓悟:生命曆程中的種種過往,其實早已成了永遠不可更改的過去,牢牢地印在了與生命時刻相應的刻度上,而人們唯一可以改變的便是從現在開始之後的每一秒鍾,如果人們願意為之專注前行的話,之後的每一秒鍾都將是扭轉未來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