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革命的年代 (1)(1 / 3)

曲折反複的英國革命

1649年1月30日,倫敦的天氣陰沉寒冷,但成千上萬的市民還是早早地圍坐在白金漢宮前麵,等待著一個特別時刻的到來。

下午1時,昔日不可一世的國王查理一世在衛兵的押解下,走上了早已為他準備好的斷頭台,他身後站著倫敦主教和一位監斬的軍官,兩側各有一名劊子手。在做完祈禱儀式後,查理一世跪下,將頭放在行刑台的砧板上,隻聽“哢嚓”一聲,他的頭顱滾落在地,圍觀的群眾頓時歡呼起來。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重要的一幕。為什麼要處決查理一世呢?事情得從頭說起。

查理一世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第二代國王,1600年11月19日生於倫敦,是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05年被封為約克公爵。1612年他的哥哥死去,年滿12歲的他被定為王位繼承人,此後又被封為威爾士親王。1625年5月,查理同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瑪麗亞結婚。同年,詹姆士一世病故,查理一世繼承了王位。

查理一世即位後,發動了對西班牙和法國的戰爭。為了籌措軍費,查理一世於1625年5月18日召開第一屆國會。國會雖然同意撥款14萬英鎊,但議員們要求彈劾國王的寵臣白金漢公爵。查理一世拒絕了國會的要求,並解散了國會。翌年,查理一世召開第二屆國會,議員們反對白金漢公爵的情緒更加高漲。查理一世再次下令解散了國會。1628年,他召開了第三屆國會。國會中反對派提出了“權利請願書”,國會內外革命情緒高漲,查理一世被迫在請願書上簽了字。1629年4月,查理一世再次下令解散國會,並對國會裏的反對派領袖進行迫害。在此後10多年中,他實行無國會的統治。

在無國會統治期間,查理一世獨斷專行,實行了一係列的反動措施。經濟上,他設立了造船稅、噸稅等新稅,頒布各種罰款條例,擴大工商業專賣權,壟斷市場,嚴重損害了資產階級權益;政治上,他實施高壓統治,鎮壓政治犯,恢複皇室法庭,極力迫害清教徒等,造成了國內矛盾空前尖銳。

1640年初,蘇格蘭人民爆發了起義,為了鎮壓起義,查理一世又一次被迫召集國會,要求撥款。國會反對派領袖皮姆等人乘機在會上提出平反冤案作為撥款條件。5月,查理一世解散了國會。同年11月,查理一世又召集新國會。新國會仍堅持不合作態度,並以叛國罪彈劾和處死了國王的寵臣斯特拉福。1641年,在國會的強大壓力下,查理一世被迫取消專製法庭和廢除未經國會同意的征稅項目。11月,國會通過“大抗議書”,譴責查理一世所犯的各種罪行。查理一世異常惱火,暗中招兵買馬,準備與國會刀槍相見。

1642年8月22日,一陣刺耳的軍號聲在英格蘭北部的諾丁漢城響過之後,查理一世升起了國王的軍旗,正式宣布討伐國會,挑起了內戰。1645年6月在納西比戰役中,國會軍徹底擊潰了王軍主力。查理一世化裝成一個仆人,混過了國會軍的哨卡,逃到蘇格蘭。5000多名王軍士兵被生俘,更重要的是,國會軍繳獲了查理一世慌忙出逃時沒來得及銷毀的私通外國的許多信件,為最終將其叛國罪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提供了有力證據。1647年2月,英格蘭國會用40萬英鎊將查理一世從蘇格蘭買了回來,投進赫姆比城堡監獄。此後不久,查理一世又乘國會軍內部發生衝突之機,在王黨分子幫助下,從獄中逃出,並勾結蘇格蘭人發動了第二次內戰。大敵當前,克倫威爾領導的新軍團結一致,再次打敗了王軍,將查理一世再度捉拿歸案。

1649年1月20日,最高法庭第一次開庭審判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在法庭上態度十分傲慢,擺著一副國王的架子。當庫克檢察長開始宣讀起訴書時,查理一世竟用手杖敲打庫克的肩膀,凶狠地喝令道:“你給我住嘴!”庫克隻是用蔑視與厭惡的目光斜視他一眼,又繼續宣讀起訴書。起訴書控告查理一世實行暴政,兩次挑起內戰,破壞國家安寧,要求最高法庭將查理一世作為暴君、賣國賊判處。查理一世聽完後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咆哮著拒絕承認審訊的合法性和權威性。當他又要舉杖打人時,引起了在場的軍官士兵和旁聽群眾的憤怒,他們齊聲高呼,要求嚴懲查理一世。

經過連續幾輪的審訊,1月27日,最後一次庭審開始。在法庭主席布拉德肖發表長篇講話後,由法庭秘書宣讀判決書:查理·斯圖亞特作為暴君、叛徒、殺人犯和人民公敵,應當斬首。宣讀完畢,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最高法庭全體成員起立,一致表示讚同。查理一世臉色蒼白,像一堆爛泥,癱倒在被告席上,布拉德肖命令軍官和士兵把查理一世拖下去,押上了馬車。

1649年1月30日的倫敦,陰冷而灰暗,天剛有了點亮色,人們便紛紛迎著寒風走出了家門,向王宮廣場擁去。廣場的中間特意設置了一個斷頭台,斷頭台旁站著一行威武的鐵騎軍。在萬眾注目下,全身黑裝,麵色慘白的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斷頭台。最高法庭當眾宣判:查理是暴君、叛徒、殺人犯和人民公敵,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查理一世直到此時還在監斬的湯姆森上校和傑克遜主教麵前為自己辯解著。在履行完宗教儀式後,查理一世喪魂落魄,步履蹣跚地跪下,將頭放在斷頭機的砧板上,一聲令下,查理一世的頭顱被斬下。人們擊掌相慶,把帽子拋向空中以示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