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3 / 3)

齊軍破燕之後,大肆燒殺掠奪。齊軍的暴行激起燕人的反抗,齊軍終於被燕國的軍民趕出燕國。

公元前314年,燕昭王即位。燕昭王是位有為之君,經曆亡國之痛,他決心搞好變法,使燕國走上富強之路,以雪亡國之恥。他聽從郭隗的勸告,以“千金求千裏馬”的精神廣招人才。燕昭王的人才開放政策實行了三年,果見實效,各地的有識之士,如樂毅、蘇代、鄒衍、蘇秦、屈景、劇辛等,紛紛從趙、周、齊、楚等國趕到燕國。燕昭王依靠這些人才,開展了一場有聲有色的改革運動。

這場改革的直接主持者是魏國名將樂羊之後——樂毅。樂毅是戰國時代第一流的大軍事家和

大政治家。他改革的要點是:

第一,“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賞之。”

第二,“不謀父兄”,“察能而授官”。

第三,“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隸。”

總括起來,就是要建立以功績製為基礎的封建官僚製度,推行法治,用以取代奴隸主貴族的“世卿世祿”製。這場改革極大地調動了燕國民眾的積極性。燕昭王在改革中能夠放下架子,吊死問孤,與民眾同甘共苦。經過28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大增。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楚、魏、韓、趙等國,組成強大的聯軍,大敗齊於濟西。然後,樂毅獨率燕軍攻入齊國腹地,占領齊都臨淄、齊城不下者僅莒(今山東省莒縣)、即墨(今山東省東平縣東南)而已。

在此前後,燕將秦開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裏。秦開又乘勝攻入朝鮮,不僅使燕國國土外拓極遠,也解除了燕國北部邊境的威脅。

燕昭王時代是燕國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燕昭王死後,惠王立(公元前278年到公元前272年在位),他是個昏庸的君主。他趕走了樂毅,使燕軍全部被逐出齊國。燕昭王和樂毅的努力就這樣付之東流了。燕國的國勢也從此衰落下來。

到了燕王喜時(公元前254年到公元前222年在位),燕國想乘趙國長平之敗和邯鄲保衛戰後疲憊不堪之機,大舉攻趙,結果反被趙國打得落花流水,險些不可收拾。這說明燕國的統治者對形勢根本沒有清醒的認識,他們不在強秦欲滅天下之時,聯趙抗秦,反而乘人之危,撈取好處,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秦軍滅韓、破趙,大軍壓境之時,燕國君臣才在倉促之中,忙著商議對策。

燕王喜此時已經手足無措了,他把軍國大事完全交給了太子丹。

太子丹曾在趙國的邯鄲當過人質,與當時同在邯鄲的趙政結為患難之交。太子丹聽說趙政回國後不久便成為秦王,他就在趙政即位那年以人質的身份來到鹹陽。他原以為憑著他與秦王政的感情,會受到友好熱情的接待。沒想到這位秦王政已非昔日的趙政了,他發現秦王政那根感情的心弦早已停止了跳動。在秦王政眼中,人質就是人質,人質就是政治交易中的砝碼,因此根本不應有友誼和感情存在。這使太子丹在秦國不僅沒有受到禮遇,處境反倒比在趙國更為惡劣。他大失所望,從此兩人反目成仇。

時光如流,太子丹在秦國轉眼度過了15年。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太子丹請求秦王政允許他回國。秦王政說:“隻要烏鴉白頭,駿馬生角,我就讓你回去!”太子丹見秦王政如此強硬,恨之至極,便乘機逃回國去。與此同時,秦國的一位將軍樊於期因犯罪也逃到燕國避難。

太子丹在秦國居住了多年,對秦的國策和秦王政的為人了如指掌。他深知秦王政鯨吞天下的決心是下定了,絕不會有逆轉的可能,所以回國之後,他就開始積極組織反秦活動。

當秦王政發動滅韓戰爭時,太子丹立刻預感到大禍快要臨頭了。麵對著萬分危機的形勢,他非常焦慮。為了尋找對策,他與太傅鞠武商議說:“現在燕、秦已是勢不兩立了,我希望太傅能想個辦法。”

鞠武說:“秦國已占領了半個天下,現在最受威脅的是韓、魏、趙三國,易水以北燕國的局勢,還是個未定之天。你為什麼出於個人的恩怨,而想去招惹虎狼之秦呢?”

太子丹說:“那怎麼辦?”

鞠武說:“慢慢再說吧。”

事隔不久,秦將樊於期逃到燕國,太子丹立刻收容了他。鞠武勸道:“不行啊,秦王之殘暴,再加上對你逃歸的怨恨,這就夠叫人害怕的了,你現在又收留了秦國的逃犯樊於期,這不是把肉放到餓虎走過的路上,自取滅亡嗎?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管仲、晏嬰之類的人物複出,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希望太子你快把樊將軍送到匈奴那邊,免得秦國找到借口。然後我們再西約三晉,南聯齊、楚,北結匈奴,形成反秦陣線,事情還可能有希望。”

太子丹說:“太傅的計劃,實行起來太慢了。迫人的形勢已經讓我等不了那麼久了!再說樊將軍身陷絕境,投奔於我,我絕不能因懼於強秦的壓力,把一個走投無路的人趕到匈奴去。如果這樣,我寧願去死!希望太傅再想想別的辦法。”

鞠武說:“燕國有個叫田光的人,有智慧,有膽量,你可以和他商量這件大事。”

太子丹說:“那好,我願意通過太傅和田先生相識。”

鞠武說:“願意效勞。”於是他把太子介紹給田光,說:“太子很想向先生請教一些國家大事。”

田光客氣地說:“願意傾聽太子的教誨。”然後,田光就去拜見太子丹。

太子丹聽說田光前來拜訪,特意跪在地上迎接,退著身子為其引路。進屋之後,又跪在地上為其拂席備座。田光坐下之後,太子讓左右人等全都退下,然後誠懇地向田光請教說:“現在燕、秦兩國,已是有他無我,有我無他了!希望先生能夠留意這種危險的形勢。”

田光說:“我聽說駿馬在盛壯之時,一日可馳千裏;等到他衰老時,劣馬也能跑到它的前麵。今天太子隻聽到別人說我盛壯之時的情況,卻不知道我現在已經衰老了。雖然如此,我還是不敢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我有個好朋友荊軻,我認為他可以完成你的使命。”

太子說:“我願意通過先生和荊軻交朋友,行嗎?”

田光說:“願意效勞。”說罷,起身就走。

太子丹送田光到門口,順便說道:“我和先生說的話,都是國家機密,請先生不要泄露出去。”

田光低頭笑著說:“好吧。”

事過之後,田光極其恭敬地去見荊軻,對他說:“我和你的友誼,燕國無人不知。今天太子隻聽到我年青時的一些事情,卻不知道我現在已經衰老了,他以極其信任的態度對我說:‘現在燕、秦兩國,有他無我,有我無他!希望先生留意這種危險的形勢。’我田光私下沒把太子當成外人,所以把足下推薦給太子,現在我請足下到宮中去拜訪一下太子。” 荊軻說:“願意遵從您的意願。”

田光說:“我聽說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不應該讓別人懷疑他的行為,今天太子卻囑咐我說:‘我和先生說的話,都是國家機密,請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看來太子對我是有所懷疑的。一個人做事讓人起疑心,這就稱不上是俠義之士了!”說到這裏,田光想用自殺來激勵荊軻,他說:“我希望你趕快去見太子,就說我已經死了,表明我不會泄露機密!”說罷,拔劍自刎而死。 荊軻見到太子丹,把田光的死告訴了太子丹。太子丹聽後,痛哭失聲,長跪不起,萬分悲痛。過了好一會才說:“我所以請求田先生不要說什麼,是想和他完成一項偉大的計劃,今天田先生以死表明絕不泄密,這豈能是我的初衷?”

荊軻坐定之後,太子丹恭敬地說:“田先生不知道我是個不成才的東西,把您推薦給我,希望您能對我有所教誨,這真是蒼天同情燕國而不拋棄它啊!現在秦國貪得無厭,欲壑難填,它不全部吞並天下之地,把六國之君變成它的臣民,它是不會善罷甘休的。目前,秦國已俘虜了韓王安,滅了韓國,又想南征楚、北伐趙。秦將王翦率領數十萬大軍已經推進到漳河和鄴城;而秦將李信已經出現在太原、雲中一帶。趙國如果支撐不住,必然要滅亡。趙國滅亡,就要殃及到燕國。燕是個弱小的國家,又被頻繁的戰爭所困擾,我估計傾我們全部力量,也不足以抵擋秦國。現在各國都懼怕秦國,誰也不敢聯合起來對付它。我私下認為,如果真有個天下男士,能派他到秦國去,誘之以重利,秦王貪圖厚禮,借此機會接近他,然後劫持他,逼他把各國的土地物歸原主,像春秋時代曹沫劫持齊桓公成功地索回魯國的失地那樣,那就太好了。如果不行,就殺掉他。秦國的將軍們率兵在外,而國內大亂,君臣之間一定會鬧矛盾,我們借機團結各國,一定會打敗秦國。這些就是我最大的願望。但卻不知誰能擔此大任,請您留意於此。”

雙方沉默了很久,荊軻才說:“這是國家大事,我是個沒能力的人,恐怕難當此任。”

太子丹聽後,上前連連叩頭,不讓荊軻推辭,雙方僵持了很久,荊軻才答應下來。太子丹當即尊荊軻為上卿,讓他往在最高級的地方,太子丹天天到那裏請安,佳肴美食,車騎美女,任荊軻享受,以此滿足荊河的各種願望。

過了很久,荊軻仍無出使之意。當時秦將王翦已破趙國,俘虜了趙王遷,趙國大部分土地落入秦國手中。秦軍開始向北推進,來到了燕國的南部邊界。局勢已到了危急的關頭,太子丹萬分恐懼,立刻去見荊軻。荊軻對他說:“就是太子不來,我也要去見太子。我考慮,今天我們出使秦國,如果缺少信物,那麼秦王就不會輕易相信我們。現在流亡在燕國的樊於期,秦王用千金萬邑買他的腦袋。如果我們能把樊將軍的頭和燕國督亢之地圖獻給秦王,秦王必然願意接見我,這樣我才有機會報答太子。”

太子丹說:“樊將軍走投無路投奔我,我怎能為了自己的私利傷害他呢,請足下再想想別的辦法。”

荊軻知道太子不能接受他的建議,就背著太子去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太殘酷了,你的父母宗族,全都橫遭塗炭。現在我聽說要用千金萬邑買你的腦袋,將軍有何打算。”

樊於期仰天長歎,熱淚橫流、憤怒地說:“每當我想到這裏,就痛心疾首,隻是不知有什麼辦法解我心頭之恨。”

荊軻說:“現在我有一句話,可以解燕國之患,可報將軍之仇,怎麼樣?” 樊於期湊上前去說:“怎麼辦?”

荊軻說:“我想把將軍的首級獻給秦王,秦王一定很高興地接見我。到那時,我左手拽住他的袖子,右手用匕首刺向他的胸口,這時,將軍的仇也報了,燕國的恥也雪了。將軍對此感興趣嗎?”

樊於期激動地說:“這是我日日夜夜惦記的事情,到今天才盼到有人教誨我怎麼做!”說完,自刎而死。太子丹聞訊後,急忙趕去,撫屍痛哭,極度悲哀,但事已至此,也無可奈何。於是把樊於期的首級放到木匣中,封存好。

此時,太子丹到處尋求天下最鋒利的匕首,終於花百兩黃金得到趙國徐夫人的一把匕首。然後,他讓能工巧匠把匕首用毒藥淬火。用人做試驗,剛剛劃出點血,人立刻就死掉。這些事情都準備好後,開始置辦行裝,準備派遣荊軻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