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剛剛親政,就顯示出他臨危不懼、冷酷無情的人格力量。這一震驚朝野的叛亂,被他用血腥的手段果斷地鎮壓下去。從此,秦國不但結束了“與氏乎?與呂氏乎?”的混亂局麵,並且秦王政在國內確立起了凜然不可侵犯的絕對權威。
在彌平內亂後,秦王政緊接著開始對外顯示他的力量。為了教訓暗中支持集團的魏國,他命令大將楊端和率兵猛攻魏國,一舉奪下魏國的衍氏城(今河南省鄭州市北15公裏),借此機會也給其他國家一個嚴厲的警告。秦王政消滅太後、集團之後,本想乘勢將呂不韋集團除掉。在他看來,太後、集團固然危險,可呂不韋集團對他的威脅更大。他們盤踞在都城鹹陽,把持朝政,頤指氣使,發號施令,堪稱心腹之患。因此,必除之而後始能大安。但他覺得呂不韋畢竟有大功於己,沒有呂不韋能有自己的今天嗎?同時也不能不考慮,現在滿朝文武多是呂氏的支持者,他的門下還有數千門客、上萬奴隸,所以處理呂氏,一定得慎重從事。想到這裏,他決定先將呂不韋的事暫時放一放,集中力量把謀反案搞個水落石出。
在追查謀反案的過程中,很多事情逐漸明朗化了。經多方證實,原是呂不韋的舍人,偽裝成宦者混進宮中,與太後鬼混,乃是呂不韋一手策劃的陰謀。有了確鑿的證據,秦王政決定下手了。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也就是集團被鎮壓的第二年,秦王政毅然決然地罷免了呂不韋的相國之職,發出鎮壓呂氏集團的信號。呂不韋被罷免的消息傳出後,天下為之震動,朝野上下,秦國內外,無不對這位23歲的年青君王刮目相視。誰也沒想到隻是一紙詔書,竟將炙手可熱的權相輕易地從權力的頂峰掀了下去,讓呂不韋跌得粉身碎骨!他的威力從何而來呢?人們在瞠目結舌之後,接著是迷惑不解。而這種社會氣氛對神話秦王政倒十分有利。
在國外,魏國因手伸得太長而受到了教訓,這也為他國做了個榜樣。齊、趙兩國馬上派使節,到秦國置酒祝賀秦王政親政後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另外也想借此摸清這位年青君王的品格和秦國今後的動向。但他們沒想到,他們從這位年青的君主那裏,什麼也沒得到。
在國內,太後、集團的殘餘分子得知呂不韋垮台的消息後,這時,他們就像大海中的落難人突然見到遠處有陸地的影子一樣,油然看到了再生的希望。他們誤以為他們的政敵垮台之日,就是他們得救之時。於是他們蠢蠢而動,四處奔走,到處遊說,希望秦王政能夠改變政策,重新啟用氏集團的人。他們把文章做到了太後的身上,試圖利用母子之情打動秦王政,救出太後。太後得救,氏的追隨者也就得救了。
本著這個目的,太後、的餘黨冒死到鹹陽宮,請求秦王政赦免太後,望其母子和好如初。秦王政對太後、勢力的反撲大為震怒,決定給他們以最嚴厲的鎮壓。他頒布命令於宮門之外:“敢以太後事諫者戮而殺之!”但即使這樣,仍然沒能阻止住前來為太後求情的遊說之士。沒多久,在宮門之外的蒺藜叢中,已經堆積了27具勸諫者的屍體,事態嚴重的程度可想而知了。的一個門客,齊國人茅焦仍不死心,他感到一旦失去這個惟一的機會,他們這些的追隨者將永無翻身之日。所以他置生死於度外,冒險來到鹹陽宮前,要求謁見秦王政。秦王政派使者去問:“難道是為太後的事來勸諫大王的嗎?”茅焦說:“是。”使者把情況報告了秦王政。秦王政命令使者出去警告茅焦:“你沒看見宮門前堆積著死屍嗎?”茅焦說:“我聽說天上有28個星座,現在死的人已有27個,我所以前來,不過是要湊齊這28個數罷了。請你把我的話轉告給秦王政。”使者轉回去把茅焦的話傳給秦王政。秦王政聽罷,頓時怒從心頭起,他聲嘶力竭地大喊道:“這家夥是故意來觸犯我的禁令的,快把大鍋裏的水燒開,煮了他!哪能讓他和其他27個人為伍呢?”說完,立刻命人把茅焦帶入宮來。
秦王政手按寶劍,口吐白沫,怒不可遏地坐在宮中等待著茅焦的到來。使者連拉帶拽,把茅焦帶到秦王政的麵前。茅焦見到怒發衝冠的秦王政,首先開口說:“我聽說,希望生存下去的人不忌諱談到有關死的事情;希望國家興旺的人不忌諱談到有關國家滅亡的事情。忌諱談死的人,活不了多長;忌諱談亡的人,存在不了多久。死生存亡的道理,聖人也急著想聽,不知大王想不想聽一聽?”
秦王政說:“你想說什麼?”
茅焦說:“陛下行為違背天理,難道陛下自己不知道嗎?”
秦王政說:“怎麼講?我願意聽一聽。”
茅焦回答說:“陛下車裂繼父,說明您嫉妒心太強;棒殺兩個弟弟,您落得個不慈之名;把母後幽禁起來,您有不孝之行;屠殺敢諫之士,您與暴君桀、紂有何區別?今天天下人聽到這些暴行,全都會遠遠地躲開秦國,我怕秦國因此而亡,所以很為陛下擔心。我的話說完了,請隨便處理我吧。”說完解衣就刑。秦王政立刻走下殿來,拉住他,悔悟地說:“我現在赦免你,先生請穿好衣服,從今以後我願意聽你的教誨。”從此他稱茅焦為“仲父”,並以上卿之爵尊之。他又親自帶領龐大的軍隊,趕到雍城陽宮,把母後接到鹹陽,居於甘泉宮,向天下人宣示他們母子重歸於好!秦王政突然改變對太後、集團的態度,聽了茅焦的勸諫是一方麵,除此之外,他還另有打算。他認為集團的勢力基本已被消滅,不會再對他構成什麼威脅了。但呂氏集團卻不同,呂不韋雖被罷相,呂氏的私人勢力卻沒被根除,這個勢力在朝廷內外盤根錯節,比的勢力大得多,要完全清除有很大難度。再說呂氏集團並沒搞叛亂,所以暫時還不能用血腥屠殺的辦法來清理他們。為了騰出手來摘掉呂氏集團,讓氏的殘餘勢力站在自己這邊是十分必要的。
太後被接回鹹陽的第二年,也就是秦王政十一年十月(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命令呂不韋離開鹹陽,回到他河南的封地去。聽到這個消息,為了挽救呂不韋,他手下的賓客,各國的使者絡繹不絕地來到鹹陽,為呂不韋多方奔走,喊冤叫屈。秦王政見狀頗為驚恐,深怕釀成禍變,乃下詔書一封給呂不韋,斥責他說:“你有何功於秦?秦封你為十萬戶侯!你和秦國有何關係?你竟號稱‘仲父’!我命令你和你的家屬全都遷到蜀地居住。”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呂不韋自知秦王政不會放過他,與其被殺不如自殺,於是他飲毒自盡。這個自以為沒有比他更明智的大商人,在秦國的政治舞台上盡興地表演一番之後,終於死於他曾寄予厚望的秦王政之手。
呂不韋死後,他手下的門人、賓客偷偷地將他埋葬。此事被秦王政得知,覺得正中其下懷,這使他可以借機徹底地清除呂氏集團的勢力。他對竊葬呂不韋的人做出如下懲罰:凡是來自三晉地區的外籍人員,一律驅逐出境;凡是秦國人,六百石以下的官員剝奪爵位,降職使用;沒有參予此項活動,但與呂氏有牽連的人,凡五百石以下的官員保留爵位,降職使用。重申從今以後,像、呂不韋這種不忠於國家者,子孫後代,永不錄用,成為定例!
與此同時,他下令赦免流放到蜀地的餘黨。就這樣,秦國的政局在秦王政的手中再次發生了翻雲覆雨般的變化。而在這種他自己製造的變化中,他不僅鞏固了他的地位,而且感受到了擺布他人命運的快感和興奮,其中最大的收獲則是實現了“誰把痛苦和恥辱強加給我,我就把痛苦和恥辱加倍償還給他”的夙願。在他看來,這是人生的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