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老道雙腿盤坐,兩手十指分開,掌心向下,輕輕地放在膝蓋上。嘴唇微閉,牙齒輕叩,舌抵上齶,閉目收心。隻見他含眼光,凝耳韻,緘舌氣,聽心息,以合四象。心無所想,神無所事,萬慮俱忘。孫祿堂學著他的樣子,也盤腿坐好,冥心靜坐。
老道告訴孫祿堂,修煉者要用自身三萬六千毛孔呼氣吸氣,通過收心收體,自成宇宙。在自身宇宙中尋求天地,並以此來感應身外之天地,出現太極。如此久坐,可積神生氣,積氣生精。積之日久,下田溫暖,飯食漸增,四肢輕快。
孫祿堂坐了半個時辰,果然感覺殊勝。那老道又傳授他調身之法,方法是在盤坐時要以腰為軸轉動身體,活動腰、肩、臂、肘、腕、頭、脊柱等。活動到全身輕軟鬆散時,便紋絲不動。底盤坐穩,脊柱挺直,上鬆下緊。閉目平視.行功於調息靜神之中。吸氣時,意想吸天邊之氣從四麵八方通過全身毛孔進入體內,呼氣時意想體內之氣通過全身毛孔向四麵八方發射。以心身為上下兩弦:心隨息功為之上弦,身形不動為之下弦;以神氣別冬夏兩至:神如冬寒凝物之態,燕如夏伏陽氣上升,謂之兩個極端;以形神占坎離兩卦:外形不動屬陰為坎卦,內動生神屬陽為離卦,坎離相合,找出先天方位,以東魂之木(肝)、西魄之金(肺)、南神之火(心)、北精之水(腎)、中意之土(脾)來攢簇五行。
孫祿堂對八卦之理早已通曉,所以接受其老道所教之法,倒也輕鬆。那老道讓孫祿堂每天寅時到這裏來找他,晚上不要隨便出門,這天柱峰上有一條巨蛇,非常凶猛,已咬死過數人。聽得孫祿堂背後涼風陣陣。
此後,孫祿堂每天寅時準時到來,聆聽高人的教誨,他學會了“引仙法”中的九法。分別是“無視無聽法”。要求閉目做功時,眼中無物,謂之無視。修煉者本不應聽萬物之聲,但耳為傳神入神之地,非聽不可。故修煉者應做到聽之不出心,心不動則安神,謂之無聽。無視無聽製兩耳。要做到: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聞而精在腎,舌不生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動意在脾。故曰:“五氣朝元”。據傳這是“五氣朝元”的第一步。五行歸中,明竅也就穩定了。明竅穩定後,用明竅調整內髒,隻需微調(古稱微妙之處)、就可使內髒有較大的動作,從而實現調整內髒的目的。比如做功時感到心慌,就可以馬上檢查舌頭,看石尖是否脫離上齶;心髒不好的.就可以活動活動舌頭,動一動手指頭,即可得到緩解。練功時.通過慢慢調整,先找出最敏感的竅位,這就是內髒的薄弱環節。
接著,又傳授他“收視返聽法。”修煉者在修煉中要無思無慮,無將無邊,無內無外,無念無欲。人生在世,心機在兩目。兩目可視萬物,這是人的本能。修煉者要想解此困難,做到端坐冥心,收視返聽。收視先要製兩目。首先從遠處往回收,把神光收回到自身宇宙的邊緣;接著從外往內收,把神光收入體內.內視自身宇宙第一大竅,即全身毛孔。人體全身毛孔每時每刻都在與天地交換先天和後天之氣,進行陰陽匹配。修煉者通過用全身毛孔呼吸,一吸元氣入,使氣轉化為氣,一呼元氣出,使氣轉化成氣,吸則收身,收回自身宇宙,呼則外放,放入先天宇宙。如此周而複始,行功於自然宇宙之中。返聽就是聽人心,即自己心髒的跳動;而後是聽道心,即地球的震動,最後是聽天心,即宇宙的震動。
那老道見孫祿堂天資聰慧,學武癡迷,也願意將自己所學所悟教授於他。他告訴孫祿堂安神功最重要。神乃心之主,心乃神之宅。舌為心苗,心裏藏神。故舌不動則心安,心安則生神。修煉者要想心不動,則必須舌抵上鄂。舌體不動心有定則安神。安神有三步功,即分三步進行。如果做功坐不住時,就應首先檢查一下自己的舌頭,看是否是舌頭掉下來沒頂上。舌頭一頂上,舌不動心有定則生神;要安神就要閉兩目。目乃肝髒之明竅:睜著眼睛煉功,肝髒會出現陽亢。兩目乃傳神入神之竅,兩目內視則生神,神生定要把神收。收神內視自身宇宙之邊,觀察全身有無動態。身形動,心無主,則神不安;四肢動,意在脾,神也不安。眼不外視人心定,人心有定則神安;人心有定則生神,神生定要把神收。收神機關在兩耳收視返聽方安神。生神神生把神安,陰神園滿陽神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