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何故主動投監(1)(2 / 3)

大伯入監半月之後,鬼子李玉亭突然找到洋鬼子李立生,要求撤銷交易。也不是真正撤銷,土地名義上李家收回,但李立生繼續使用別墅,無限期使用,以租賃的形式。當然,李家不退還當初的銀子,李立生也不必另付租金。

李立生的本能反應是拒絕。正式合同都能反悔,何況君子協定?然而李玉亭巧舌如簧:“李先生,你來中國是傳福音的,見死不救,恐怕與你的本意不符吧?土地就在山上,我挪不動,你搬不走,名義歸誰,有何區分?別墅你隻管住下去,愛住多久就多久。對你無害,與我有益;君子成人之美,此乃善事,你難道忍心拒絕?”

“你們中國人,太不講信譽。”

“你不明白,不是我們不講信譽,不過是朝廷要照顧麵子。我們當然不想撕毀協議。我向你保證,你如果玉成此事,我一定為你傳教提供方便。”

“此話當真?”

“咱們可以另行立約。白紙黑字,永不更改。”

攻下李立生,轉頭再帶著幾樣酒菜去進攻大伯。

溮河北岸的信陽古城,曆史至少也有兩千年。城池還是大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的舊物,城方九裏三十步,高三丈、厚一丈。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城牆再度加固。外麵包磚,內芯夯土。本來隻有四道門,因南門和西門距離較遠,又增設了小南門。這隻是外城。正規說法,應該叫郭。從城門進去,裏麵還有內城;不大,主要是道州衙門、兵營官倉、班房監獄,另外就是官員宅第,一口水井和一座鍾樓。

內城門口有兵丁警戒,但無需驗照,隨意通行。李玉亭目不斜視地進了內城,便直奔州衙。州衙門前照壁高大,貼著布告榜示。大門叫儀門,取成儀臨民之意;門口懸著虎頭木牌,上麵貼著訴訟批示,類似政府公告。當初他們交易的官契,就曾張貼於此。二門叫宜門,取諸事鹹宜之意。進門後左邊是三班衙役的辦公室,所謂“班房”;右邊則是監獄,高牆鐵窗;大堂位居中間,審訊刑事大案,舉辦重大典禮。中置公案,刑杖鍾鼓布列兩側,左右兩廂便是六房師爺。後有屏風門四扇,旁站衙役,俗稱門口,非請莫入。裏邊已是二堂,用於訊問民事,仍有儀仗鍾鼓。再進去便為三堂,在此處理衙門內部事務。三堂之後是內眷住所。倉房在最後,但不互通,須從另外的路過去。

大堂後麵設東西花廳,用於接待賓客。知州的心腹,刑名錢穀師爺都住在花廳後側,連同知州辦公的簽押房。李玉亭首先找到知州大人,向他拋出錦囊妙計:中國收回土地,洋人租用別墅。你得實惠,我保麵子,順坡下台階。

知州大人聞聽,兩眼立時放光。他本能地脫口而出道:“好主意!你來給我當刑名師爺如何?”刑名錢穀師爺俗稱老夫子,雖然每月隻有八兩紋銀的進項,但在衙門中地位最尊,見官不拜,每逢年節知州還要饋贈禮品。因他並非知州的下屬,而是客人,所謂幕賓。

知州大人焦頭爛額太久,突見靈光閃現,不免興奮。可他話雖真誠,卻不能當真。師爺可不是隨便聘請的。按照慣例,藩台(布政使)衙門掛牌外放你知某州某縣後,你謝委時須給藩台的師爺送門包。百萬人口以上的大縣百兩以上,小縣五十兩。同時要請他介紹一兩個師爺同時赴任,這樣將來上行公文暢通無阻。否則即便是翰林進士正途出身、直接發送各省候補的知縣就任,所謂“老虎班”,文書也難保不受刁難。

當然,李玉亭也誌不在此。都是聰明人,不必多說,知州大人立即從諫如流:贖回別墅,原戶承租。大李小李分家,雞公山買地的收益以及餘下的林地分給小李,責任也交給小李;李緒源出獄,李玉亭名義上代替伯父坐監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