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與“仿”同行(1 / 2)

大衛讓我緊跟著他,穿出看似堅固,卻突然變得,如同幻影的圍牆。我這才發現,自己一直待在海裏。無數圓球狀的房屋,排成立體格子,懸浮於水中,相互間,由粗大的管子相連。那管子,大概是用來協調,物質和能量使用的吧。保護膜果然可以,為我提供呼吸保障。大衛說,他們從這片海底發現我之後,就近對我進行了安置。所有這些,數以百計的球狀房屋,都是開拓者的軀體。它們上半部,容納一到兩個靜思者,下半部則是負責,協調質能使用和分配的,計算、思考裝置。他的下肢不知什麼時候,變成了寬大的鰭狀,從後麵推著我,向海麵上遊去。我擔心變來變去,會加速他的衰老進程,便告訴他,其實我會遊泳。他說不必擔心,他的外形,大部分是由微型機械維持的,不改變身體有機部分的性質和體積,便不用改動核心基因,隻消宏觀信息機構,下達簡單的變形指令即可。

浮上海麵後,他又很快變成了個,像矮敦敦的奇怪海馬似的東西,背上有個小鞍,還有扶手。他讓我騎在他的背上,抓穩後,飛速在海麵上奔馳起來。仔細看看,“海馬”的那條尾巴,在水中噴射著激流,產生的強勁推力,令我們的速度,毫不亞於人類製造的,用於海上突擊的小型快艇。海麵上,偶爾也漂著一些,開拓者的分體,形狀各不相同。據“海馬”說,那些是通訊、科研、信息中轉、能量儲存,等等不同職能的機構。海洋的樣子變化不大,依舊藍盈盈的,不過理智提醒我,其中已經沒有百萬年前的,各種海洋生物了。原先的自然物種,是無法與納米機械材料共存的。一陣悲傷的感覺襲來,我趕緊克製住,提醒自己別忘了,仿仍然在時時讀取著,我頭腦中的思想。他們不會介意,我的情緒波動,不過就我的感覺,於新物種麵前懷舊,總是不太禮貌的。

看樣子,這片海域離陸地相當遙遠,約摸半小時的行駛後,還是看不到陸地的蹤影。我正想著,這海馬是不是能再快些的時候,他的兩側,居然伸展出兩隻翅膀,借助速度慣性,輕而易舉地飛了起來。起飛後,他的形體緩慢變成了,鳥的形狀。我忽然領會到,他們為什麼自稱為“仿”了,對擁有固定形體的人類,他們最大的特征,可不就是什麼都能變嘛。我發覺,他從大衛到飛鳥的變化過程中,腦袋似乎小了不少,他隨即解釋說,自己的信息處理機構,和有機髒器,其實都位於軀幹內部,頭和四肢隻是怕我不能習慣,而特意變出作作樣子的,甚至連頭上的感官,都不具有什麼實質功能,他更喜歡用雷達,和壓力感受器,知覺周圍環境。發音未必用的是嘴,我要說什麼,他根本不用聽,就能知道。同樣的,他也可以,從我的眼睛中,看到世界。

盡管可以理解,但出乎意料還是讓我有種,受騙的感覺。如果我也是仿,他的這些行為,就不可能瞞得了我。不僅由於,我沒有與他們無障礙交流的能力,還由於,我並不熟悉,他們的行為模式。我熟悉人類,可他們,不是人。

展開的雙翼是剛性的,也就意味著,他用的是飛機,而非鳥類的飛行方式。可我並沒有看到螺旋槳,或是……啊,原來海馬的尾巴,並非螺旋槳,而是個噴射推進器,正瘋狂地吐出一條,長長的藍色火焰呢。這得耗費多少能量啊?感受到我的驚訝後,他解釋到,他們仿的體內,都有著巨大的能量存儲潛力。那藍色火焰,是高溫等離子體,除激光之外,最高效的推進劑了。他們一般隻在星際航行時,才用到激光,至於化學推進劑,在他們眼中,簡直是純粹地,在浪費物質資源。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和物質量,對於需求而言,是極不平衡的。需要用氦合成一克碳元素,附帶產生的能量,就足夠一個仿,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中,使用一年的。所以能量的冗餘,才是他們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除了盡可能地,與自然界進行元素交換,避免使用物理方式,合成新元素外,他們會用各種方法,把多餘的能量貯存起來,用於慢慢消耗,或是進行規模化的高能物理實驗,以及外太空探索。實在沒有用的,才會選擇,向外層空間釋放。

有時,他們為了多儲存些能量,不惜要提高自己體內的溫度,到幾千度之高。同時,被迫改變核心基因排列,使其能產生出,極耐高溫的活性有機質來。我很難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那麼摧殘自己,加速自身的老化,和死亡進程。他也沒有,給我什麼說明。我猜,要麼是這個問題很難解釋,單用語言難以說清,比如基於某種複雜計算,得出的最優結論;要麼就是,根本沒法解釋,比如那是由於一種本能,類似於……人類占有食物的本能?可對於天生理智的他們,也是沒道理的啊。難道是因為環境?若他們肆意釋放,估計要不了多久,地球就會像金星,甚至水星一般炎熱,不過也說不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