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華裔科學家錢卓,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些老鼠體內注入NR2B基因後,發現這些轉基因老鼠要比普通老鼠聰明了很多,特別是在學習和記憶力方麵,遠遠超過普通老鼠。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NR2B基因在老鼠體內,能控製一種叫作NMDA的受體,後者能激活神經,幫助記憶和學習,使其變得更聰明。
這一實驗的成功,引起科學界的轟動。有些人還做出大膽的推測:如果將這個研究成果運用到人身之上,就可能使愚笨的人變得聰明,使聰明的人智商更高,學習、接受等各個方麵的能力都會增強。
的確,我們都希望自己無比的聰明和智慧,這樣就會在各種競爭中占有先天優勢,比常人更容易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多的財富。但是,每個人的智商高低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學習和接受能力,隻能靠後天的學習和培訓來提高,最後也隻能成為人才,比那些天才差得遠。
這一研究成果之所以沒被推廣,是因為實驗人員後來發現,一個人如果太聰明、太敏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往往會為自己的聰明和敏感,在肉體和精神上,要付出雙重的巨大代價。
實驗室裏的研究人員,分別在“轉基因老鼠”和“普通老鼠”的爪子裏注射同等劑量的甲醛溶液。被注射甲醛溶液之後,會使老鼠爪子慢性疼痛,它們就會不自覺地舔自己的爪子。它們舔爪子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就說明兩種老鼠對疼痛的敏感度不一樣,這就方便實驗人員觀察它們聰明程度的差異。
在開始的1個小時內,兩種老鼠舔爪子的次數差不多,這說明兩種老鼠對疼痛感覺差不多。隨著時間的延續,“轉基因老鼠”舔爪子的次數逐漸多起來,而“普通老鼠”卻對疼痛習慣並麻木了。這說明“轉基因老鼠”對慢性疼痛的適應能力顯然要比“普通鼠”差。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一些人,也正是因為他們很聰明,很有頭腦,把任何問題的實質都能看得清楚透徹,任何人的一舉一動,都難逃他們的法眼。按理說,這樣的人很容易成功,事實則不然。這樣的人,成功的幾率非常低。很多擁有高學曆的人,卻很難成為大富翁、大企業家,已成不爭之實。
原因就是,我們擁有的知識越多,頭腦越聰明,對身邊的人和事看得就越清,就會越覺得可怕;對各種刺激的敏感度越大,對自己的傷害就越深。我們的勇氣會在縝密思考中喪失,需要的機會也會在求備求全過程中溜走。
拿著顯微鏡看世界,世界滿是細菌;到最有名氣的大酒樓廚房走一圈,會食欲全無;筆直寬闊開滿鮮花的馬路下麵,是汙水泛濫臭不可聞的暗溝;一個手握重權滿嘴道義的高官,可能是貪汙腐敗聲色犬馬的寄生蟲……
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世界上還存在著不完美的人。我們離不開這個地球,有追求就免不了要和那些俗不可耐的人打交道。所以,我們不能太敏感,要學會忽略,學會糊塗,遇到在乎不起的人和事,就當與自己無關。我們不能因為有這樣的人和事去死,他們也不會因為我們的死而做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