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而不智慧,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把什麼人、什麼事都看透,我們就會變得更加敏感和脆弱,緊張和焦慮,擔心和害怕,對需要做出的選擇和接受,感到無助無奈。很多時候,別人習以為常的人和事,我們卻出奇地憤怒,無法容忍。在大家都安然入睡時,要是隻有我們一個人清醒,能感到的隻有寂寞和孤獨,痛苦的隻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堪忍受而大喊,就會成為打擾別人美夢招來眾怒之人。
任何一個人一件事,不能不想,也不能多想,想得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很簡單的事,想複雜了,就會嚇壞我們自己。
1986年,美國UTstarcom(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吳鷹,在美國讀書期間,得知一位著名教授要招聘助教的消息,非常興奮。能成為這位教授的助教,不但收入豐厚,還不影響學習,最重要的是有機會接觸到最先進的科技資訊。他和幾個中國留學生躍躍欲試,誌在必得。
報名的學生很多,來自很多國家。教授經過精心挑選,最後列出一個30人的名單,準備通過考試、麵試,從這群優秀的學者中選出一位。吳鷹和幾個同學名列其中。30選1,不做充分的準備肯定不成。幾位留學生經過了解教授的背景,都失望了,決定放棄。因為這位教授曾在朝鮮戰場上當過中國人的俘虜!
他當過中國人的階下囚,一定非常憎恨中國人,怎麼會讓中國人做他的助教?稍微正常的人用腳丫子都能想到這一點。明知不成,不如放棄,免遭羞辱。幾個中國留學生意見一致,並勸準備試一下的吳鷹,放棄這不是靠能力和本事就能取勝的考試。
吳鷹沒有想那麼多,如期參加了考試選拔。在他眼裏,教授就是教授,和中國的俘虜沒有任何關係。對此他看得很開,如果僅僅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落選,這個待遇豐厚的助教工作還真不值得自己去做。但是,萬一教授不在乎呢,不是無故浪費了一個大好機會?
“OK!就是你了!”教授對落落大方的吳鷹非常滿意,然後微笑著問他:“年輕人,知道我為什麼選擇你嗎?”從30人中決勝而出,連吳鷹都沒有想到,他自然不知道原因了。
“其實,在所有的應試者中,你並不是最好的,但你不像你的那些同學,他們看起來好像很聰明,其實是過於敏感了。我需要的是助教,不是外交官,隻要做好我的助手就可以了,還把幾十年前的事情翻出來幹什麼?那時我是上了那些政客的當才去戰場的,上戰場才是我的恥辱,而不是被俘虜。年輕人,我很欣賞你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就是我錄取你的原因!”
後來吳鷹才知道,教授當年受傷被俘,但中國士兵對他很好,不但治好他的傷,還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和關懷。他至今還念念不忘。
阻止我們成功的,並不是我們不懂的事,而是我們深信不疑,其實則不然的事。我們曾經的錯失,不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少,而是因為想得太多。
所以,做人不能太敏感。顧慮越多,步子就會邁得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