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貝爾教授(1984年)認為,一個外來樹種在不適宜的氣候、土壤條件下,常易引起病蟲害。外來樹種發生病蟲害,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外來樹種在原產地就有的病蟲,但危害不嚴重,引種到新的環境後,有所發展;二足在栽植的地方,當地原有的病蟲害逐漸適應而危害外來的樹種;三是外來的病蟲害也可以感染新的外來樹種。如近年廣東省沿海發現的鬆突就是從香港、澳門地區傳入的森林害蟲。

濕地鬆、火炬鬆、加勒比鬆在原產迆及我國所發的主要病害及蟲害如下。

(一)病害

濕地鬆、火炬鬆、加勒比鬆的病害大致相同。在美國原產地,濕地鬆、火炬鬆的毀滅性病害為紡錘狀鎊病,在嚴重感病區不能生產有用木材。據美國1979年估計,每年由於感染紡錘狀鏽病使木材降等和樹木死亡而損失的木材約為1698萬立方米,約值1.1億美元。美國在濕地鬆、火炬鬆樹木改良及良種選育中,十分重視抗病育種,即通過篩選或雜交,培育出較抗紡錘狀鎊病的栽培種。紡錘狀鏽病危害濕地鬆最嚴重,其次為火炬鬆,碼其次為晚鬆及長葉鬆,其中間寄主為櫟類。受感染的中間寄主櫟樹葉,通過散發擔孢子使鬆樹感病。它們侵入針葉而群集在樹皮、形成層及射線薄壁組織上,在感染部分形成紡錘狀瘤,而鏽孢子在寄主感染組織上不斷擴大。紡錘狀鎊病在幼苗、幼樹枝條,主幹及大樹上均可感染致病。感病部分變形,在樹幹上形成的瘤可長達1米。感病部分使主幹脆弱,容易造成風折。紡錘狀鎊病雖然在我國尚未發現,但因為它屬毀滅性病寄,必須嚴格注意,防止病原菌傳入,特別嚴格禁止從美國有病地區引進苗木和接穗。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處理。

在我國濕地鬆、火炬鬆常發生的一些病害有鬆針褐斑病、枯梢病、鬆赤枯病、鬆落針病、赤落葉病、流脂病和苗圃常見的立枯病。

1.鬆針褐斑病

病原菌是真菌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抱目鬆針座盤孢菌。分生孢子座生於針葉表皮下葉肉組織中,塊狀或鈕扣狀,黑色。分生孢子座上麵呈盤狀,分子孢子針狀,先端鈍尖,基部稍平截,新月形或不規則彎曲,具1-6個分隔,煙褐色。有性階段為子囊菌亞門、腔菌綱、座菌目的。

鬆葉褐斑病在我國是濕地鬆、火炬鬆一種可致毀滅性的病害,必須高度蜇視。

鬆針褐斑病是北美洲最重要的針葉病害之一,在美國東南部主要為害長葉鬆,使叢草階段的幼苗及幼樹遭受嚴重損失。近年來鬆針褐斑病也在歐洲幼鬆林及一些聖誕樹上發生。它的寄主有濕地鬆、火炬鬆、加勒比鬆、歐洲鬆、日本黑鬆、小幹鬆、黃鬆、輻射鬆、晚鬆、短葉鬆、剛鬆、長葉鬆、海岸鬆及東部白鬆等。這種病害於1978年在福建洋口林場發現,現已荽延至安徽、江西、廣東、廣西、江蘇、浙江等省(區)以福建、江西,廣東和安徽四省發病普遍而較為嚴重。苗木和幼樹均可感病,8-10年生以上大樹感病較輕。受害嚴重的造成濕地鬆植株或整片林分死亡。根據廣東省汕頭地區林業科學研究所調查,在立地條件差的地方,如幹燥瘠薄的山頂、山脊,比山腳、坡麓濕地鬆生長勢弱,受害率高;前者感病指數為49-59%,後者為15-18%。此外不同家係抗病力亦有所不同。

病害隻為害針葉。針葉感病時,最初產生約2毫米圓形或近圓形不褪色小斑點,呈淡黃色,後變褐色,有時2-3個病斑連結擴大呈深褐色段斑;在病斑中央形成黑色突起的黑色皰狀子實體,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一針葉上常產生多數病斑,嚴重者造成針葉枯死。嫩葉成病時,針葉先端迅速枯死,不久即在死組織上產生黑色子實體。病害多自樹冠下部發生,逐步向上擴展,終至全株枯死。病原菌在短距離傳播靠分生孢子,而子囊孢子可在較遠的距離傳播病害。

該病菌的菌絲、子實體和分生孢子在病葉中越冬,幾乎全年在林間均可找到有生命力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雨水散放,擴散較慢,分生孢子在林內幾乎常年侵染為害。降雨量和降雨日數為影響病害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年多雨地區發病重,4月下旬-7月上旬發展迅速,9-10月蔓延也較快。

齊傑斯(1944年)觀察分生孢子散出後很易發芽,但在實驗室條件下(16-32攝氏度,相對濕度25-90%)很易喪失發芽力,24天後發芽率隻有11%。但在同樣的時期內,若保持在5-15攝氏度,相對濕度80%的條件下,發芽率仍保存80%。分生孢子發芽的最高、最低溫度分別為35攝氏度及5-10攝氏度,最適宜溫度為25度。

廣州華南農業大學林兆生、梁子超教授通過對病區調查、室內人工接種和病區自然接種等方法鑒別南方幾種鬆樹對褐斑病的抗性表明,本地馬尾鬆最抗病,火炬鬆次之,濕地鬆和80年代引種的正種(古巴)加勒比鬆最易感病,60年代引種的正種加勒比鬆也較抗病,僅次於本地馬尾鬆。

濕地鬆種子未見帶菌,與種子混合的針葉上的病菌在室溫和51條件下均可存活7個月以上。江西的日本黑鬆上的菌株,其培養特性與廣東、廣西和福建的濕地鬆的菌株截然不同。

苗期防治此病可在苗圃中噴波爾多液,也可以在4月下旬-5月中旬和9-10月份各施:放百菌清煙劑一次,每畝1.5斤,或噴10%百菌清油劑,每畝0.5斤。或萣期噴苯來特,它是廣泛應用的一種內吸殺菌劑,對真菌性病害有顯著防治和治療作用。龔賢弟、梁子超的研究表明,選壯苗和施混合肥可提高一年生以下幼苗的抗病性。

對已發生鬆針褐斑病的林場,要采取措施,防止進一步擴散。可將發病枯葉及植株燒掉,以減少侵染來源。未發病的林場要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防止病原菌傳入,不要從有病地區引進苗木和接穗,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處理。有條件的地方,4-6月、8月中旬-9月中旬,對感病鬆林每隔15天噴1%等量式波爾多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人工防治。

從長遠著手,應選育抗鬆針褐斑病的栽培種。此外一定要選擇適宜的立地條件來發展濕:地鬆,不宜在群山、濕度大、通風透光不良、立地條件差等地營造濕地鬆人工林。

2.枯捎病

1910年在南非(阿紮尼亞)從輻射鬆及山鬆病株中首先分離出來。在:70年代,新西蘭已經報道該病害嚴重危害輻射鬆,並使用有機製劑進行飛機防治。有人認為該病害為亞太地區的危害性樹木病害之一。它危害輻射鬆、濕地鬆、火炬鬆、長葉鬆、加勒比鬆、海岸鬆、展鬆、卵果鬆、南亞鬆、加那利鬆,此外也發生在花旗鬆、歐洲雲杉、墨西哥柏、南洋杉、落葉鬆、黃鬆等,甚至在美國黃鬆天然林也發現此病。

鬆枯梢病是我國濕地鬆、火炬鬆另一種可致毀滅性的鬆樹病害。在我國,該病危害濕地鬆、火炬鬆、洪都拉斯加勒比鬆、馬尾鬆、黑鬆、樟子鬆、紅鬆、杜鬆、長白赤鬆等十多種鬆樹。1977年起,廣東、湖南、吉林、黑龍江等省已有報道,在廣西及台灣省等地也有發現。該病害近幾年來發生麵積迅速擴大,為害嚴重。據南京林業大學等初步調查,僅江蘇省就多處發生。盱眙縣的濕地鬆、火炬鬆和黑鬆各個年齡的人工林,發病總而積約4.83萬畝,占鬆樹總麵積的60%左右,其中成片死亡或瀕於死亡的約1.2萬畝;江寧縣殷巷鄉辦林場約500畝火炬鬆嚴重受害,部分植株已枯死;鎮江市句容縣林場國外鬆林發病而積約二三千畝;南京老山林場的國外鬆也均有不同程度受害,有的小班濕地鬆林已接近死亡;此外還有其它地方小麵積嚴重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