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混交方式
濕地鬆及火炬鬆在美國東南部處於亞演替頂極,在南方鬆林下及周圍均有闊葉樹生長,一般采用火燒來控製闊葉樹的生長,再加上合理的經營管理,鬆林生長較好,並能保持生態平衡,未見有嚴重鬆毛蟲危害。
在我國可以因地製宜地營造小麵積濕地鬆、火炬鬆純林,采取與闊葉樹等其它樹種塊狀混交的方式,如在亞熱帶地區可選擇開闊的低山丘陵、土層深厚的緩坡、山腳、山窪等地發展濕地鬆與火炬鬆,在山脊、山頂或陡坡則可以發展闊葉樹,以減少水土流失,防止森林火災及保持生態平衡。
廣東省林科所曾進行過濕地鬆、大葉相思異齡混交林試驗,並對土壤微生物數量進行分析,混交林濕地鬆14年生平均高15米,胸徑III厘米。4年生大葉相思每公頃年平均產薪材5767.5公斤(鮮重)混交林下每克幹土的細菌、真菌和放線菌三大類微生物總數量比純林多81萬,說明混交林有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生境;濕地鬆純林14年生平均高7.9米,胸徑10.5厘米。
目前我國對濕地鬆、火炬鬆的混交方式與搭配樹種仍需進一步試驗,才能逐步因地製宜推廣。
(五)撫育與間伐
濕地鬆、火炬鬆、加勒比鬆定植後,應注意及時除草鬆土,為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第一年應視雜草生長情況,除草、穴墾一-兩次;第二年穴墾或全墾一次,除草一次;第三年視情況而定。在裸露地或衝刷嚴重坡地、海岸砂地,隻要有菌根形成,無雜草危害,不經鬆土撫育,也能生長良好。
成林主要是修枝和間伐。幼林鬱閉後,林木出現自然整枝,分化日趨明顯,林木間對水分、養分、光照等競爭也逐漸劇烈,自然稀疏持續進行。通過間伐,可從縮短培育期,改善空間和創造良好環境,保證優質高產和充分利用木材,間伐開始的時間、頻度及強度,應根據最初造林密度、經營目的、樹長生長特性等因素而定。如以生產紙漿材為目的,間伐強度要弱,以生產鋸材或鬆脂為目的,則間伐強度要大些。
濕地鬆、火炬鬆林可采用下層間伐,即逐漸砍掉林冠下層的低劣林木,促使保留木的生長。美國以采伐木直徑與保留木直徑之比小於0.70來決定間伐的對象。也可采用隔行間伐,即隔一行、兩行或數行間伐一行,這種方法便於使用機械作業,容易確定間伐量,缺點是優劣不分,一律伐掉。
福建南嶼林場濕地鬆用材林每畝167-222株,即株行距2×2或2×1.5米,5-6年開始鬱閉,8年開始間伐,砍壞留好。第一次間伐強度為25%,過5年再間伐25%,保留80-100株。這種造林密度及間伐保留株數還嫌較多。
美國對濕地鬆及火炬鬆林一般在林分鬱閉後,約6-8年生,進行第一次非商品性間伐,即此次間伐尚無商品材收入,再過5年左右,進行第一次商品性間伐。因為濕地鬆或火炬鬆人工林大多位於海岸平原,地勢較平坦,可以利用機械操作,首先隔5行伐掉一行,以便拖拉機操作,在其餘保留的4行中,再采用下層間伐,伐去被壓木、生長勢弱的彎生、有病的材木。采伐機械一次可伐倒3-4株,集中在一起,造材後運往紙漿廠。一般再過5年左右,可進行第二次商品性間伐。如培育速生紙漿材,25-30年即可主伐。
(六)施肥
施肥是濕地鬆、火炬鬆人工林速生豐產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國近兩年才開始對濕地鬆、火炬鬆速豐林進行施肥試驗。現著重介紹美國短輪伐期濕地鬆、火炬鬆林施肥情況,作為我們對國外鬆林施肥的參考。
惠好公司對美國南方鬆施肥的原則是:
①密度適中,或胸高斷麵積為16-28平方米/公頃的林分;②樹葉含氮量少於1.1-1.2%,含磷量大於0.11-0.12%,如果樹葉含磷量少於0.12%,應在氮肥中加磷:
③林地土壤水分較適中沒有限製林木的生長;
④立地指數大於16米(25年)的林分。
至1981年美國東南各州已累計施肥413萬公頃,其中濕地鬆占一半。
美國海岸平原,大部分土壤嚴重缺磷,根據惠好公司的經驗,通過施磷肥,在25年輪伐期中增益為3.5立方米7公頃年。
養分缺乏的林分施肥後可以增加葉重,即増加了每年的落葉量,也增加了地被物,使養分積累增多。邵爾德(1980年)的調查表明,13年生的濕地鬆人工林在施肥後的8年間,地被物的積累比未施肥的對照每公頃多10.12噸。施肥可以增加地被物的分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