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公務員考試(1 / 2)

第六章 公務員考試

趙鞅的孩子很多,趙無恤是最不顯眼的一個。

首先,趙無恤是趙鞅的庶子,趙無恤的母親甚至連趙鞅的妃子都不算,而隻是趙鞅身邊的一個宮女,不知道哪天趙鞅喝醉了,就稀裏糊塗的把這個宮女給睡了,結果沒想到,一夜就開花結果,結果生了趙無恤。

趙無恤這孩子,從小就唯唯諾諾,在眾多哥哥弟弟中間,是個老好人。

而趙鞅的大兒子趙伯魯卻是一個昂藏的大丈夫。

不但生的身高八尺,而且是個地地道道的帥哥。也許是長子的地位,讓他從小就有了這樣的心理暗示,自己以後要代表趙氏一族,所以,他從小就一幅英雄氣概。

可是他卻不得趙鞅的歡心。

趙鞅一生起起落落,他明白,想要在晉國帶著一族活下去,靠的絕對不是帥氣,也不是武勇,而是要能忍。能屈能伸,才有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決定。

所以,他決定好好考察一下自己的這些兒子們。

有一天,“一時興起”的趙鞅把自己的兒子們都召集起來,命人把自己訓誡兒子的話刻在竹板上,然後給每個兒子都分一份。要求他們認真的習讀,並且領悟其中的真諦。

然後,這件事兒就像被他忘了一樣,一直到三年之後。

又是平常不過的一天,趙鞅忽然召集自己的兒子們,要他們背誦自己的訓誡之辭。結果,趙伯魯根本背誦不出,甚至連竹板都不知道扔到哪兒去了,其他的孩子們也都唯唯諾諾,隻有趙無恤順暢的背出了父親的訓誡,並且父親給的竹板還一直掛在腰間。

趙鞅這才開始關注自己的這個小兒子。

等到孩子們都長大了,趙鞅又對這些孩子進行了一次行政能力測試。

他告訴自己的兒子們——自己在常山藏了一支寶符,現在讓他們去尋找,找到的有賞。

於是,所有的孩子都騎著馬出發了,可是常山那麼大,去哪兒尋一支寶符?找了幾天,都空手而歸。

所有人都說沒有找到寶符。

可是習慣於最後一個說話的趙無恤,卻說——我找到了!

趙無恤語出驚人:可帶兵,憑借常山的險要進攻代國,可以滅掉代國,擴大趙氏的領地!

趙鞅良苦用心,隻有這個小兒子領悟到了

於是,趙鞅廢掉趙伯魯,而立趙無恤為趙氏一族的下一任族長。

另外一麵,他的老對手荀躒,在自己去世前,也一樣在挑選自己的繼承人。

也許,人的經曆最終會決定一個人的抉擇和眼光。

荀躒選擇的是自己的孫子荀瑤。

荀躒的兒子荀申才能平平,但因為荀瑤的優秀,荀躒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自己的這個兒子繼承自己的卿位,成為晉國四卿之一。

由於晉國四大家族之間的竟爭是相當激烈的,因而在確定家族繼承人上,必須相當謹慎,否則可能危及整個家族。荀躒十分喜愛自己的孫子荀瑤,荀瑤身上彙集眾多優點,時人稱他有“五賢”,就是有五大優點。

哪五大優點呢?

第一是相貌堂堂,是個美男子,春秋戰國時,對人的長相是比較重視的;第二是武藝高強,無論是射箭還是駕馬,都是一流的好手;第三是才藝超群,唱歌跳舞樣樣精通,不要小看這個,春秋戰國時代外交禮儀中,經常要進行才藝表演的;第四是文思敏捷,能言善辯,頭腦反應很快很靈活;第五是堅強剛毅,果敢而有決斷心,有領袖才能。

這麼一個人簡直是完美的化身,荀躒當然很滿意,打算把荀瑤立為家族繼承人。可是這個決定引起族人荀果的強烈反對,荀果說:“荀瑤不如荀宵!”荀宵是荀申的另一個兒子。荀躒聽了很奇怪,荀宵無論是長相、武藝、文才、心智上都不及荀瑤,這是眾人皆知的事,知果為什麼偏偏要反對呢?

知果斬釘截鐵地說:“如果立荀瑤為繼承人,智氏必定滅亡!”這個結論駭人聽聞,他接著解釋說:“荀宵雖然能力不及,但有仁愛之心。荀瑤有五大優點,但心術不正,用這些才能來做壞事,又刻薄寡恩,試想想誰願意服從他呢?”可是這種危言聳聽之論根本無法改變荀躒的決定,仁義的傳統正在一點點地消失,不是嗎?吳王夫差為了所謂的“仁義”,放勾踐一條活路,事實卻證明自找麻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