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後,齊景公與宋景公在姚地會麵,商討救援範氏事宜。
可不管外部如何,是諸侯聯合準備進攻晉國,還是少數民族作亂,趙鞅都不肯退兵。
最後,荀寅派出籍秦、高強從朝歌突圍,二人來到原二卿的封地,號召他們的二卿家族軍隊救援二主。在士吉射、荀寅一再的催促下,這一年冬,範氏、中行氏的軍隊在籍秦、高強二人的領導下如同蟻聚,向晉國潞地發起進攻。為響應籍秦、高強的軍事行動,鄭獻公在齊景公的支持下與範氏家軍聯合,進攻趙氏的封地——百泉。
經過長達大半年的惡戰,雙方都進入休整期。在內戰的第一輪,趙鞅取得了較為輝煌的戰果。但是很多不利因素也相繼出現:
齊景公為代表的反晉集團實力的強悍。齊景公是春秋後期齊國一位有著偉大政治抱負的國君,他的目標是重建呂氏霸權。中行氏、範氏還在晉國母體裏孕育時,齊景公就已在諸侯當中拉幫結派,悍然攻打晉國本土。範氏、中行氏發動叛亂,誠懇邀請齊景公插手,正中景公下懷。齊景公在趙鞅圍剿二卿叛軍時,便會盟衛靈公、魯定公、鄭獻公、宋景公等商討營救範氏、中行氏。齊景公援助二卿的險惡用心:最大程度的削弱晉國。
範氏、中行氏在晉國孕育長達百年,其家族勢力在世卿世祿的滋潤下早已根深蒂固,黨羽遍布全國各地。士匄、士鞅的經營之下,範氏的實力早已位居六卿之首;中行氏在中行偃、中行吳南征北戰中掠奪了大量土地與財富。這兩家在士鞅執政後,得到了更為長足的發展與壯大。如果趙鞅不能盡快結束對朝歌的圍剿,二卿極有可能逃回自己的封地,以宗主名義號召族人重新組織起更迅猛的反撲。
而且範氏的國際地位極高。外交是範氏家族的強項,範氏與周王、魯國季孫氏、宋國戴氏、鄭國罕氏建立了一係列國際連鎖,這些隨時可能在背後捅一刀的估計勢力,令趙鞅如芒在背。
不僅如此,晉國內部也並不安穩。在共同攻伐二卿叛黨過程中,尤以執政荀躒與趙鞅的矛盾最具代表性。荀躒忘不了趙鞅反對他提拔士皋夷、梁嬰父,趙鞅更忘不了荀躒逼死董安於。自趙鞅出道以來,荀躒就一直位居趙鞅之上,二人同事多年,既勾心鬥角又能各識大體,勉強合作。荀躒將趙鞅推到敵人的刀口上,等著看趙鞅如何火中取栗。戰事一步步向後延遲,很難保證荀躒還能夠一直聲勢上支持趙鞅。
經過一年的休整,前494年初,趙鞅帶領趙氏的部隊向二卿的另一個據點——邯鄲發起猛攻以圖速戰速決,邯鄲告急。形勢逼迫齊景公、衛靈公抽動朝歌援軍北調,救援邯鄲,包圍趙氏的基地五鹿。
所有困難都是人為製造出來阻擋成功的絆腳石。
至少,在趙鞅心裏,是這樣的。
所有的不利因素,在趙鞅心裏都不算事兒。
即便魚死網破,也必須滅掉範氏、中行氏!
入冬後,11月,趙鞅再次出軍攻打朝歌。
戰事依舊沒有完結,一生精打細算的齊景公決定放一次血,調撥大量糧食與軍隊,由鄭國子姚、子般押運,士吉射率領軍隊迎接援軍。趙鞅聞訊後,急忙調動軍隊抵抗。雙方大軍在戚邑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