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下)(3 / 3)

楊衛東還介紹說,他不設定利潤目標,因為他認為市場永遠變化莫測,設定了目標就意味著必須在預定時間內盈利多少,這往往是失敗的開始。他隻強調努力,踏踏實實地關注公司的一舉一動,並進行細致的財務分析,他認為這才是製勝的根本。

許多散戶買進股就跌,炒股就虧,有的怪莊家欺騙,有的怪股評誤導,有的怪自己運氣背時,但就是不怪自己。捫心自問,我們誰像楊衛東這樣詳細研究過公司,認真分析過股票?我們雖然每天忙忙碌碌,但無非是今天跟莊跑,明天炒題材,沒有靜下心來認真研究過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股票的質地,其結果又怎麼不追漲殺跌,虧錢蝕本呢?有的散戶把股市當作賭場,把股票投資當作賭博,認為隻要有莊家就可以糞土變黃金,隻要有題材就可以雞毛飛上天,不料卻聰明反被聰明誤,不是落進莊家的圈套就是跌進炒作的陷阱。乍一看,像楊衛東這樣埋頭研究上市公司的中報年報,是很笨的做法,但就是這種笨辦法卻使他在4年之內賺了20倍,而那些跟莊跟風的散戶,自以為聰明,但有幾個賺了錢?不套牢不虧損就阿彌陀佛了!

盲目跟風,十有九輸

因為許多散戶不善於也不屑於認真研究上市公司的情況,因此他們在股市裏的操作大都是一種跟風行為,靠打聽消息選擇股票,憑猜測進行買賣。中國股市有消息市之稱,既說明消息之泛濫,也證明消息之力量。許多散戶熱衷於打探、收集消息,但卻不善於分析消息。一有所謂利好消息就都跟風買進,一聽有什麼利空傳聞就望風而逃。其實許多消息是不真實的,是不準確的,有的甚至是莊家放的煙幕彈。況且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股市是一個特殊的地方,是少數人賺多數人錢的地方,倘大家都認為這個消息是利好,那賺誰的錢去?倘大家都認為這個傳聞是利空,那誰還會來接你的貨?事實上,莊家往往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大家都認為是利好,正好讓他高位出貨;大家都認為是利空,正好讓他低位撿貨。我們應該記住一個簡單而實在的道理:賺錢的是少數人,跟大多數人跑自然是虧本的買賣。

變幻無常是股市的主要特征,在這種高風險的場所盲目跟風是危險的,其行為無異於把自己的金錢交給別人控製。比如當市場高漲,股價高高在上時,人們都在不停地買進、買進;連許多家庭婦女、理發師也開始加入新散戶的隊伍。他們就是不想想,把股價炒高得離譜後,誰來接他們的貨呢?大樹再長也長不到天上去,股票再好也不可能永無止境地漲下去。跟風買進,不套牢才是怪事。而當市場低迷,股價一跌再跌時,人們卻都在大肆地賣出、賣出。人們不再談論股票,許多人不願再與那些股票發生任何關係。其實股票背後的公司依然存在,世界末日沒有降臨。經濟會蕭條,但不會崩潰;股市有震蕩,甚至也會有嚴重的股災,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的股市完全崩潰。你如果是持有的漲幅過大的投機品種,你應該及早了結;你如果持有的是業績低劣或者官司纏身的股票,你可以壯士斷腕在所不惜,但如果你持有的是業績優良的藍籌股,是潛力巨大的成長股,你又何必去跟風拋售呢?事實上,這個時候是補倉進貨的最佳時機。

盲目跟風常常與不必要的恐慌聯係在一起,成為大投機者操縱股市的犧牲品。一些大投機者往往利用市場心理,把股市炒熱,把股價抬高,使一般投資者以為有利可圖,緊追上去,你追我漲一直把股價逼上頂峰;這時投機者又把價位急劇拉下,一般投資者不知就裏,在恐懼心理下,又隻好盲目跟風,不問情由,競相拋售,從而使股價跌得更慘。這種因盲目跟風而助長起來的大起大落常常把投資者搞得暈頭轉向,投機者則從中大獲其利。

大量的事實表明,在投資者群體中,能真正做到“風險最小化,利益穩定化”的往往是具有獨立思想和寂寞思維的人;能做到“風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更是具有獨到的研究能力,並選準個股以中長線為主,不受市場“浮躁”影響,做足行情利潤的人。忙忙碌碌卻一無所獲甚至套牢虧損的,基本上都是那些盲目跟風的人。通過市場調研得知,任憑一年行情的“景氣度”再好,以追漲殺跌為主的投資者年收益是很難超過30%的,更難超過50%的,大部分的倉位市值還是“不漲反跌”的。但是,如果你一年隻做一個股票,潛心研究、追蹤關注該股的基本特性,充分了解盤麵動態,對該股的階段性高、低位非常熟悉,就能運籌帷幄,把握好進出貨的時機,獲取最大的利潤。

不要嚐到一點甜頭就膽子大

許多人把股市看成是搖錢樹、是聚寶盆,其依據就是股票的最低價與最高價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額,由此推想,如果我在低位買進再在高位賣出,怎麼不賺大錢發大財呢?像億安科技,如果1998年底5元多買了,再到今年3月份126元買掉,投資5萬元就可以變成126萬元,這樣巨額的利潤到哪裏去找?

有這種想法的人,實際上是對股市不了解的人。單純從股票的差價上看,且不說當百萬富翁,做千萬富翁也易於反掌。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曆史,是已經過去了的事實。真正身臨其境時,誰知道哪是低點哪是高點?我們每次進貨,不都是認為在低點進的嗎?而事實上卻是一個高點。同樣,我們出貨時,也總是以為當時是一個高點了,誰能判斷出它隻是一個台階一個小坎呢?而且更讓許多散戶深有體會的是,且不說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從低位進貨再到高位出貨,即使真的如此賺了一大筆錢,但也不見得能守得住財,大多數人往往又在一個意想不到的行情中或者一次失誤的操作中又把所賺的錢吐了出去,甚至還賠上了老本。這便是欲望膨脹的後果。有些散戶剛剛入市時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如果出師不利,入市便虧,則更加謹慎;而一旦賺了錢,則立即得意忘形了,把所有的成果都歸結於自己會選股,會操作,認為自己炒股水平高,運氣好。今天賺了明天還會賺更多,今天投1萬賺了5萬,明天投資10萬就能賺50萬。昨天你或許是穿背心入市穿西裝出來,春風得意,於是晚上就想,明天我騎自行車進去不會開一輛奔馳車出來嗎?或許明天又如願了,於是你又想,我如果開奔馳車進去豈不會賺十輛奔馳車出來?但往往在這時候,股市卻翻臉了,你開進去的是奔馳車,“開”出來的卻可能隻是自行車了。這種越賺越得意忘形,越賺膽子越大,最後由賺錢變成賠錢的事例,股市裏多的是。上海有一位大戶便總結出了一個“一三五、二四六”定理:第一個項目贏了,第二個項目往往比較草率,往往會輸,第三個項目又會好一點,但大的投資往往是偶數次做出的,所以失敗者總比成功者多。

據調查,當年首批進入申銀公司滬上第一個大戶室的13人,至1995年4月上海一位記者重新尋找他們的時候,已有4人破產,被取消大戶資格;2人獲利離開;剩下7位仍留守股市,但多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感。破產者之一餘健強最高峰時的資金達到過90萬元。他加入一支“大戶艦隊”炒作“金橋”,在一個星期中連續透支,連續虧損,所剩已不到10萬元。另外,在上海股市初創時期即揚名立萬的上海“三楊”,除了楊百萬楊懷定外,另兩位都破了產。上海有位記者1995年找到其中的一位,他在棚戶區的家裏就著小菜,喝著劣質白酒,室內空空蕩蕩,有一台電冰箱,鏽跡斑斑。另一位據說輸掉後瘋了,然後又病死了。楊百萬是他們中的碩果僅存者。1990年12月上交所開張之後,已積累下數百萬身家的楊懷定采取了守勢,他從不透支,抄一個低點進去,賺一點就跑。據說1992年以後楊懷定進一步淡出股市。他曾經對一位記者說:一個人一生屬於自己的機會也許隻有一次,他抓住了機會,就一定要保住勝利果實。他認為,不少散戶把股市單純地看作是一個賺錢的地方,全然沒有風險防範的意識,對股市的本質認識不清。為數眾多的散戶不願通過學習去掌握一種或數種簡明有效的方法,他們惟一的希望就是別人或股評家能給他消息或推薦一兩隻明天就能賺大錢的股票。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在等待中焦躁不安,該出手時又猶豫不決。每年都在等待解套,解了套又重新被套進去。他告誡散戶,股市中沒有雷鋒,也沒有慈善家,有的隻是永無休止的腥風血雨的搏鬥。沒有正確的理念和投資方法,要與職業操盤手進行搏殺,往往是稀裏糊塗地賺小錢,又稀裏糊塗地賠大錢。所以楊百萬堅持三點:一要學習,二要忍耐,三要知足。學習是前提,忍耐是關鍵,知足是法寶。

首先要努力學習選股。對於在絕對低位放量的股票是值得持續跟蹤的,特別是低位持續放量而無任何消息公布的股票,一旦縮量回調到跌無可跌時便可大膽買入坐轎,高位放量的股票,消息再好還是不碰為妙。與其冒險到樹上摘桃子,不如安穩地坐在地上撿西瓜,兩者風險和收益的比重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要忍耐。就是要謹防股市“漲時漲過了頭,跌時跌過了頭”。漲過了頭時要忍耐住人性的貪婪,懂得見好就收;跌過了頭時,要對自己選好的股票堅定信心,克服人性的恐懼。切不要在高位賣出股票後馬上又買進股票,尤其是股指在高位鈍化時更不能買進。要學會及時止損,留得資金在,不怕沒行情。就怕有行情,手中無資金。

再次要知足常樂。知足就是要懂得在股市中做到高拋低吸。做為散戶,絕對的低和頂是很難捕捉到的。一旦對大勢或自己關注的個股在相對低位買入,或在相對高位拋出就應感到萬分欣慰。切記留點利潤給別人,所做股票能跑贏大市就已很不錯了,見好就收,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大名鼎鼎的散戶高手楊百萬尚且如此看待學習,如此講究知足,一般的小戶們又怎麼能賺個一兩次就得意忘形呢?可惜這一點卻經常被許多人忽視。進股即跌,還能保持清醒頭腦,但如果買進之後,價格扶搖直上,欲望就開始膨脹,頭腦就開始發熱,以至樂而忘憂,在行情過度火爆即將反轉的時候,他們還幻想價格會上漲,結果使自己由賺錢變成賠錢。因此許多人不是沒有遇到機會,也不是沒有賺過錢,關鍵是沒有把握機會,沒有守住錢財,到手的鴿子又飛走了。許多人在涉足股市之初還能保持小心謹慎,可是等到真正賺了一點錢,嚐到了一點甜頭,就頭腦發熱,膽子大了起來。於是隨著股價的上漲,不斷加碼買進,甚至向別人借錢繼續投進股市,殊不知價格越高,購進股票的風險越大。最危險的是這些人並沒有對股市的現狀和未來的趨勢作出有把握的判斷,由於操作金額過大,再加上所負擔的利息,如果行情下跌,不但自己賠了本,還讓親戚朋友跟著倒黴,由此而產生的經濟壓力與精神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這個問題也要具體分析。買進股票後,看著股票價格節節高升,自然喜上心頭。伴隨而來的,又增添了一份煩惱,是否見好就收?賣早了,隻有蠅頭小利;賣晚了,又怕紙上富貴一場。因此,從事股票投資,最使人撓頭的就是如何選擇恰當的賣點。此時最重要的是要認清形勢,掌握行情,從國家政治經濟形勢、政策法令、行業發展狀況、企業經濟效益以及供求關係和成交價量的變化等來進行分析預測。如果你得出的結論是,股價當時處於低檔,剛開始翻升,那麼你不僅不必盡早獲利了結,甚至完全可以加碼買進,采取乘勝追擊的大膽投資策略。而如果已經處於高位,股價已經上漲了較多,則應該立即獲利了結,不要貪心以後還會上漲,要漲也是人家的利潤,不是你一個人能吃得了的。

有人說,許多散戶被套,原因並不是莊家高明,而是散戶“自作聰明”。每當行情的高點,散戶便為莊家設計了許多完美的方案,比如:股價還應再升多少,量與價如何配合等等,並用各種指標,證明自己的正確。底部不敢買,而高位卻敢做多,這是許多散戶的“操作風格”,而莊家則“順”其意願,落袋為安,順利派發。所以每次大行情的末端,散戶搖身一變成為多方,而莊家則成堅定的空方。因此,在行情大漲時,散戶絕不能樂以忘憂,應避免使自己的操作量隨著行情的上漲不斷增大。恰恰想反,當行情漲到一個偏高水準時,應不斷減少持股量。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許多人在這種大漲行情中是不願減少持股量的。越是這時我們越是要保持清醒頭腦,克服心中過分膨脹的貪念和欲望,該獲利了結的獲利了結,該減倉的堅決減倉,以免又是紙上寶貴一場。對於中小散戶來說,“風險的最小化”遠比“利益的最大化”重要,這是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的一條操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