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由於心理準備不足,害怕的人在股價上升時會變得貪心,貪心的人在股價下跌時又變得恐懼。這樣時貪時怕,交替出現在散戶身上,使他們追漲殺跌,結果勞而無獲,甚至血本無歸。投資股市,首要的就是要克服這兩大心理誤區,股市上漲時不貪,股價下跌時不怕,這樣才有可能成為股市的贏家。
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長期從事股票投資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體會,如果把賺錢的多少放在突出的位置,那麼從事股票交易絕對是件痛苦的事情。你本來是在高點拋的股,但如果明天股價還在繼續上漲,你便後悔為什麼不遲一天拋;你本來是在低點進的貨,但如果以後股價又下跌了一點,你又自責為什麼不遲一天進。賺錢了還想賺得更多,虧本了又怕虧得更慘,這樣每天每夜都在貪婪、恐懼、後悔、自責中過日子,還有什麼快樂而言?
其實散戶沒有必要這樣折磨自己,而應該以一種豁達、開朗、愉快、灑脫的心境來投資股市,配合謹慎穩妥的戰術,升也安然,跌也心閑,這樣才能以一種超凡的精神境界,輕車熟路地駕馭風浪迭起的股市,在失誤中吸取經驗教訓,在賺錢時享受決策正確的成就感與樂趣。正如有人說的,散戶都要是“鐵石心腸”,虧損不懊喪,認定失敗是成功之母;賺錢不輕狂,以防紙上富貴化作過眼煙雲。在對待股票方麵,不以漲喜,不以跌悲;在個人得失方麵,得之安然,失之泰然。經常以理智控製情感,不草率判斷,不憑意氣處事,特別是不采取孤注一擲的賭徒行為,尤其是在市場漲落起伏時小心謹慎,保持健康的心態。
在股票市場上,任何人的選擇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確的,你可能少賺一些錢,也有可能會損失一些錢。對此我們要心胸坦然,不要斤斤計較,不要對自己求全責備。事實上,人非聖賢,誰能保證自己的決策每次都百分之百的正確呢?一有失誤就自責,就後悔,顯然是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苛求。
許多人炒股時特別緊張,特別焦慮,特別害怕失誤,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有害的心理障礙。有的人從他們買進股票的那一刻起,焦慮就伴隨著他們的分分秒秒。股價上漲時,他們焦慮的是股價還會不會上漲,我要不要拋出,即使在一個相對高點拋掉股票了,他們仍然焦慮:不知這股價還會不會上漲,我吃沒有吃虧;股價下跌時,他們又焦慮不知跌勢何時停止,我要不要斬倉出局,如果果斷出局了,股價還在繼續下跌,他們也不因為自己出局了而高興,反而又開始焦慮:現在有差價了,我要不要撿回來?若是股價上漲了,他們更是後悔:為什麼不多堅持一天……天天害怕,時時焦慮,處處後悔,樣樣自責,這樣炒股實在是太辛苦了!
其實,越是害怕失誤就越容易出現失誤。因為股票市場的起伏是不可預知的,投資股票就等於把賭注下在一個不確定的結果上,因而產生令人焦慮的情境。如果散戶過度緊張,就很容易被突然的價格波動所嚇倒,因此股票市場常被人形容是“一個顫抖著雙膝的老太婆”。散戶有一定的擔心與焦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大多數散戶投入股市的一分一厘都是來之不易的血汗錢,有的還是親戚拚湊的甚至高息借來的,任何的失誤與變故,都會影響著自己的盈虧。但過分的擔心與焦慮反而會妨礙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恰當的決定,造成對股市的不正常的過度反應。因為愈是緊張,愈是難於專心去估計各方麵的信息,並對每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緊張,當焦慮到極限時,你不僅難以做出簡單的決策,而且常常會衝動地做出錯誤的決定。因此,投資者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隨著股市的動蕩而焦慮不安,甚至因此而喪失判斷力與決策力。
一些散戶不但長期處於焦慮之中,而且經常後悔與自責:虧了錢後悔,賺了錢但沒有賺到更多的錢也後悔;進股沒有進到最低價自責,拋股沒有拋到最高價也自責……拿行情表上的最低價與自己的進股價相比,最高價與自己的拋出價相比,即使神仙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吻合,如果因此就後悔、就自責,這隻不過徒增了許多煩惱而已。
事實上,“後悔”和“害怕後悔”也是投資者的心理障礙,它往往使人猶豫不決,坐失良機,從而造成損失。例如,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你已經肯定某公司很值得投資,其股價在19.25元和20.25元之間徘徊了幾個星期之後,你正式決定買這家公司的股票。但在你來到交易所準備刷卡時,你才知道在15分鍾前,股價已經跳到了21元,你很後悔沒有在15分鍾前買進,並且也不甘心多出差價。其實,現在要緊的問題不是這一點點差價,而是在這一刻“某公司”的股票還是不是值得買。19.25元到20.25元的波動範圍隻是偶然發生的,沒有必要當作參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股票突破交易金額範圍倒是一個進場時機來臨的訊號。後悔就表示你隻在往後看,那是不對的。決定買不買股票時目光一定要往前——看未來的股價,而非以前的股票市場價格。
對於在股市裏的操作決策,無論對錯,事後都隻能通過總結經驗教訓進行彌補,單純後悔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徒生煩惱;而害怕後悔的心理給了投資者較大的壓力,使得投資者在做決定時,傾向於保守、傳統並且跟隨大眾,這也是股市裏為什麼有那樣多的人跟風炒作,追漲殺跌的一個心理基礎。
有人認為,投資者從踏入股市的第一天起,就要有最壞的打算。雖然任何人炒股都是為了賺錢,但古今中外的現實都說明,買賣股票並不是一件容易賺錢的事情,相反賠錢的可能性相當大。沒有虧損的心理準備,過於計較賬麵上的盈虧,會使投資者處於極度緊張、焦慮的狀態,反而不利於正確的投資決策。因此,買賣股票時心理上要有最壞的打算,要有承受股市風險的心理準備與經濟能力。這就要求散戶最好不要用生活費、退休金等買股票。現在有不少散戶到處向親朋好友借錢去炒股,這更是要不得的,試想一旦股票市場稍有風吹草動或者不慎失手,心理上的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另外,如果沒有相應的思想準備,抱著隻能贏不能輸的態度,就不可能使自己以客觀的態度去對股市進行研究並作出判斷,更有甚者,因為心理素質較差,買了點股票,整天因為股市行情的不斷變化而坐臥不安,最後給自己的身心造成損害。
因此,我們說,炒股要有好性格,決策要有好心態。今天套住了就哀聲歎氣,套了半年一載就要死要活,其實何必呢?如果你在銀行存款定期三年五年又能有多少利息?當散戶,不妨快樂一點,瀟灑一點,不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不要期望值太高,脫離了客觀實際。
炒股不能太衝動
一些散戶買入股票之後,若股價不斷地往上漲,此時投資者的心也在漲,欲望也在漲,加上聽信“股評家”的鼓動,死守股票不放,後來股票卻又跌了回去,結果被高位套牢。可惜的是一些新散戶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不識“套”滋味,一看股價跌了,越來越便宜了,急忙大批買進,甚至不惜貸款買進再買進,結果等所有的錢全投進去了,股價還是跌,沒有辦法,隻好捂著吧,總會漲上來的。
等啊等,股價仍不遂你願。眼看投進的10000元變成了9000元、8000元、7000元,心裏開始著急了。這時家人埋怨,討債上門,更讓人難受起來。而現在股友也好,股評人士也好,都還在說要跌到什麼什麼點,這不是更慘?於是便動了“斬念”,回家勸家人同意,忍著沉痛的心情,含淚拋掉,賠了大半。
斬也斬了,股價還在跌,正暗自慶幸,忽然又見漲了。此時,原來死捂的人總算等來了良機,於是急匆匆出手。但剛賣完了又見漲了,行情不斷看好,種種“好消息”頻頻入耳,股評家們又發出了攻占新高地的呐喊。於是,擋不住誘惑又跟進去。還真幸運,買進賺了,再買進又賺了,於是在貪心的驅使下,集中資金全線投入,甚至再借錢放大進量。可惜的是,股市又到頭了,容不得你抽身溜出,又被套得緊緊的。
如此周而複始,不斷循環,這就是股市!
從這些慘痛的教訓中,使我們感到,在股市裏,你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絕對不要太衝動,不要以一時的漲而欣喜若狂,盲目樂觀,否則在牛市中你也有可能在高位被套而數年不解;也不要以一時的跌而悲觀失望,灰心喪氣,否則你次次都是在地板價上割肉。既是投資,便要明白冷靜是投資的最大技巧,入市時要冷靜,出貨時也要冷靜。正如股諺所說“耐性是製勝之道”一樣,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收手時也要收手,這是投資成功的一大保證。
國人辦事,多喜衝動。過去有“一天等於20年”的狂熱,有“三年超英、五年趕美”之急躁,有“畝產萬斤”的笑話,有砸爛鐵鍋煉鋼鐵的愚昧,其結局可想而知。而現在股市裏,急躁情緒與狂熱心態更加濃厚。昨天呼啦啦都去狂炒重組股,今天又急忙忙都來追捧網絡股,把某些個股的價格一會兒拉上天,一會兒又壓下地。這種不時地追逐熱點就包含著極大的衝動成分。某段時間汽車板塊上升,資金便不加分析地撲向所有的汽車類股票,接著由汽車聯想到鋼鐵類股票(汽車主要原材料是鋼鐵),由汽車聯想到橡膠類股票(汽車少不了輪胎)。當然,股市產生某些熱點,確有引發並領導大盤走好的積極意義,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但我們不能不加分析,也不能不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隻憑一時衝動、甚至盲目地去追逐熱點,這是極不可取的。我們無論是炒股還是做其他什麼事,都隻有少一點兒衝動,多一點兒思考,才會少一點失誤的比率,多一點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