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久漲必跌、久跌必漲。”股價的運動總是有漲有跌、漲跌相間,好似一個鍾擺。股市漲的時間長了,下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而下跌的時間久了,上升的可能性就具備了。所以股票的久漲必跌、久跌必漲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久漲必跌、久跌必漲裏的這個“久”字卻大有學問,多長時間才可定義為久呢?縱觀世界股市,短者有漲三天就跌的,而時間長的如日本東京股市在1983年後卻連漲7年才回頭,而跌的時間也是一樣,長短不一,美國紐約股市自1929年下跌後到50年代才回到當年的高度。所以股市久漲必跌、久跌必漲也隻能說說而已,誰也難以給這個“久”字下一個確切的定義。
有業內人士開玩笑說,當股評家並不是很難的工作,學會了上述這些基本的股評術語,再稍微懂得一點點股市術語和K線圖什麼的,就能應付自如進行股市分析了一
大盤井噴行情到來——“多頭攻城掠地,1500點曆史高位一舉突破,如今上無技術阻力,下有政策支撐,1800點指日可待;業內人士指出,年內2000點不是夢。”
大盤深幅下調——“股市有漲就有跌,這是作為一個投資者最起碼應該知道的。1500點強支撐已破,下一個支撐位是1400點,這是‘政策底’,料難突破;萬一被突破,下看1300點,此點之下,可分批嚐試性建倉。”
大盤橫盤調整——“1500~1600點將是近期滬指運行的箱體,投資者可在此下軌附近逢低買進,上軌處逢高派發,博取差價。”
個股評析——6月16日:“該股近期從17元穩步攀升,形成了清晰的上升通道,今日更是跳空放量收陽(27元),顯示該股進入拉升期,明日可以集合競價跟進,短期目標30元”;6月30日:“該股從6月16日跳空收陽後,股價不漲反跌,今日更以24.68元低收。從部分技術指標分析,股價有下破30日線(23.20元)的可能,建議破30日線沽出觀望”;7月21日:“正如本人以前多次指出的,該股上升潛力巨大,本人曾在該股27元時指出,該股短期目標30元之上,今日以35.11元報收,相信跟隨操作的股民已獲利不菲。看來,該股將上衝40元大關,建議明日及早跟進”;7月22日:“今日該股前市穩步上揚至37元之上,漲幅一度接近8個點;後市因大盤恐慌性殺跌,莊家見勢不妙,大舉出貨,將股價殺至跌停,獲利的明日應見機了結。”
野山先生也歸納了股評的一些套路,想學做股評家的不妨拿到股市去套一套,很少有套不中的情況——
一“今日大盤再度盤跌,說明多方上攻意願不強。但根據時間之窗,明日應有上漲動能。如果指標股XXX能有效配合,大盤將結束調整,重拾升勢。宏觀麵喜人,管理層不斷推出利好,股市沒有理由再跌下去。”
——“昨日筆者已指出,目前多方上攻意願不強,今日大盤果然收出一根中陰線。如今,雖然管理層利好不斷推出,但擴容的步伐並未減緩,公股流通的問題仍然是投資者頭上的一把鋒利的箭;上市公司的效益又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在業績尚未明朗之前,莊家也不敢貿然行事。在這種背景下,股市隻能選擇調整。不過,一旦調出空間,股市就會積蓄一定的上升動能。”
一“在連續多日陰跌之後,大盤今日終於迎來一波像樣的反彈行情。而且,伴隨成交量的放大,個股熱點紛呈。如果明、後兩天繼續帶量上行,則可形成反轉之勢……本人一直堅持:目前宏觀麵喜人,管理層不斷推出利好,股市沒有理由再跌下去……”
這樣精妙絕倫的股評,怎麼會錯!這不由讓人想起那些鼓舌如簧的算命先生,一通神機妙算下來,雖然矛盾無處不在,但最終總是天衣無縫、準確無誤,叫人不由得不五體投地。因此,一些股評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實際應用卻沒有什麼價值。
股評家的“隱私”
筆者不是股評家,自然也不熟悉股評界的內幕,不知道股評家的“隱私”,雖然外界議論頗多,但終究不敢隨意妄測。幸好不久前《羊城晚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股評家真情告白》的文章,讓我們看到了股評界的部分內幕——
據文章中那位叫牛哥的股評家透露,現在年收入上百萬的股評家並不在少數。並且每個股評家的收入來源是不一樣的。據他介紹:“股評家的收入包括稿費,出席電台、電視台節目的嘉賓費,聲訊台熱線收費,這些都是‘主營業務收入’,做得成功,小日子也會過得挺滋潤,但是隻做股評的股評家,就算做到死也發不了大財。”
那麼股評家不靠股評靠什麼發達呢?牛哥頗為坦然:“人分九等,同樣,股評家也有等級。目前這個市場中,隻做股評的股評家可以說是稀有動物了。在圈子中混了幾年的股評家,通常都會有自己的生財之道,起碼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層次不同,收入構成也不一樣,而最終收入的高低跟股評家的‘江湖聲望’有很大關係。”“第一種類型的股評家自己不一定會介入某隻股票,而是由於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被莊家相中,專門為莊家寫推薦文章,從而獲得一定的勞務費用。這類股評家,行內人稱之為‘槍手’,一些有經驗的股民則戲稱他們為‘吹股手’。”“不少人隻有到收市後接到莊家的通知時,才知道自己將推薦的是什麼股,所以他們在股票上是賺不了什麼錢的,但他們的收入卻相當可觀。據我所知,推薦一隻股的‘潤筆費’最高可達10萬至20萬元,我不清楚這是不是天價。”
“另外兩種股評家除了做股評外,還直接參與二級市場操作,其中一種專門賺取傭金。他們推薦的股票,一般建議投資者在賺取3到5個點時就出貨。”“他們往往控製著一筆資金,自己早在推薦前一兩天就買進那隻股票,然後在全國各地傳媒上推薦,在市道好的時候,很容易被散戶搶上去,一有幾個點的漲幅,他們就會出貨。市道不好時,隻要漲幅夠手續費,他們也能撈到油水,因為隻要做出成交量,他們就能得到證券部返還的傭金。積小勝為大勝,一年下來,收入也是挺可觀的。”
“第三種股評家是圈中最牛的,他們既有較雄厚的資金又有較高的知名度,收入更多地來源於項目策劃費以及成功後的利潤分成,實際上,他們已集股評家與操盤手甚至莊家於一身了。”
“行情火爆的時候,稍出名的股評家每逢周末都相當忙碌,經常過市跨省去做專場股評報告,行內多叫‘講課’。具有全國性知名度的股評家,出場費可以拿到5000元至10000元,當然還有更高的,而那些有地區性影響的股評家,出場費一般在1000元到5000元,這很有些像歌星影星的‘走穴’。當然,這方麵的收入與市況有一定聯係,市道火爆時,不僅要價較高,每天做的場次也較多,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趕四次‘集’,財源自然滾滾而來。”
股評家隊伍是如此複雜,那他們的文章,特別是他們推薦的股票還能不能相信?這位牛哥也有一段“真情告白”——“具體來講,借股評為自己牟短期利益的,一般所推薦的股票通常流通盤不是很大,絕對價較低,大都在8元以下,而且往往長期超跌,屬於冷門股。其盤口表現往往是,周四、周五提前溫和放量,下周一漲幅不會超過5%,多是開盤對衝拉高後就橫盤一天,然後在周二、周三悄悄派發,周四、周五又進入下一個目標。”
“至於專門為莊家做‘吹股手’的,如果推薦的是蟄伏很久的股票,經常一開盤就會被巨單封漲停,使持股者產生惜售心理,如果市道好的話,可能會出現第二、第三個漲停,謹慎的投資者幾乎沒有買進機會,但隨後就是放量回落。這類股票應區別對待,對那些盤中不時打開漲停,並伴隨巨額成交的,要提高警惕。反而是那些被廣泛推薦,主力卻無法封死漲停的,經過隨後兩三天的震蕩盤穩,倒可能在下半周會有所表現。”
按牛哥的說法,現在的股評家,大都成了莊家的代言人:“現在的股評家,純粹走技術路線的已經很少了。因為經過這麼多年的鬥智鬥勇,老莊們越來越狡猾,反技術操作不斷出現,而新入場的莊家或操盤手,很多就根本不懂技術分析。在這樣的情況下,股評家單純用技術分析那一套,肯定是行不通了。股評家要想揚名立萬,多多少少都會與莊家有聯係,否則薦股失敗率就會很高。這樣一來,股評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莊家的代言人,然而,散戶總是很難戰勝莊家的,要不為什麼我們這個股市,一直是10人炒股8個虧呢?但是,由於莊家並不會直接出麵推個股,推薦什麼什麼股好,一般講什麼股有投資價值的都是股評家,投資者普遍虧損的股市中,股評家肯定是最先也是最容易受到抨擊的。其實,躲在後麵偷笑的是莊家,股評家隻是在前台替他受過。”
“牛哥”雖是圈中人,但其說法是否就代表了股評界的真實內幕,筆者無法核實,但從中卻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股評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地方,作為股民來說,不能不多長幾個心眼。
近年來,有些證券公司營業部為了擴大營業範圍,相繼成立了投資工作室,最近有業內人士透露,其中也是黑幕重重。據稱,有個別投資工作室中的“貓膩”是這樣的:證券營業部與證券谘詢機構或知名股評家事先約定,在谘詢機構或股評家向投資者推薦個股的前一天,將次日推薦的個股事先透露給工作室中、大戶投資者,讓中、大戶投資者悄悄買入,推高股價;第二天,其所薦個股一亮相,中小散戶蜂擁追買時,股價必然快速上漲,這時,中、大戶投資者開始獲利出局;第三天股價漲跌便無所謂了,隻是苦了追買的中小散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