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下)(3 / 3)

但是,不少研究人員也質疑,快速地推動開放式基金發展會不會帶來一些我們未曾預想到的問題?如投資者是否已成熟到能夠在市場大幅波動的時候正確麵對?基金管理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作好解釋說服工作?基金管理人會不會輕易地利用其資金優勢不斷推高某幾隻個股直至其充滿泡沫,從而危害整個市場的公平性和健康投資理念的發展?基金管理公司及托管銀行、發售渠道等機構在開放式基金的後台服務如日常申購、贖回,資金結算,份額交割,資金劃撥,銷售網絡等方麵能全麵應付其發展嗎?另外,假如開放式基金的規模迅速擴大,市場上有那麼多好股票給基金管理人投資嗎?如果沒有,這種基金規模的快速擴大無疑會影響基金的績效,從而損害投資人的利益等等。

湖南證券的何曉晴先生堅持“設立開放式基金時機尚不成熟”的觀點,認為中國應當推進開放式基金的設立和發展,作為一種發展趨勢,無疑是必須的,但作為一種現實選擇,卻有倉促上陣之嫌。

他認為,首先,開放式基金是成熟的證券市場的高級投資品種,對市場係統環境具有很高的要求。美國證券市場的設立,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曆史,但開放式基金的發展曆史則要短得多,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美國證券市場尚不具備設立開放式基金的條件,而隻具備設立封閉式基金的條件。縱觀世界基金發展的進程,基本上是一個從封閉式基金走向開放式基金的曆史。最早的英國基金和美國基金都是封閉式基金,而最早的開放式基金是美國證券市場出現100多年後才發生的事。到1940年,美國開放式基金資產為44.7億美元,相當於封閉式基金資產73%的時候,才有了針對開放式基金製定的《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而且,到了20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市場趨於成熟和規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不斷出現,開放式基金才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成為美國共同基金中的主流品種。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也要等上一個多世紀,直到22世紀中葉再來討論設立開放式基金的問題,而隻是說明,開放式基金作為一種高級投資品種,必須依賴於市場係統環境的完善,包括具備高效率的市場係統條件,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體係,沒有違背市場規律的人為幹預。顯然,這一點,在我們今天的證券市場是做不到的,而市場係統的規範化建設,也決不是在一二年的時間之內就能一蹴而就的。

其次,開放式基金作為一個高級投資品種,對基金管理人具有很高的要求。曾享譽全球的老虎基金,其基金管理人的水平,應該說是一流的。兩年前的鼎盛時期,其基金規模最高達230億美元。截止1999年,該基金的平均回報率高達30%。即便是如此高水平的基金管理人,也難於在劇烈的市場變化中穩操勝算,在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時,老虎基金輸掉了9億美元。同年年底,又在日元炒作中損失10億美元。由於連番失誤,以致虧損慘重,1999年業績下跌19%,所管理的資產下降到150億美元,而到2000年到2月,業績再跌13.5%。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客戶要求提早贖回資金,令老虎基金窮於應付。基金管理人羅伯遜不得不於1999年10月修改基金規定,從允許投資者每季贖回改為每半年才能提出贖回要求。結果適得其反,許多投資者加入要求提早贖回的行列,使資金流失的速度反而加快。這告訴我們,由於開放式基金的高度市場化,對基金管理人而言,稍有不慎,就可能帶來滅頂之災。我們如果現在就著手設立開放式基金,能有這種敢於在股海衝浪的英雄嗎?這看看我們的封閉式基金管理人就清楚了。相對於開放式基金而言,封閉式投資基金就隻能算作一般的投資品種了。從我國設立封閉式新基金兩年的情況來看,基金管理人的水平隻能說是難如人意。現在的基金都是由有龐大自營盤的大券商發起設立,決策人又都由券商的心腹擔任,交易經理大多來自券商自營盤的操作人員。有人戲稱基金管理公司是大券商的“資產管理二部”,由此導致基金股票持倉與主承銷券商在某一隻股票的持倉出現高度偶合現象。一些基金經理人隻對股東單位負責,對中小散戶態度冷漠,信息披露敷衍了事,逃避基金投資人監管,向關聯企業輸送利益。經營水平普遍不高,如果剔除新股發行配售的優惠因素,1999年度投資基金整體贏利不到4%。今年一季度以來,證券投資基金的運作也讓投資者掃興,投資對象的選擇缺少個性,一窩蜂,投資理念趨同,投資風格模糊,重倉股雷同現象嚴重,甲投資哪幾隻科技網絡股,乙也如法炮製。同一基金經理人旗下的不同基金持有相同股票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甚至,同一股票在同一基金經理人旗下的不同基金之間進行轉換等等。所有這些,說明我們的封閉式基金管理人還處在初級操作的水平,還在進行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怎麼能奢望從他們中間產生合格的開放式基金管理人呢?

再次,開放式基金作為一個高級投資品種,對投資者群體也具有很高的要求。而我國證券市場一直呈現出典型的散戶主導型特征,這也是不成熟發展中的證券市場所普遍具有的典型特征。散戶投資者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從眾心理強,市場一旦出現較大波動,基金的贖回比例過高時,就會跟風擠兌,使基金管理人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麵。可見,從投資者角度而言,也很難適應開放式基金的要求。

經過對以上三個方麵的分析,何曉晴同誌認為,我國目前尚不具備設立開放式基金的條件,在有的方麵甚至還存在很大差距。在這種條件下,如果一定要推出開放式基金的話,就有可能出現如下情況,要麼所謂開放式基金會扭曲變形,要麼有可能招致巨大的市場風險。如果設立所謂半開放式基金,將投資者的贖回間隔期限拉得很長,如半年甚至一年,勢必對投資者缺乏吸引力。同樣,如果規定開放式基金局限於對社保基金一類資金開放,並將開放式基金的投資範圍主要限定在國債等低風險品種,則基金盈利將十分有限,甚至因入不敷出而導致虧損。而如果放寬對開放式基金的限製,則由於我國上市公司效益普遍低下,少數業績較好的公司也以公司發展需要資金為由,不予分配紅利,使投資收益已趨於最小化。但開放式基金的目標是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它們隻可能鋌而走險,靠投機獲利。在監管乏力的前提下,它們就有可能操控股票價格,製造股市泡沫,並向中小散戶轉嫁風險,非法牟取暴利,反倒成為市場的不穩定因素。

另外,有人一提開放式基金,就全盤否定封閉式基金,顯然也有失偏頗。事實上,在我國當前股市尚未完善、上市品種有限、市場容量狹小的情況下,重點發展封閉型基金可以避免基金供求失衡及其價格大起大落。其原因是,一方麵,封閉型基金事先確定發行總額,發行期滿後不得隨意增減基金券,它可以避免散戶狂購或狂拋開放型基金給股市造成的不良後果;另一方麵,封閉型基金的受益憑證不能賣給基金管理公司,像股票一樣屬於不可逆轉性證券,有利於管理機構獲得穩定的基金資產。

封閉式基金的推出,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那麼,開放式基金是否會重蹈覆轍,則關鍵取決於開放式基金的成功設計、適時推出與有效運作。操作得好,開放式基金不僅將成為廣大散戶又一理想的投資品種,而且對於吸引增量資金入市、促進股市穩步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但如果操作得不好,則不僅影響著基金投資人的利益,而且還將嚴重影響股市的穩定甚至社會的安定。開放式基金投資人可以隨時向基金管理人提出贖回要求,如果開放式基金運作不成功,效益低下,投資人競相要求贖回資金,管理人是否有能力應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曾在國際市場上橫衝直撞不可一世的“老虎基金”尚且不能應對投資人的贖回要求,我國剛剛起步的開放式基金又如何能完全滿足投資人的贖回要求?而一旦不能滿足贖回要求,則必然引起股市的動蕩與社會的不安。因此,現在過多地宣稱開放式基金如何有利於散戶投資,如何能保障散戶利益,如何有利於股市穩定,似乎都還為時過早。

開放式基金作為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已經確定,但是,到目前為止,開放式基金何時推出,如何亮相,都還是一個謎。包括發行對象是純機構還是麵向包括個人的全社會,發行渠道是借用目前的證券市場,還是與國際接軌通過銀行網絡發行,是自由贖回還是限製贖回等,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作為散戶,對此隻能是拭目以待,謹慎為之。業內人士估計,我國初期的開放式基金可能會走“開小口,穩步走”的方式,通過漸進、創新的方式,逐步積累經驗,創造條件,再向全開放式基金進軍。假如基於這種預期,短期內開放式基金的規模可能仍隻在20億元至50億元之間,主要發行對象是場外機構,在申購贖回方麵也有相當嚴格的條款。也就是說,最初的開放式基金可能更像一個有一點開放式特點的封閉型基金,對於證券市場、基金市場的影響也還有限。隨著時間的發展,開放式基金才有望逐步成長,成為我國基金市場的主流。

受開放式基金推出的預期心理影響,長期處於折價交易狀態的封閉式基金有逐漸回暖的態勢。據全景網絡公司統計,從2000年7月18日至8月10日,封閉式基金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幅,其中同智、普惠、開元3隻基金都有10%以上的漲幅,基金同智以17.68%的漲幅名列第一。盡管如此,除6隻由老基金規範而來的封閉式基金以外,其他目前仍處於折價交易的狀態。基金同益、基金天元、基金金鑫折價比例都在20%以上。這說明基金至今為止還沒有形成投資的熱點,也沒有成為廣大散戶的首選投資工具。這除了廣大散戶依然缺乏對基金的認識外,也與基金未有較充分地顯示出其為中小散戶投資理財、避免風險的功能與作用有關。筆者認為,基金要發展,要逐漸成為廣大散戶首選的投資工具,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基金管理人要提高操作水平,增強盈利能力,保證給投資者豐厚的回報。如果缺乏有效的回報,無論是封閉式基金還是開放式基金,都不可能引起散戶的興趣。把投資者利益擺在第一位,是基金走出困境的關鍵。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在一個會議上,結合自己進行投資的體會,不無誠懇地說:“身為一個基金管理人,相信大家會體驗到,一個工薪階層的人,所積累的錢可能不會很多,但他購買了基金,就寄托了他未來的夢想。大家都應該記住,你要為這個人,來實現他的夢想,你的責任有多大!”

顯然,基金隻有不斷提高運作業績,穩定保持投資回報,才能使更多的散戶投資者重新認識基金的理財功能和投資價值,從而更多也更好地運用基金這一投資工具,進行理性而成熟的投資。從世界證券市場發展的潮流來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投資者也完全有可能大多數以持有基金為主,通過基金間接投資股票。屆時,投資基金,這個在西方證券市場已顯示出強大生命力的金融投資工具,也將在中國的證券市場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成為廣大散戶揚帆破浪的“諾亞方舟”,成為中國投資市場上的一個長盛不衰的投資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