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中下)(3 / 3)

還有一位散戶則說,不管這件事誰對誰錯,基金作為這個市場舉足輕重的機構投資者,其操作行為應該符合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

不僅投資者對《基金黑幕》一文中提出的觀點信以為然,而且一些證券界人士甚至也自曝自幕,證明基金確實有違規操作行為。

某證券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認為,這篇文章披露的內容,比如說有一些利用“倒倉”操縱市場、利用基金“對倒”製造虛假成交量等等,從我做為一個業內人士來講,我覺得這是實實在在的問題。隻是一般人不太懂這個問題的。我覺得《財經》這篇文章的出發點非常好,而且寫得也非常好,至少我覺得對基金也有督促作用,不能陷入一種盲目的樂觀氣氛中,我覺得應該講對整個市場盈利在發展過程中,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最重要的就是把市場規模做大。

某權威金融研究中心負責人指出,基金黑幕問題實際上就是聯合操縱,這已經早就不是新聞了。基金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大莊家。

某著名大學金融教授認為,現在無論是基金也好,是證券公司也好,還是在市場上交易也好,確實都存在一些問題。有一些基金是慢慢發展的,也有一些是炒上去的,但過分炒作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基金理念。

一位操盤手則表示,不管基金是否存在“黑幕”,都需要重視傳媒提出的意見,因為有一個規範的遊戲規則畢竟是股市市場健康發展所不可少的。

基金管理人的聲明並沒有用自己充分的數據和資料來對《基金黑幕》一文進行有力的反駁,倒是越來越多的輿論傾向於對基金行為的質疑,呼籲加強對基金操作行為的監管。有媒體認為,從對倒、倒倉到與券商聯手建倉,《基金黑幕》充分展示了股市中坐莊的手法。為什麼對倒行為能在二級市場上“橫行霸道”呢?許多人認為,說到底還是管理層打擊的力度不夠。現行《證券法》對機構利用大額資金和持股量優勢操作市場的違規行為,有明確的界定和判斷。《刑法》也有明文規定,但從近年媒體披露的信息來看,因對倒等操縱股價行為而被判刑或罰款的案例幾乎很難找到。事實上,連中小散戶也清楚某某“牛股”,在高位放量對倒,隻可惜從未聽說某某機構因對倒某隻個股而被查。

當然,基金有沒有對倒或倒倉行為,這還有待於管理層對《基金黑幕》引述的材料進行查實。不過,基金管理公司主要由幾家券商發起設立,除嘉實基金管理公司外,基餘9家基金管理公司均“一拖二”管理2家以上基金。“同胞基金”或基金與發起券商聯手建倉,是上市公司十大股東名單中可看到的公開秘密。這種現象是偶然的配合,還是具有共同目的的默契,中小散戶很難想象基金不會因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合理地犯規”。

基金很長時間得益於優先配售新股的政策。《基金黑幕》援引的材料顯示,買了新股後的基金確實不錯。除基金泰和,其餘基金一般在配售上市的首日或次日拋售新股。基金配售部分上市後出現短期股價下跌的例子非常多,相信《基金黑幕》披露的這方麵情況應該八九不離十。

基金優先配售新股的特權取消後,難以靠提高理財能力來實現收益最大化,但中小投資者絕對不願看到基金的莊家本色。對基金來說,這可能是一對矛盾。一方麵,基金以追求基金投資人利益最大化為基準,在市場中第一位的追求就是贏利,而不會無目的地為股市“托盤”;另一方麵,在不盡規範的市場中,理性投資往往占下風,若非“你不仁、我不義”的話,基金或許很難戰勝整天鑽營於投機的各路莊家。《基金黑幕》稱基金已經成為了小莊家,許多散戶也相信基金本來就是莊家。

是是非非一時難辨,但《基金黑幕》提出的問題,畢竟能使中小散戶對基金的市場作用重新認識。有人認為,在激烈的市場角逐中,中小散戶不必過分善意地看待基金,基金並非是你的同路人,而極可能與莊家一樣是對手。中小散戶更不必對基金重倉股過分在意,你若隨後買進也許就在為基金的出貨接盤。曾經是基金重點關注的網絡高科技股照樣無情地下跌,而一度漲勢喜人的國企大盤股恰恰根本未成為基金重倉持有的對象。

基金業在我國的發展正麵臨特殊的機遇,開放式基金的問世將有助於規範基金運作及引進優勝劣汰的機製。《基金黑幕》雖然指出了封閉式基金的種種不是,但以發展基金來培育機構投資者的思路來看仍然是正確的。這個過程或許很漫長,變化或許也很緩慢,但基金的發展確實有助於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對穩步發展證券市場起到積極作用。這一點,顯然不能因為基金在運作中可能存在的違規,而遭到全盤否定。這就像我們不能因為要發展基金就不敢說基金操作中有違規行為、甚至任憑基金胡作非為是一樣的道理。

三、給散戶造一艘真正的“諾亞方舟”

基金投資有潛力

從證券市場的發展方向看,基金終究將成為散戶們間接投資股票的金融工具。但基金的發展不是躺在政策的懷抱裏吃政策飯,而是要讓他們在市場裏成長,在市場裏成熟。最近證券監管部門提出建立開放式基金,這或許是基金未來發展的方向。

雖然基金在中國規範運行的時間還不長,但其運作水平和投資價值已逐步得到顯示,可惜對於這點還沒有引起廣大散戶的重視。

當然,目前基金在二級市場的表現頗不如人意,價格長期偏低,交投也不活躍,但這不是因為基金本身業績的不良或者成長性方麵的缺陷,而是投資者對基金的投資價值未有充分認識的結果。實際上,目前的基金市場已大有差價可賺。現在基金市場較為普遍的情況是基金價格低於其淨值,這與股票市場大多數股票的股價高於其資產淨值數倍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形成鮮明的對照。無論是從國家的傾斜政策還是從基金的發展勢頭上看,如此價格與淨值不符的基金市場,無疑具備了較大的差價空間。

即使不考慮基金二級市場的差價,隻從獲取分紅的角度看,其收益率也相當豐厚。從1999年年報顯示,基金裕陽的年淨值增長率為41.83%,每基金單位分紅0.39元;基金開元年淨值增長率為42.38%,每基金單位分紅為0.275元;基金漢盛年淨值增長率為22.04%,每基金單位分紅為0.15元。以此3份分紅方案計算,如果我們按公布年報前一天收盤價買入基金裕陽、基金開元和基金漢盛,其分紅率就將分別高達22.4%、17.3%和12%。另有業內人士統計,若以1999年二級市場全年成交均價買入基金興華、裕陽、安信、開元、普惠、景宏、金泰、同益、漢盛、裕隆、安順、泰和,其現金回報率分別為28.9%、26.67%、22.86%、20%、18.6%、14%、13.69%、13.47%、12%、4.15%、2.9%、1.88%;如果以全年最高價買入持有,最高的現金分紅回報率達20.05%,有9隻超過8.5%,最低的泰和、安順、裕隆分別為1.39%、2.22%和3.12%;如果以1.01~0.98元的全年最低價買入的話,其收益更為可觀。且不論二級市場差價收入,僅分紅所得,許多基金的投資收益就能與股票一級市場申購收益率20%相媲美,與投資股票二級市場虧多盈少相比,其平均收益率更是高得多,也穩定得多。

當然,現在的分紅水平並不代表將來的收益,但從基金未來的發展前景看,在基金市場投資也是大有潛力的。這不僅在於有政策的大力扶持,而且也是由基金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投資價值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