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我們可以看出,莊家做莊一般有幾個階段,先是打壓,而後吸籌,隨後震倉,接著拉抬,然而出貨,最後砸盤。作為散戶,在發現莊家做莊的黑馬股後,先是不要被打壓所嚇住,更不要被震倉震出來,最好是隨莊家跑到出貨階段後便果斷出局。散戶跟莊最怕的是莊家砸盤了還抱著股票做黃粱夢。炒股跟莊無異於與狼共舞的遊戲,玩得好能分到一杯羹喝,玩得不好,則又可能自己反而成了狼的美餐。
那麼,作為散戶究竟如何把握好莊股的出貨手法呢?專家認為,其一,防止莊股利用除權出貨。莊股被主力控盤之後,經過長期炒作,大部分籌碼已被高度鎖定,成交量十分稀少,很難吸引散戶跟風,正所謂高處不勝寒,要完成出貨絕非易事;而股價一旦經過除權之後,就會回到一個相對低位,令人感到並不是那麼高了。事實上,經過複權之後,股價仍處於高位,許多散戶不明真相,以為是剛從底部啟動,盲目跟風,很容易成為主力拉高出貨的犧牲品。因此,除權股的填權行情應考慮複權前情況,若在除權前炒作已經相當充分,那麼介入這類股票應十分慎重。其二,成交量大幅放大應引起高度警惕。莊股特征之一就是其上漲並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僅要較少的成交量就支撐股價上行。一旦成交量出現異常放大,反而應引起關注。這種現象,若出現在高位區,就是典型的高位放量出貨,若出現在填權行情中,也是同樣,與高位放量其實是一樣道理。其三,股價突然出現急升。主力炒作一隻個股,總是經過長期的重複運作,在上升初期,主力總會反複打壓震倉,在上升中期,其走勢總會顯得不溫不火;隻有在上升末段才會出現連續的暴漲。因此,對於莊家控盤個股,若突然出現脫離上升軌道的大幅拉升,就應引起散戶重視。總之,莊股的出貨手法各不相同,對於散戶來講,還是應該把握住最關鍵、最直接的一條,即對於前期已大幅炒作過的莊股,無論其怎樣表演,都當成一道股市風景來觀賞,讓莊家自彈自唱,作繭自縛。
由此看來,炒股跟莊,無異與“狼”共舞,必須有智有勇才不會被“狼”吞掉,玩得好還有望將“狼”趕入他們自己挖置的陷阱之中,將其套住。
捕捉莊家行動的蛛絲馬跡
莊家不管行為如何隱秘,手段如何狡猾,但最終總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認真尋找並研究這些蛛絲馬跡,是散戶捕捉莊家行動的一個重要方法。其中成交明細是莊家最容易留下的蛛絲馬跡。
在主力機構選定某隻股票開始打壓吸貨時,這隻股票價格和成交量就會發生很微小的變化。一般來說,首先主力機構決不會大張旗鼓地買進,這會暴露目標引來跟風盤。機構買股票建倉和散戶買賣沒什麼大區別,但買盤必定總是大於賣盤,也就是按賣出人意願成交的筆數總是大於按買人人意願成交的筆數。這樣股票價格就會緩慢上升,同時主力機構會在適當的時機用幾百手的數量利用對倒等手段打壓價格,使股票價格重新跌到原來的低價位,繼續吸貨。這個過程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散戶很難發現主力機構建倉,散戶即使持有本股也決沒有這種耐性持有很長時間。散戶也不應在這時買入,這裏買入會讓主力機構把你心態搞壞,早晚會把你震出去。
當主力機構建倉成功後會在很短的時間裏放量把股價拉起來,這時主力機構大手筆買入,掃蕩所有賣盤,使股價迅速脫離持倉成本區,這時持倉的散戶寥寥無幾,跟風散戶持倉成本至少比主力機構高10%以上,主力機構便有了絕對主動權。
當拉升到一定價格時莊家便會進行洗盤,打破一些重要技術位,但不會打散人氣,當洗出跟風獲利的散戶後,就再次大幅拉升,同時散布利好消息帶動人氣,股價會連續漲停,讓散戶相信漲勢不止,引誘散戶高位跟進,成交明細表上看似乎仍是大手筆主力機構呈買進態,實際上一旦散戶跟風踴躍莊家即開始出貨。
為了打破這種格局,一般散戶要改變這種追漲殺跌的習慣,而確定正確的跟莊原則。首先,一定要建立一套立足自我的選擇策略或方法。通常來說,股價尚在底位就已消息滿天飛的個股都是“流”的,而進入上升通道後基本麵卻始終朦朧的個股反而應該重點關注。其次,在消息公布前後的股價走勢極為重要。一種是初步消息(如股權明朗)後複牌成交量不急劇放大,靜悄悄更佳,如有縮量洗盤則更加證明主力誌存高遠。另一種則是在股價接近或突破每一重要阻力區域時,也就是市場技術派人士一致看好時反手洗盤的莊股,一旦再以小量小陽突破時應果斷跟進,洗盤越徹底未來空間越廣闊。第三,在消息似乎出盡後股票成交量仍然不放大,則表明主力有做長莊的決心。
跟莊最重要的是要講究安全,這方麵也有規律可尋:一是縮量創新高的莊股最安全;二是第一次創新高後縮量回檔跟進時最安全;三是消息明朗後不放量並漸漸被市場所淡忘的莊股在半年線附近買進最安全。
一隻股票的升幅,一定程度上由介入資金量的大小決定,莊家動用的資金量越大,日後的升幅越可觀。那麼,如何估算莊家倉位輕重呢?業內人士總結有這樣幾種方法,一是根據吸貨期的長短判斷。吸貨期越長,莊家持倉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莊家吸貨越多。因此,若投資者看到上市後長期橫盤整理的個股,通常為黑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不經過充分的吸貨期,其行情難以持續;二是根據換手率判斷。在低位成交活躍、換手率高、而股價漲幅不大的個股,通常為莊家吸貨。此間換手率越大,主力吸籌越充分,“量”與“價”似乎為一對互不甘示弱的小兄弟,隻要“量”先走一步,“價”必會緊緊跟上“量”的步伐,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價”暫時落後於“量”的個股;三是根據大盤整理期該股的表現來分析。有些個股吸貨期不明顯,或是老莊卷土重來,或是莊家邊拉邊吸,或在下跌過程中不斷吸貨,難以明確劃分吸貨期。這些個股莊家持倉量可通過其在整理期的表現來判斷,長城電工上市後逐波下行,吸貨期不明顯,1999年5、6月份的拉升明顯屬於莊家行為,7~9月份大盤調整,而該股6月底在12元附近,9月底依然固守在12元附近的整理區,跌幅小於大盤,莊家介入程度深;再看該股流通股達8000多萬,對這樣的偏大盤股主力亦“調教”自如,持籌量可見一斑。
市場的參與者總是以賺錢為目標的,而莊家與普通散戶之間又是對立的兩麵。從結果來看,主力總是獲利的多,而普通散戶總是虧損的多。因此要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就應該明了莊家的意思,按照莊家的想法去做。想想主力想幹嗎,比如你是主力的話你目前最想幹的是什麼,就明白應該怎樣做了。比如龍年春節後,網絡股、科技股的主力已經獲利非常豐厚,一般的網絡股也已經上漲超過100%,這是在短短幾周達到的,如果你是莊家你想幹什麼?出貨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但許多散戶偏偏相信一些媒體的鼓噪,相信一些股評人士不負責任的煽動,結果剛剛像搶寶貝一樣搶到的網絡股、高科技股,到自己手裏就變了臉,一天一個跌停。因此,我們跟莊應該非常謹慎,一旦有主力出貨的跡象就要隨同扔出去,不要真的相信什麼概念什麼題材,那些東西十有八九是莊家放的煙幕彈。
勝莊妙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
炒股跟莊家走,這在中外股市裏都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華人蔡至勇,在美國華爾街成為出色投資經理後,就有不少人專門跟他炒作。市場一傳蔡至勇吃進某股票,大家蜂擁而至搶著跟進,使股價不斷上升。在茅盾的著名小說《子夜》中,就講了舊社會一個股民把女兒送給股市大鱷,以圖探聽他吃進什麼股票,從而跟進的細節。在台灣,炒股跟莊更是特別時髦。在80年代末,台灣股市裏主力坐莊成風,股民跟莊如癡如醉,廣大投資者天天打聽主力動向,打聽主力吃到什麼股,要做到什麼價位,等等。
在當前的深滬股市中,炒股跟莊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不少散戶用於捕捉莊家動向的心血和時間,遠遠多於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尋找莊家動向,捕捉莊家思路,跟進莊家操作,成了散戶炒股的一條秘訣。有人甚至說,散戶可以不懂基本分析,可以對技術分析一知半解,卻不能不精通跟莊技巧。
有人會問,跟老奸巨猾的大鱷玩搶錢遊戲,在操作上會不會特別困難?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相反,隻要我們洞察莊家的意圖,識破莊家的騙局,完全可以與莊家一比高低。
主力莊家有其精明過人的一麵,但也有其無法克服的弱點。他們雖然有著雄厚的大資金,可以操縱股價,但同時如此龐大的資金,也使莊家有如大笨象,進出場都難以掩人耳目,終究會留下十分明顯的痕跡。一般散戶隻要牢牢抓住這點,就可以成功地跟莊走。
首先是要冷靜,選擇適當的時機跟莊。一般來說,莊家造市,中級行情,一般都有二十天左右,大行情更要持續近二個月。在低位,主力大資金進場,要持續好幾天,你可以多看幾天,確信主力已經進場,並且了解它進入的板塊與個股後,再跟進也未遲。大資金進場需要一定的時間,正如大部隊的運動與小部隊、遊擊隊截然不同,它是很難掩人耳目的,主力莊家進場也會留下明顯的特征。如你感覺到大盤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控製著;成交量明顯增加;有人在拉尾市或打尾市;或者市場氣氛突然非常悲觀……隻要你留心留意多觀察幾天,是不難看到主力大鱷跳入“股海”時掀起的波浪的。
主力莊家出場也有明顯特征。大資金的離場,亦如大笨象退場,會留下它行動的蹤跡。翻開圖表看這幾年的中級和大行情的結果,都有明顯的頭部,或者是頭肩頂,或者是雙頂,或者是三樽頭等等。333主力莊家再精明過人,其離場也在圖表上留下一個典型的頭肩頂形態。隻要你不被大市熱烈的氣氛和一片唱好的輿論所迷惑,是完全可以發現主力莊家大資金離場的步伐的。尤其是如果你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主力莊家大資金所處的板塊上,其退場的行蹤就更明顯了。
莊家機構做莊往往造出美好圖型,多頭排列使投資者喪失警惕,然後推出高送股方案,並拚命指出手中股票進軍高科技加生物製藥加電子商務等美好前景。當眾散戶被吹昏了頭介入後,莊家的匕首出現,一幕荊軻刺秦王的大戲,便在股市中反複上演。秦王遇刺之時尚有眾大臣提醒“大王拔劍”,還有仆人用藥罐向刺客一擊,加之秦王也是員久經沙場之猛將,以致荊軻最後失敗,成為一名未成功的名刺客。而眾多的小散戶被莊家行刺可是沒半點防備,無人幫助,大部分中小散戶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武藝,因此莊家的成功率大都在90%以上。成功之後,莊家一邊點錢去了,中小散戶則隻能抱著手中的“生物”“網絡”,捶胸頓足:又上當了。經常上當,為什麼不就想想為什麼上當呢?
中小散戶們要從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裏了解“欲取之必予之”的古訓,沒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炒股時千萬不要頭昏,越是產生追漲欲時,越要對被追對象考察。如果此時被追對象越是拚命描述自己的廣闊前景,散戶越要小心。如果不輕易介入,90%以上可逃過一難。這同莊家成功的概率一樣,你成功了莊家就不成功,反之亦然。市場中莊家機構都是“大大的狡猾”,同他們爭食不易。不過散戶也不必太悲觀,對付莊家,同樣可以將計就計。荊軻刺秦王,是付出一定代價才得麵見秦王的機會。而莊家刺散戶,同樣也會讓散戶們先嚐到點小甜頭,然後再讓散戶們吃苦頭。這裏便有個操作技巧,你幹嘛不嚐到點小甜頭便收手呢?欲取之必予之,咱被“予之”之後,見利就跑,比兔子還快,看莊家奈你何?對付莊家,必須在實踐中學會操作技巧。什麼大主力大機構大莊家,他們炒股使用的手段翻來複去也就那幾套,關鍵在於散戶們自身要有一顆“防莊之心”,不要太貪,也不要太膽小。看見莊家牽著黑馬在前麵跑,你趕緊跑上去,搭一截順風車後就立即下來,別等莊家把你拖到陷阱裏了還在做黃粱美夢。至於莊家跟你說這隻股票如何好,這輪行情怎樣大,你聽後隻是笑一笑,這美好的前景讓莊家們獨自去享受得了,尤其是對那些大炒特炒、市場又一片喊好的股票,更要千萬小心,咱們散戶是小戶人家,見好就收,隻圖過個安穩日子。這樣一來,你看莊家怎麼辦?不是噎死就是氣死!
不騙,莊家是無法生存的。莊家行騙的手法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無一不是利用散戶想跟風得利的弱點,千方百計把散戶帶進一個個布滿鮮花的陷阱。因此,對於廣大散戶來說,要時刻擦亮雙眼,識別莊家的真正嘴臉,最好是用莊家設置的陷阱來套住莊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當莊家吸貨的時候,一般來講正是散戶斬倉離場之時,因而莊家十分擔心散戶察覺其意圖而不肯拋出股票。所以莊家將會盡力隱藏進貨動作並散布利空傳聞,製造恐慌情緒,或製造向下突破的技術陷阱,誘騙那些自作聰明的技術派人士掉進他的錢袋。如果散戶不輕易被悲觀輿論所嚇倒,堅定持股信心,莊家還能從你的口袋裏搶股票?
在洗盤的時候,莊家十分擔心那些跟風的散戶,因為這些人在其日後的拉升中將會大幅獲利,這無異於從莊家口袋裏掏錢,並會增加上升的難度。所以莊家必須想方設法製造振蕩,迫使短線客下車。如果散戶能洞察莊家的“狼子野心”,無論你怎樣震倉,怎樣洗盤,我就是不把股票給你,莊家能奈我何?
在大幅拉升股價的過程中,莊家十分希望散戶跟風追買,這可以大大降低拉升成本。但如果散戶冷眼旁觀,莊家則很容易自彈自唱作繭自縛。
最後,在莊家大舉派發的時候,如果散戶不受其吹噓的美好前景誘惑,不肯在遠離股票價值的高位接過最後一棒,則莊家將被關在自己親手製作的套子裏,每日自彈自唱,靠對倒維持股價,而那些聰明的散戶早享受坐轎子的快樂,把股票還給莊家,再來享受套住莊家的歡愉。
在與莊搏鬥中,中國的散戶們就有過許多成功的戰例。1994年發生的“界龍”一戰,便是典範。1994年2月,在中國證監會宣布控製新股發行節奏的利好消息刺激下,許多股票被冠以“新上海概念股”得到大肆炒作,但其中有一隻股票卻一直處於冷落狀態,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界龍實業。與其它“新上海概念股”的火爆形成強烈反差,至3月1日僅以12.36元收盤。但豈知物極必反,界龍實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3月2日後市開盤不久,即有市場主力進場吸納,開始炒作界龍股票。一直到3月14日,主力拔高吸貨,快速建倉,股價經10根陽線一直拉到25.9元,升幅超過100%。接著從3月15日到3月22日,界龍股票縮量橫盤整理,給人以蓄勢再升的印象。但到了3月23日後市開盤不久,市場主力突然大量出貨,無奈跟風的散戶不多,結果幾分鍾內股價放量下跌,由24元左右跌到22元左右才得以企穩。隨後界龍股價一路陰跌,直至4月20日以15.64元收盤。莊家本想通過拉出下跌空間吸引搶反彈的散戶跟進,但偏偏散戶們不買賬,隻看著莊家自彈自唱就是不介入,結果一些主力也被深套其中。在此情況下,這些主力不得不開展生產自救行動。從4月21日至7月5日,曆時兩月有餘。但這次散戶卻是鐵了心,無論莊家們怎樣宣傳界龍實業業績如何,前景怎樣,就是不跟風,結果莊家造市艱難。5月12日主力曾經突然卸貨,因無人承接,股價“高台跳水”,當日下跌達5元之多,跌幅為18.76%。由於莊家仍不能順利出局,隻得繼續推高股價,從而使界龍實業這隻股票有了32.59元的曆史天價。但是無論莊家怎樣表演,散戶仍不動心,結果從6月27日起,界龍股價開始深幅跳水,到7月5日,僅7個交易日,界龍股價就下跌至17.75元,跌幅高達45.53%。界龍實業最終以暴跌收場,炒作的損失慘重,所以這波炒作後來被人們稱作“界龍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