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一行(2 / 2)

“那你真是不虛此行。今早下了點雨,若是有緣就能看見泰山佛光豔麗異常。晚上能看那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等到明日可看旭日東升,可觀雲海玉盤。”王四郎從上山開始起就已經在說,趙穎和六大龍衛就這麼聽著,王四郎說的倒也動人的隻是趙穎是第一次上泰山,這六衛倒是個個都曾在泰山上一觀,所以趙穎一個和王四郎走在前麵,六衛則有些百無聊賴,隻是看看景色卻也不聽王四郎的話。

“不是說泰山四景聞名天下嗎?你說了五個景色了,難不成應該是泰山五景?”

“管他什麼四景還是五景的?浩瀚宏大可為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雲海玉盤和黃河金帶,不過那泰山佛光著實神奇美麗,故而也有不少香客將之稱為泰山四景之一。”王四郎的話顯然讓趙穎很是在意。趙穎的氣質就是浩瀚博大,雄壯偉岸,霸氣十足卻又溫文儒雅頗有帝王之風。泰山簡直就像是趙穎一般,如此相像。

“對,就是浩瀚宏大!泰山之雄本該如此!”趙穎的有感而發對於王四郎而言缺陷的那麼奇怪。

“趙五兄弟你說的是什麼?看過泰山奇景之後就應該看一看封禪的碑文,那可是曆代皇帝留下的東西,古樸但都是老東西。”

趙穎點了點頭,跟趙王四郎的身後。

三天時間裏趙穎終究沒有看到泰山佛光,卻看遍了泰山四景,當真是宏大無比。一直以來趙穎對於自己的五嶽指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泰山指隻是力,華山指隻是銳,恒山指隻是怪,衡山指隻是秀。但是現在趙穎才知道泰山之指不是隻有一個力字,而應該是雄!

雄在力,雄在氣,雄在威,雄在勢,當要以英雄氣概,穩紮穩打,一力破敵,正氣淩然以硬碰硬。此指與少林大力金剛指略有相似,但是因為同樣以內力外放驅敵純粹以雄渾真氣打出而已所以對使用者的指力和內力要求同樣的多,他人修行想要練出照應這樣雄渾的內力和指力的話恐怕也得走趙穎的老路子,隻可惜那八竿子打不著的神功秘典能不能傳下去都是一說。

三天時間觀景,六天時間改善泰山指,九天之後才再次上路。那王四郎為趙穎指了第一天的路,陪了第二天的行,第二天的晚上才匆匆離去,九日之後王四郎卻收到了一包銀子,裏麵附上了一封信:“多謝王兄指路,小小路資,不成敬意。”

景是美景,但是那封禪碑文則讓趙穎的氣質再有很大的改變。

一直以來趙穎即使壓製住內力讓人的感覺也是不凡,可是趙穎現在的氣質平日裏樸實無華,削去了華而不實和一點浮躁。那些封禪的碑並非多麼華麗,華麗在碑上字。趙穎崇秦皇、漢武,漢武帝二十一年七次封禪,不可謂不頻繁,他的封禪碑就坐落在玉皇頂上,早已經被時光磨去了曾經的輝煌,卻屹立在那裏彰顯自己的榮光。

強大從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涵。

泰山指的琢磨不是一兩日之功,畢竟嵩山指也是五嶽指之一,卻耗費了趙穎十六年的積澱。三日看泰山,六日回望,加在一起也不過九日時光,有些東西需要細思方能有成。不過好在嵩山指如果是一個玄妙的奇門兵器的話,泰山之勢一個古樸而又最難破的棍,練出來並不需要耗費奇門兵器那麼久的時光卻需要把握一個“拙”字。

所以自從下了泰山之後趙穎就一直在船上琢磨自己的泰山指,六衛也不能見,隻有他一人。

從水路下江南是自唐以來最快捷也最方便的方法,當年從長安一路開鑿的四條渠連通了由北向南的水路,聯係黃河、長江兩條華夏生命之河,成為了由南向北漕運的最佳路線。數次北征高麗都是依靠永濟渠的給養。

泰山之後就是江河,奔流不息的江河對於趙穎的吸引力同樣充足。幾日的閉關深思趙穎終於初步把這泰山指打磨好了,僅僅是初步的打磨就已經讓泰山指的威力小勝嵩山指,隻是有些直來直去罷了。雄豪氣息遍身,趙穎幹脆也不再閉關練武,而是站在了船頭之上看著船從黃河支流進入山陽瀆之中。波濤滾滾,趙穎卻感受到了身上的一股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