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劉備乃仁君也,又能識才,對手下大將向來重用,馬超自思即使劉備不能待他如關羽、張飛,也不會亞於趙雲,事實也是如此。馬超畢竟還沒能達到他父親馬騰當初的級別,能獨擋一麵為一方諸侯,所以他一直苦於未逢明主,而無疑劉備就是明主,是馬超依靠的最佳人選與唯一人選。與劉備比,張魯簡直不是個東西,連他馬超都不識。
三、劉備與馬超之父馬騰曾是好友,二人可以攀上關係。
如果僅有第三條,仍然不會使馬超降劉備。正因為前麵兩條使馬超看到了巨大的利益與美好的前景,果斷地跟隨了劉備打天下。
馬超的眼光是對的。自那以後,馬超協同劉備多次打敗曹操。曹操死在了劉備與馬超之前,客觀地講,劉備也幫馬超報了殺父之仇。
馬超以赫赫戰功列身於劉備五虎大將之中,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並駕齊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這一切都是諸葛亮促成的,諸葛亮深知馬超是匹烈馬,不可以企圖用韁繩來降服它,而應誘之以利。當一匹饑渴焦躁的烈馬看見前方出現一片清泉野草時,它還不乖乖地跑過去低下頭來?
58妙言比強軍還厲害
準確讚美往往有奇效
善於讚美別人,是說話的一門藝術。有時一句讚美,能頂得上十噸炸藥,這就是說話的技巧和力量。在生活中,最怕遇到妙言大師,因為這些人總是能說動人心的。
強者謀事的手段
人總是活在自己的感覺裏,因此麵子問題一級重要。關羽聽說馬超來降,便要離開荊州去益州與馬超比武。劉備兩頭為難,這時諸葛亮去了一封信讚美關羽武藝無人能敵,關羽的好勝心與虛榮心得到滿足,便不再前往。
諸葛亮繼龐統之功,輔佐劉備奪取了益州。半路又收了馬超,好不順利。劉備有了益州,才真正有了坐天下的福地、打天下的平台。諸葛亮在蜀地大行法治,發展經濟文化,同時讓劉備大施仁義,收買民心。
關羽一直在為劉備守荊州。這時聽說馬超也來了益州,坐不住了,要來益州與馬超比試武藝,因為曾有人說呂布死後馬超武功天下第一。關羽自視是當今英雄之首,不肯讓馬超獨享大名。劉備知道關羽脾氣火爆異常,一旦真的與馬超幹起來,勢必兩敗俱傷,十分擔心。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去大肆誇獎關羽武功天下第一,說馬超最多與張飛戰平手,“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繼而曉之以大義,讓關羽好生守住荊州,不可有失。
見了諸葛亮的這封讚美信,關羽感到有麵子了,不再想與馬超爭高下,撫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把信給手下傳看,十分得意。
諸葛亮啟示錄
○不要吝嗇讚美別人
諸葛亮是說話的高手,該激將時就用激將,該大罵時就破口大罵,該讚美時就大肆讚美。關羽自視甚高,僅在呂布手下敗過一回,除此之外沒有一人在他手下逃過三招,通常是一聲大喝,青青長髯一甩,青龍偃月刀一揮,對方就被斬於馬下,能與關羽抗衡的人鳳毛麟角,曹操一方的大將張遼、夏侯惇、許褚都曾與關羽交過手,無一能敵關雲長。本來張飛、趙雲倒是關羽勁敵,但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關羽頗有寂寞高手之感,所以一旦看見馬超出現,定要與之爭高下。那樣勢必壞事。
諸葛亮知道關羽要與馬超相爭是為了麵子,好,我就給你好麵子,給你高帽子,於是去信大肆讚美,明確無誤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為馬超不如關羽遠矣。關羽十分開心,遂罷爭鋒之意。
要是別人讚美關羽比馬超厲害,未必有什麼效果,因為讚美的話關羽聽多了。隻有像劉備或諸葛亮這樣夠級別的人親自開口才有奇效。而劉備又不便開口,因為他固然想偏袒自己的弟兄,但新收馬超為將,也必須護著馬超,所以不便如何。諸葛亮的地位特殊,什麼事他都可以說。
如果諸葛亮隻是簡單地勸阻關羽要好好守住荊州,不要來益州與馬超比武,那隻會引發關羽的更大脾氣:俺荊州也要守,馬超也要比!
所以諸葛亮用了讚美的方法給足關羽麵子,讓關羽覺得自己已經天下無敵,完全不必再比了。諸葛亮算準了以關羽的性格收到他的讚美會很享受,然後用輕言細語在信中相勸一定不可離開荊州。關羽本來就知好歹,焉有不為兄長守荊州的道理,自然會不再堅持。
59智搏之時不露鋒芒
博弈大師玩的不僅是棋道
博奕技巧在於把猛招都藏起來,在無意間布置下一圈圈陷阱,逼著對手往其中跳。
強者謀事的手段
天道廣博,任采一道都可以成大師。但隻通一道還隻是井底之蛙,至少通兩種道才能製勝。一個博弈大師不僅精於棋道,還要會做人,才下得好棋。諸葛亮赤壁之戰打敗曹操用的是棋道,漢中之戰打敗曹操用的是為人之道,兩次大戰總的來說體現了一種“以道製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