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篇 諸葛亮謀勢變術4(1 / 3)

赤壁之戰時,周瑜再三為難諸葛亮,屢次想要殺他。諸葛亮借來了東風從容脫身而去。赤壁之戰後,曹操一方龜縮,劉備與孫權大打出手,搶奪勝利果實。諸葛亮搶先下手,很快奪取了南郡,又分別派張飛與關羽襲取了荊州、襄陽,趙雲計取桂陽,更一口吃掉了孫權的地盤。張飛繼而又奪了武陵,關羽奪了長沙,劉備方麵一舉拿下了孫權的一大片國土,同時擁有荊州之地,勢不可擋。

周瑜設計要把劉備騙過來當東吳駙馬,不料卻“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亮三氣周瑜,活活將周瑜氣死。

諸葛亮啟示錄

○以惡報惡是為善

諸葛亮策動孫、劉聯盟,一方麵是互助,一方麵是互救。客觀來看,也可以說孫權救了劉備,也可以說劉備救了孫權。孫權如果沒有諸葛亮點醒,還繼續猶豫不決,曹操大軍一到準會完蛋。

但周瑜作為東吳一方的統帥,一開始就要滅諸葛亮。可以說周瑜想滅諸葛亮在前,諸葛亮想滅周瑜在後。諸葛亮不是劉備,沒那麼多婆婆媽媽的仁義之心。他周瑜不仁,我就不義,以惡報惡是為善。

諸葛亮是一個實幹家,一切都講實效。當一件事有利於自己一方的發展時,他就會去做,反之則不做,想幹就幹,沒那麼多顧慮。

諸葛亮是一個做事非常痛快的人,從不拖泥帶水,是一台高效節能的辦事機器。

諸葛亮把所有的智慧都放在辦事上,沒有任何雜念,所以能辦成很多大事,別人辦不成的他也能辦成、辦好。

諸葛亮乘赤壁之戰勝利後迅速奪取荊州與長沙等地,是在把這當成一件事來辦;他氣殺周瑜,也是當成一件事來辦。辦好了這兩件事,就會為自己一方贏得更大空間。

周瑜沒把殺諸葛亮當成一件事來辦,所以沒辦成;諸葛亮把殺周瑜當成第二次赤壁之戰來辦,用辦大事的力度來辦小事,當然辦成了。

周瑜被諸葛亮辦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隻知道長歎“既生瑜,還生亮”,可見智謀遠遜於諸葛亮。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成功地把三個巨頭給辦了,一是曹操,二是孫權,三是周瑜,取得了一勝一和一死的輝煌戰果,不愧是辦事高手。

諸葛亮辦這三個人分屬三種情況:

辦曹操是以惡製惡,是為善;

辦孫權是生宰朋友,無論如何是不好的,是為惡;

辦周瑜是以惡報惡,是為善。

兩善一惡,諸葛亮總的來說還是善的。

55以敵製敵

放虎歸山有妙用

以敵製勝,一則可以立即鑽入對手內部,二則還可節省自己的實力。因此放虎歸山,牽製對方,就可以坐山觀虎鬥。此等妙處,往往是老謀深算者的強項。

強者謀事的手段

當山上有兩害:熊與虎時,獵人不能輕易殺虎或殺熊,應該想辦法讓熊與虎鬥,等一獸死而一獸傷時獵人再前去,問題就簡單多了。諸葛亮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意在使近鄰孫權繼續被遠敵曹操牽製,劉備一方好從中取利。

在赤壁之戰的尾聲中,諸葛亮算準曹操吃了敗仗,要從華容道逃走,因此故意安排關羽把守華容道。須知關羽與曹操是何等關係,曹操對關羽曾有知遇之恩,當初十七路諸侯會盟伐董卓,董卓手下大將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是曹操不顧關羽身份低微,力保關羽上場,才有了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精彩一幕。後來關羽隨劉備打曹操失敗了被俘,曹操對關羽又有不殺之恩,並待之為朋友,封官送銀,又送來赤兔寶馬。曹操待關羽是真心的,完全是當朋友看,關羽如果不是先跟了劉備,一定會跟曹操。但既然跟了劉備,以關羽的氣節,當然也不可能再背叛劉備跟曹操。話雖如此,在關羽心中,依然對曹操有很深的感情。這次諸葛亮不安排他人,偏安排關羽在華容道口截殺曹操,已算準關羽會放曹操過關。果然,關羽與曹操相逢於華容道,見不得曹操哭求(這是曹操唯一一次求人),心一軟就把曹操放走了。

諸葛亮啟示錄

○沒到殺虎時,且放虎歸山

這次諸葛亮故意安排關羽放走曹操,並非是敗著,而是又一招勝棋。其作用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