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龐統戰死在落鳳坡,諸葛亮哭之甚哀。當初諸葛亮哭周瑜是假哭,這回諸葛亮哭龐統無疑是真哭,可見其心待友之誠。
諸葛亮啟示錄
○天才不要與天才爭,大家都把天才拿出來與之合作更有前途
諸葛亮是三國第一天才,其下如曹操、周瑜、司馬懿、龐統、陸遜、薑維等人都是智謀一等一的天才。
如果某個天才在對方陣營,則理應滅之,以免後患。諸葛亮氣殺周瑜即是此意。
如果某個天才在我方陣營,理應合作,以增實力。諸葛亮薦龐統即是此意。
大天才與小天才爭,小天才必敗。
大天才與小天才合作,雙贏。
大天才與大天才合作,大贏。
天公愛才,所謂天才即天賜之才。不愛惜自己的天才的人天必滅之,曹操本是霸手,有一定的天才。但曹操一味蠻幹,浪費與辜負了自己的天才,最後隻好被天誅地滅,從敗到病,從病到瘋,一命嗚呼了。
諸葛亮之所以能在眾多天才中穩坐第一把交椅,即在於他能最大限度地珍惜自己的天才。其具體做法為:
一、不讓小天才們來阻擋他的大天才。如有冒犯,殺!大天才殺了小天才,就會有更大天才。
二、與其他天才合作。天才本無大小,有才就是天,就能行天道。一加一永遠大於二。
三、無論成敗。無論是與其他天才對抗還是合作,永遠都以自己為最大天才,這是關鍵一點,決不謙讓。即通常說的“內聖之道”,內心以自己為最大聖人,這樣就會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就會以聖人的方式做事,就會合於天道,盡可能地獲取成功。
57以柔克剛可以省好多勁
世上沒有不能降服的烈馬
剛柔並濟勝於以剛碰剛,以柔擠柔。降服烈馬的最好辦法是有一根柔軟的馬韁繩。明白者曉之,不明白者永不曉之。
強者謀事的手段
野火之烈可以用暴雨來降服,烈馬之烈卻不能用暴力來降服,隻有給它野草吃,給它清泉喝,它才會緩緩地安靜下來,最終被降服。馬超就是一匹烈馬,他父親馬騰被曹操害死後便一個勁地想報仇,仇沒報成,人先瘋狂了。諸葛亮給馬超指明了一條唯一可以報仇的路,那就是跟隨劉備。馬超感其好意,欣然來降。
諸葛亮在龐統死後,馬上趕到劉備身邊,繼續向成都進發。益州之主劉璋向漢中諸侯張魯求援,這時馬超新被曹操打敗,投降在了張魯處,張魯便命馬超去敵劉備。劉備命張飛戰馬超,二人打成平手,劉備行軍受阻。諸葛亮因見劉備愛才,想要馬超歸降,於是離間馬超與張魯。張魯本來就怕馬超功高蓋主,當下猶豫不決,馬超也感進退兩難。諸葛亮在這節骨眼上派說客李恢前往遊說馬超來降,以利害關係動之以理。馬超一直苦於未逢明主,不能殺曹操為父報仇,這時被李恢點醒,又因劉備剛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何等不凡,馬超掂量再三,頓覺報仇有望,於是投降了劉備。
諸葛亮啟示錄
○烈馬不受韁籠控製。但不可能拒絕清泉野草的誘惑
馬超長相英武,為人堅毅頑強,在父親死後一直不放棄報仇,雖敗不屈。馬超武藝高強,不減呂布之勇,打仗時喜歡身穿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人稱“錦馬超”,如此英雄人物劉備一見就很喜歡。
從輩分上看,劉備曾與馬超的父親馬騰是朋友,而且不是一般的朋友,當初都曾參與國舅董承發起的討曹行動。那次行動因條件不成熟最終流產,但劉備與馬騰的這份交情是在的。劉備是馬超的世叔。
諸葛亮一方麵善於打惡仗,打大戰,一方麵又善於以柔克剛,這次見馬超能與張飛殺成平手,果然不凡,於是定計招降了馬超。以下三大原因決定了馬超不可能不降劉備:
一、劉備剛打贏曹操,而馬超剛被曹操打敗,並與曹操有殺父之仇,馬超想要戰勝曹操,就必須依附劉備或孫權,而孫權太遠,劉備卻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