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通常認為對方上次的手段不會第二次重演,諸葛亮就利用了常人的這種思維,第二次出手基本上還與第一次一樣,果然又見奇效。從火燒博望坡到火燒新野,諸葛亮都是以靜製動用火燒。諸葛亮事先設局,讓對方一動就盲動,不動就被悶棒打死,後退就落下懸崖。
諸葛亮用火攻加伏軍大破夏侯惇十萬大兵後,曹操震驚,親提五十萬大軍前來滅劉備,前隊為曹仁,先鋒為許褚。諸葛亮知道許褚性急,於是在山頭擺酒,與劉備對飲(其實都是替身),戲弄這蠢夫。許褚大怒跟進。曹仁鑒於上次夏侯惇之敗,處處防伏軍,沒想到一處伏軍都沒有,大軍順利開進新野,火速攻城,卻原來是座空城。
因人馬遠來困倦,曹軍在城中紮營休息,準備第二天再找劉備軍隊打仗。夜半三更,伏軍盡出,火燒新野城,趙雲、關羽等將連環夾殺,曹軍大敗。
諸葛亮啟示錄
○故伎不妨重演
夏侯惇敗後,曹仁再來。曹仁認為諸葛亮不會再玩伏軍加火攻的遊戲,但不幸的是,諸葛亮正好利用了他的這種心理,依然是伏軍加火攻將他無情擊敗。這就是奇特思維勝一般思維。
曹仁認為:既然諸葛亮智謀高深,一定會用新花樣來與他作戰,並且他認為自己不是夏侯惇,完全可以應付伏軍加火攻。所以曹仁認為自己安全得很,簡直就是勝券在握。他沒有看出許褚被誘深入這意味著什麼,還以為是諸葛亮已被小小地打敗。接下來又盲目地進入空城,造成被甕中捉鱉的被動局麵。
諸葛亮的想法很奇特,其思維模式如下:
你認為我不會來第二次相同的手法,我偏來;
你認為我還會來第二次相同的手法,我偏不來;
當你不能確定時,我就來了。
這就是占博弈之先的好處,我方設局,對方鑽;我方擺棋,對方破棋。等他苦苦尋解時,我又變花樣了。
看似花樣多的人其實就那麼幾種花樣,他巧就巧在能應用得適當,所以能把舊花樣當新花樣用,並玩出新意來。
後來諸葛亮與周瑜共同定下破曹的妙計,其實也是火燒博望坡的翻版,都是伏軍加火攻,配以誘敵深入與連環進發。幾次戰爭的規模大小不同,其手法其實是相近的。
一般人總認為對方不會用第一次的手法玩第二次,我們可以利用一般人的這種思維故伎重演,往往有奇效,當然也要看什麼時候。第一次對方的剪刀被我方的石頭打敗,對方以為我方會變招,於是他不變好撿便宜,他還出剪刀,如果我方變成布或剪刀,他就能戰勝或戰平。但我方依然不變,又贏了。
○舊招配以新招
這次諸葛亮大破曹仁,與上次用的是相同的手法,但也有新招配合。
第一個新招就是激怒許褚,讓他深入。
第二個新招就是轉移大本營,把新野變成座空城,讓敵軍駐入,好放火燒烤。
這兩個新招連環相扣,如果許褚不深入,空城就不會被對方著急占領,就無法燒烤。
曹仁做夢也想不到諸葛亮會主動放棄僅有的地盤,還以為被嚇走了,竟然不細看就占據了空城。
諸葛亮耐心好,授意伏軍到深夜才出來放火,這時曹軍正在睡大覺,就算他要抵抗也無妨,因為新野城本是我方的,地理太熟了,想在哪兒放火就在哪兒放火,並且都能安全撤離。
有時細節決定勝負,如果城中伏軍在曹軍進入後大白天就放火,將燒不了多大就被撲滅了,不能獲勝。
諸葛亮這次第一回使用了空城計,日後他還將把這條計發揮到更高的境界。
49死纏著不放,急壞對手的五髒六腑
玩命誰怕誰
用死纏術去圍攻對手,即使他再精力過人,也會被折騰得筋疲力盡,頭暈眼花,這樣做下去,就可以拿出殺手鐧——乘虛而入。
強者謀事的手段
智者也有玩命的時候,不玩命無以成就一位真正的智者。有人認為智者可以光說不動手,那是不可能的。考驗一個智者是不是真正的智者的方法並不是抽象地比智慧,而是在關鍵時候麵對麵玩命定輸贏。當然,既然是“玩”,也就是在比智慧。兩次失敗後,曹操一看勢頭不對,馬上集合幾十萬大軍來滅劉備。諸葛亮一方麵從容用計,一方麵帶領團隊玩命,故能在強壓下保持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