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篇 諸葛亮謀勢變術1(3 / 3)

諸葛亮親自指揮的第一戰是與夏侯惇的十萬兵馬作戰。曹操要滅劉備於羽翼未豐之時,因此派了十萬大軍前來,企圖泰山壓頂。

諸葛亮定力高深,已修到了“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境界。見夏侯惇殺來,從容布置。雙方兵力懸殊,當然不可以硬碰硬。諸葛亮對新野地形了如指掌,於是很自然地選用伏擊的方式。光是一路伏擊還隻能打亂曹軍,必須層層伏擊才能打垮對方。當對方被我方一次次悶棒打狼而無還手之力時,在強大的心理壓力與莫名的恐慌中必然潰敗,並且人越多敗得越快。

諸葛亮以少勝多,作了如下布置:

第一路,關羽埋伏在豫山,見敵至,放他過去,從背後燒其糧草。

第二路,張飛埋伏在安林背後山穀,關羽一放火,他就接著放火燒掉曹軍另一處糧草。

第三路,關平、劉封在博望坡兩邊等待敵軍,敵軍一來就放火。

第四路,以趙雲為前鋒正麵迎敵,但隻能輸不能贏,誘敵深入。

第五路,劉備親自領兵為後援。

最後這五路伏軍收攏,形成包抄之勢,大火越燒越猛,關張趙武藝高強,在混戰中占盡上風。

夏侯惇不知對方底細,突然被接連騷擾重創,隻好逃走,敗回許昌。

諸葛亮啟示錄

○以弱勝強是常事

這回諸葛亮用三四千人大破夏侯惇十萬大軍,堪稱神奇。但在人類的博弈中,以弱勝強其實並不罕見,甚至是常事。這是因為雙方沒有絕對的強與弱,隻要占天時地利人和,並正確利用好己方優勢,雙方都有平等的機會贏。

強方優勢:人馬眾多,威懾對方。

強方弱勢:人多難以管理,往往首尾不能兼顧,擺得太開勢必形成諸多薄弱環節,客觀上為對方創造了很多的進攻可能。一旦混亂,將按多米諾骨牌效應逐一跌倒。

弱方優勢:人少心齊,便於管理統籌,攻擊力強。並且正因為人少,目標也小,對方不容易找到,便於隱藏。

弱方弱勢:不能硬碰硬,尤其不能麵對麵,否則會被對方的人海淹死。

此役中諸葛亮揚長避短,通過占地利取得了勝利,這是很正常的。

又,諸葛亮五路伏軍相呼應,相穿插,不是簡單的一路接一路來,而是交叉行動,同步行動,這樣就形成了立體進攻,使對方的平麵防守形同虛設。諸葛亮以立體破平麵,是—位空間大師。

○高手之道匪夷所思

按夏侯惇一方的預想,一定是把大部隊開到劉備的新野城下或郊外,然後與劉備軍隊對壘,雙方兵對兵、將對將幹起來,他們十萬大軍要滅一個僅三四千人的部隊不是小菜一碟嗎?

諸葛亮當然預想到了這種情況,所以他的全部智慧都集中在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上,一共有兩種辦法:

一是讓對方開過來再奇兵製勝。但這很難,對方人太多,勝算極小。就算能小勝,小勝過後通常是大敗。

二是不讓對方開過來,把對方在半路上解決。OK!就這麼辦。

諸葛亮讓對方的計劃完全落空,提前進入戰鬥,在對方意想不到的時空裏發動毀滅性進攻,其勝利是必然的。

所謂匪夷所思並不是說奇想天外,而是利用現有條件與資源進行最有效的配合,用超前思維領先步驟,從“冷僻”之處下手,環環扣住,這樣對方就沒有還手之力,可以以弱勝強。

48打仗並不累,戲敵更輕鬆

再燒一把火

假如一個人把帶兵打仗視為一場智能遊戲,那麼這樣的人簡直是滅敵於談笑之間的神人了。再加上,這樣的人能把自己的戲敵術設計得密不透風,一把接一把地猛攻對方,自然就會徹底擊敗對手。

強者謀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