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動蕩篇(2 / 2)

很快,有人就點燃了這條導火線!於是羌人造反之火,猶如野火燎原,席卷漢朝數十年!這個點火的人不是羌人,正是撤消西域都護的漢朝中央派去迎接梁慬一行的漢人王弘!

王弘領到鄧太後出兵救人的任務後,很是積極。馬上拉起羌人騎兵部隊,沒日沒夜的往前線趕路!

被王弘強拉上的金城、隴西、漢陽等郡的羌人騎兵,共有數千人。這些人一聽要去西域,心裏全都起毛了。西域路途遙遠,高地闊,那些野蠻人殺人,一點都不比自己差。如隨王弘這一走,估計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一想到這,羌人心裏全都打起了退堂鼓。

於是,王弘拉出的軍隊剛到酒泉郡,還沒出塞,羌人騎兵早就腿底抹油,溜之大吉了。眼看救人的計劃要泡湯,王弘心裏那個急呀…不得,隻好來點狠的!

凡是逃亡的羌人騎兵,抓到了就嚴重處分!嚴重到什麼程度呢?羌人做夢都沒想到:他們被抓後,自個被斬也就罷了,漢朝竟派人查出他們所屬的部落,一家老全鍋端…漢朝這招整人的技術,實在太爛,擺明就是喚醒羌人造反的念頭!

果然,一聞聽漢軍要來,羌人整個部落的老老、男男女女,整個搬家跑人。勒姐、當煎部落酋長東岸直接裹挾麻奴兄弟逃出塞外,滇零、鍾羌部落截住隴道,乘隙寇掠。

而跑到塞外的羌人因已跟隨鄧訓多年,都不知道造反為何物,現在反倒覺得有些別扭和生手。但不管了!隨便拉起一根木頭竹竿,扛起一麵鐵板銅鏡,就是革命工具!此情此景,和當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斬木為兵的景象不是很像嗎?一句話: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

前線的漢軍將領糊塗,遠在洛陽城的鄧太後腦袋卻好使得很。地方政府已錯了,中央政府不能跟著一錯再錯!7日,她緊急下達詔書,赦免羌人的結黨造反罪。並把一個人喊來“前線很亂,現在該是你出馬的時候了”

鄧太後的大哥、車騎將軍鄧騭盼星星盼月亮,就等著鄧太後這句話!一接到任務,立即率兵出!

鄧騭一直渴望一場像樣的戰鬥。他是個有追求的人,不想被別人他是靠老妹才有的今這般榮耀。他要塞住下人的嘴,就得像當初馬氏外戚馬防、竇氏外戚竇憲一樣,親臨前線,殺敵立功!

跟隨鄧騭出征的是一個很邪門的人。這人我們一點都不陌生:他就是之前從西域逃回來的任尚!任尚丟了西域,但沒丟官,被重新任命為征西校尉。

9月1日,劉祜下詔,命三公申明舊令,禁奢侈浮巧之物,提倡薄葬。太尉徐防因災異、盜賊被罷免。日,司空尹勤因水災被罷免“因災異罷免朝廷最高官員三公,自徐防始”

仲長統仔細觀察了東漢的政治,在他所寫的《昌言》中提出一個觀點:自劉秀中興以來,隻見皇族和外戚這兩派人在洛陽城內忙活。漢明帝劉莊駕崩前,是皇族在忙;劉莊死後,外戚就忙開了。可無論兩派勢力怎麼忙,就是沒別人什麼事!

這個別人,指的是外廷的文官士大夫集團!到目前為止,東漢文官集團,隻聽過袁安和任隗曾經很牛。除此之外,別無他人。士大夫集團的勢頭展,可堪憂慮啊!但偌大的一個文官集團,有骨氣的都跑哪去了呢?

讓我來告訴大家:他們都被馴化成乖孩子了。而讓大家都想不到的是:把文官集團掃出東漢政治影響圈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劉秀立國之初,其政治理念很有問題。他認為:西漢末期,皇權之所以落入王莽之手,主要是文官集團勢力太猛,劫持皇權,再加上外戚從背後捅了一刀,導致什麼好東西都被人家搶走了!

所以為避免悲劇重演,劉秀一上台就打壓文官士大夫和外戚這兩派勢力。采用的辦法是把它架空。劉秀雖設了三公,但實際上並不讓三公們管事,管事的人移到了宮廷中的尚書省…

劉秀的理想看上去很美,現實卻很殘酷!他沒法預料:這貌似美麗的政治設想,非但沒能還原西漢初期的政治模式,反而將東漢王朝推入了萬劫不複之地!劉秀不知道,要實現他偉大的皇權夢想,先得有一個大前提:皇帝必須是想幹事、能幹事的人!一旦有想幹事卻幹不了事,或是不想幹事的皇帝上台,那皇權可就危險了!

果然,第二代漢明帝劉莊走後,第三代漢章帝劉炟就有些撐不住了!外戚力量在他手裏迅展,完成了政治資產的原始積累,再次登上曆史舞台。局麵由皇權一家獨大,變成了皇族和外戚兩家火拚!第四代漢和帝劉肇沒有了士大夫文官集團的幫忙,鏟除外戚隻能依靠皇族和宦官的力量,於是局麵再次失控,成了皇族、外戚、宦官三家角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