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赤壁之戰篇(1 / 3)

當曹操得知劉備正在南下江陵時,也急忙拋下輜重,輕騎直追。經過襄陽城時,聽說劉備已過,曹操急忙挑選出五千精騎,自己親自率領,一日一夜疾行三百餘裏,終於在當陽長阪追上了劉備一行人。這一戰,劉備大敗,拋妻棄子,隻帶著諸葛亮、徐庶、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走。百姓及輜重全為曹軍所得。

張飛率20騎斷後。在長阪橋上據水斷橋,瞋目橫矛喝道“我乃張益德(張飛字益德,且此“益”非彼“翼”)也,可來決生死”曹軍無人敢近前。趙雲與劉備走散(也有可能是突然想到要去救劉備的老婆孩子?)有手下報告劉備“趙雲投曹操去了”被劉備怒斥“不許胡說!子龍(趙雲字子龍)必不棄我”果然不久,趙雲就保護著此時剛滿周歲的劉禪及劉禪的生母甘夫人(史書並未記載糜夫人的下落。《三國演義》第41回糜夫人投井自盡當出於虛構)來到。

劉備收攏殘兵,走小路前往漢津渡口,關羽正率船等在那裏。於是一起渡過沔水,又遇到劉琦率萬餘士兵前來相會,最後眾人一起到江夏郡夏口暫且落腳(關、張、趙在此戰中的表現,《三國演義》第41-42回有精彩描寫,但大多是虛構)

徐庶的母親也在此戰中被曹軍俘虜。身為孝子的徐庶不得不辭別劉備,投曹營而去(《三國演義》第36回,徐庶離開劉備在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之前。還有“徐庶走馬薦諸葛”的一幕。但也隻是小說虛構。且徐母也並未自殺,徐庶在曹丕稱帝後,還擔任過右中郎將、禦史中丞等官職)

曹操進入江陵城後,便開始著手安撫民心等善後工作。首先封劉琮為青州刺史,並封列侯。再封蒯越等15人為侯。釋放被劉表囚禁的韓嵩,封韓嵩為大鴻臚、蒯越為光祿勳、劉先為尚書、鄧羲為侍中、韓暨為丞相士曹屬、裴潛為參丞相軍事、和洽、劉廙、王粲為掾屬、司馬芝為菅縣縣令。曹操還道“我不喜得荊州,而喜得異度(蒯越字異度)也”

最後一個受封的荊州大將文聘。劉琮投降時,便曾叫上文聘一起去見曹操。結果文聘道“我身為大將,不能保全故土,當待罪而已”直到曹操來到江陵,文聘才來拜見。曹操問“為何來得這麼遲啊”文聘歔欷流涕,回以“無顏早見”曹操也為之愴然“卿真忠臣也”下令厚禮待之。讓文聘繼續統率其本部兵馬,任江夏太守。

曹操南征、劉表去世的消息傳到江東,引起一陣動蕩。政治上極為敏感的魯肅立即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急忙來見孫權“肅請以吊喪為名,去荊州一探虛實。再見一見劉備,看看能不能聯合他來共抗曹操。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要知道:荊州與江東乃是世仇。孫堅之父死於黃祖之手,半年前孫權剛剛殺死黃祖,報了父仇。如今魯肅要去“吊喪”很可能會被荊州人認為是不懷好意。但孫權沒有顧慮太多,立即批準了魯肅此行。

魯肅日夜兼程的趕路,剛進入南郡境內,就聽說劉琮投降、劉備南逃的消息,當機立斷決定北上迎備。10月,魯肅終於在當陽長阪見到了剛剛經曆慘敗,已如喪家之犬的劉備一行。魯肅也不廢話,開門見山就問“您接下來有何打算”劉備道“我與蒼梧太守吳巨有交情,準備去投奔他”魯肅當即反對“蒼梧遠在嶺南,吳巨又是凡人,您去投他,還能有什麼前途?依我看來,隻有與我主孫將軍聯合,方能成就大事”又轉過頭對諸葛亮道“我與令兄諸葛瑾乃是好友。不如先生跟我一起前往江東,一來兄弟團聚,二來也好與我主共商大事”

最後在魯肅的勸說下,劉備前往夏口暫居,等待東吳方麵的消息。同時派諸葛亮出使東吳,勸說孫權聯盟抗曹。用諸葛亮自己的話說就是“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當時孫權正在豫章郡柴桑縣,密切關注著荊州上遊事態的發展。此時,曹操不知出於何種目的,給孫權寫來了一封堪稱戰表的書信“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緊急召見文武商議對策。以張昭為首的眾文官幾乎都主張投降。唯獨魯肅不發一言。乘孫權起而更衣的機會,魯肅進入內室見到孫權。魯肅最打動孫權的一句話是:肅等皆可降操,唯主公不可也!反正我們都是為人臣子,給誰做臣子不是做呢?但主公您將來卻是要南麵稱孤的,現在又豈能北麵稱臣?一旦稱臣,未來所有希望都將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