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曹操北征篇(2 / 2)

5月,大軍到達右北平郡無終縣。過了右北平郡便是遼西郡了。這時曹操急需一個向導能為大軍帶路。於是一個叫田疇的人進入了曹操的視線。

田疇曾是當年幽州牧劉虞的從事。劉虞被公孫瓚所殺、公孫瓚被袁紹所殺。袁紹數次遣使召田疇,並授以將軍印,但都被田疇拒絕。現在曹操滅了袁紹,在邢顒的推薦下,曹操也遣使前往禮辟田疇,這次田疇召之即來。曹操大喜,當即封為蓚縣縣令。

7月大雨,大軍不得進。曹操向田疇問計。田疇道“這條路本來就不好走,水淺時不通車馬,水深時不載舟船。但舊北平郡的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可至柳城。不過自建武年間以來,此道已漸漸廢棄,到如今已近200年了,隻有小路可通。大軍可改道,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出其不意之下,蹋頓可不戰而擒”曹操立即采納這一建議,揚言自己將撤軍。且在道旁署木為表,上刻數語“今當夏暑,道路不通。且待秋冬,再複進軍”這一情況被烏桓偵騎得知,報告蹋頓。蹋頓自然認為曹操大軍已退,便放鬆了警惕。

而曹操則命田疇為鄉導,大軍上徐無山,塹山堙穀五百餘裏,經白檀,曆平岡,步鮮卑庭,直指柳城。直到柳城外二百裏,烏桓人才得知了這一情報。袁熙、袁尚兄弟與蹋頓、樓班兄弟、右北平單於能臣抵之等人急忙集合起數萬騎兵出戰。

8月,曹操登上白狼山,見到敵軍雖眾,但陣形不整,便命張遼為先鋒,大軍奮力急攻。這一戰,曹軍大勝,斬殺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人。遼東單於速仆丸與袁氏兄弟倉皇逃離戰場,率數千騎逃奔遼東太守公孫康。眾人勸曹操趁勝進擊。這時的曹操卻不急“我們不用費力了。那公孫康自然會把二袁的首級送來的”

9月,郭嘉的死訊傳來,曹操下令撤軍。到易城親自祭奠38歲英年早逝的這位一代軍師。而正如郭嘉生前料定的那樣,公孫康很快就將袁熙、袁尚、速仆丸三人的首級送了過來。諸將不禁都佩服曹操(郭嘉)的先見。曹操笑道“公孫康素畏袁氏。今二袁去投他,我若急攻,他們自然會並力拒我;我若退兵,公孫康與二袁必生矛盾。他也樂得殺死二袁,向我示好”隨後,曹操下令將袁尚梟首,並傳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牽招卻不顧禁令,設祭悲哭。曹操也沒殺他,反而認為牽招是義士,舉薦他為茂才。

此次遠征曆時半年,軍中缺糧,殺馬數千匹以充軍糧;二百裏無水,鑿地達30餘丈方得水。從柳城回來後,曹操論功行賞,封田疇為亭侯,食邑500戶。田疇固辭不受。曹操又召見此前諫言反對這場遠征之人,眾人未知其故,人人皆懼。可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曹操對他們也是厚賞有加,並道“孤此次遠征,實是乘危以徼幸,天助孤成功。但此事可一而不可再。諸君之諫,實乃萬全之計,理應相賞”

10月17日,濟南王劉贇被黃巾餘黨所殺。

11月,曹操到達易水邊。代郡普富盧、上郡那樓這兩處的烏桓單於前來道賀奉貢。

本年,孫權西征黃祖,虜其人民而還。

其實諸人勸諫曹操的話也都沒錯,但隻有郭嘉看準了問題的關鍵:劉備的確曾勸說劉表乘機偷襲許都,但劉表未能采納。如今曹操大勝而還,劉表這才感到後悔“前日不用君言,坐失良機,實在可惜”劉備也隻能安慰道“如今天下分裂,幹戈四起。機會總會有的,隻是下次別再錯過了就好”

話雖如此,劉備心中仍不免鬱鬱。回想自汝南兵敗、投奔劉表以來,自己在荊州已一呆6年多,自己今年已47歲,卻還一事無成。有一次劉備入廁回來後,臉上隱有淚痕。劉表不解,便問劉備因何哭泣?劉備道“我平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可到荊州這幾年,久不騎馬,剛才發現髀肉複生。想想日月如流,我已老了。功業卻毫無建樹,豈能不悲”

就在劉備發完這通感慨後不久,上天終於開始眷顧起他,給劉備送來了一位絕世人傑!一位中國曆史上知名度最高、堪稱智慧化身的27歲的年輕人終於登上了曆史舞台:諸葛亮!

在這之前,諸葛亮一直未在曆史上露麵,他寓居襄陽隆中,以躬耕為樂。每自比春秋時的齊國名相管仲、戰國時的燕國名將樂毅。但時人皆不以為然,隻有崔州平、徐庶、司馬徽、龐德公幾個人看到了諸葛亮的才高八鬥,於是極力向劉備推薦(龐統也和諸葛亮一樣。史稱“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惟叔父龐德公與司馬徽重之”)

水鑒先生司馬徽清雅有知人之鑒,他對劉備說“一般的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也”徐庶則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劉備說“那你就帶他來,我可以見見他”徐庶卻道“此人隻可就見,不可屈致。將軍應親自去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