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曹操北征篇(1 / 2)

10月,曹操返回鄴城。而高幹趁曹操親征烏桓之機,再次反叛。生執上黨太守,派兵守住壺關口。曹操得知後,便派樂進、李典二人率兵前去征討。

同時舉兵的還有河內張晟,聚眾萬餘,寇崤、澠之間;弘農張琰;河東衛固、範先等人。

河東太守王邑被朝廷征召,衛固、範先去見司隸校尉鍾繇,請留王邑。被鍾繇拒絕。衛固等人便以請王邑為名,與高幹通謀,準備反叛。荀彧向曹操推薦西平太守杜畿。曹操當即任命杜畿為河東太守。鍾繇也催促王邑盡快與杜畿辦完移交手續。

衛固派兵數千人守住陝縣黃河渡口。杜畿數月不得渡河上任。曹操得知後,急忙派夏侯惇率兵前往。不過夏侯惇兵馬未到,杜畿已想出了辦法。詭道從郖津成功渡河。

衛固、範先等人決定給終於到任的杜畿一個下馬威,就在杜畿麵前斬殺了主簿以下30餘人,卻見杜畿舉動自若,毫不以為意。於是衛固道“殺了他,徒留我們的惡名。且看來這個人也是很好控製的嘛”遂奉杜畿為主。

杜畿也表現出了對這些地頭蛇的極大尊重:以衛固為都督,行丞事,領功曹;將校吏兵3千餘人,皆由範先統帥。以這辦法成功麻痹了衛固、範先等人,史稱“善人在外,陰為己援。惡人分散,各還其家”

這時又正好傳來消息“白騎攻東垣,高幹入濩澤”杜畿便決定乘此機會脫離衛固等人的掌握。他隻率數十騎出外,官吏百姓紛紛舉城來附。數十日間,已得四千餘人。衛固這才知大事不妙,急忙聯絡高幹、張晟等人,聯兵攻打杜畿,但攻不下來。曹操又命議郎張既征發馬騰等關中諸將出兵,最後張晟兵敗,衛固、張琰被殺,其餘黨羽盡皆赦免。

杜畿治理河東郡16年,治績常為天下之最。務崇寬惠。民有辭訟,畿為陳義理,遣歸諦思之,父老皆自相責怒,不敢訟。勸耕桑,課畜牧,百姓家家豐實。然後興學校,舉孝悌,修戎事,講武備,河東遂安。

麵對“政在曹氏,天子恭己”的現狀,秘書監、侍中荀悅誌在獻替,而謀無所用,本年寫下《申鑒》五篇,上奏朝廷。

206年1月,曹操命世子曹丕留守鄴城,崔琰傅之。自己則親征高幹。圍攻壺關兩個多月。3月,壺關終於開關投降。高幹逃往南匈奴求救,呼廚泉單於不受。高幹轉欲南逃荊州,被上洛都尉王琰捕斬。至此,冀、幽、青、並四州皆被曹操平定。

曹操任命梁習為並州刺史。當時正值荒亂之餘,胡狄雄張,豪強擁兵,各為寇害。梁習到任後,誘喻招納,禮召豪強,征發丁壯為兵。吏兵已去之後,又將其家屬遷徙,前後送往鄴城者達數萬口。不肯服從命令的就發兵征討,斬首千數,降附者萬計。最終使得“邊境肅清,百姓布野,勤勸農桑,令行禁止。長老稱詠,以為自所聞識,刺史未有如梁習者”

梁習還積極向朝廷舉薦避難到並州來的名士如常林、楊俊、王象、荀緯、王淩等人,曹操把他們都任命為各縣縣長,後皆顯名於世。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一個叫仲長統的人。當初仲長統遊學並州,受高幹優待,谘以世事。但仲長統的直言令高幹不悅,仲長統便也辭去。高幹死後,由荀彧推薦為尚書郎。所著《昌言》,言天下治亂之道,非常有名。

7月,武威太守張猛殺害雍州刺史邯鄲商。又被當地州兵殺死。

8月,曹操親征海賊管承,來到北海國淳於縣。派樂進、李典二人出擊管承。管承兵敗,逃入海島。

8月,昌豨再次反叛,曹操派於禁將其擊斬。

本年,漢獻帝劉協下詔撤銷齊、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濟北、平原八個諸侯國。曹操為報16年前琅邪王劉容遣其弟劉邈到長安奉貢時,盛讚曹操對皇室忠誠的這一恩德,便讓劉協立劉容之子劉熙為琅邪王。恢複因劉容去世而絕國13年的琅琊國。

如今,北方基本已平定,曹操把下一個敵人鎖定在了號稱天下精騎的烏桓這一少數民族身上。烏桓族乘漢末天下大亂之際,攻破幽州,略有漢民10餘萬戶。袁紹在時,曾立其酋豪為單於,並以家人之子為自己的養女,嫁與烏桓單於。在各郡烏桓之中,數遼西郡烏桓蹋頓單於實力最強,與袁紹的關係也最好。所以袁熙、袁尚兄弟逃出塞後,就去投奔蹋頓。蹋頓也數次以“欲助袁氏恢複故地”為名,出兵入塞。曹操為親征烏桓做準備,特意於本年下令鑿通平虜、泉州二渠,以做通運之用。

207年2月,曹操返回鄴城。5日,曹操奏請為跟隨自己舉義兵、誅暴亂17年多來的大功臣20餘人封侯。尤其表奏萬歲亭侯荀彧的功勳。3月,荀彧被增封千戶食邑。曹操還想封荀彧三公的朝廷高位,荀彧讓從侄荀攸替自己辭讓了十數次,乃止。

對於曹操將親征烏桓的決定,諸將都表示反對“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亡虜袁尚所用?此不足為慮。反而若劉備乘此機會,說動劉表偷襲許都,則不可不防”隻有郭嘉認定曹操此次遠征必定成功。而劉備即便有偷襲許都之心,劉表也斷不會同意。

曹操最終決定進行這場遠征。來到河間國與涿郡交界的易縣時,郭嘉又勸曹操留下輜重,輕騎速進,打烏桓一個措手不及。此時郭嘉已重病垂危,曹操隻能留下郭嘉在易縣養病,自己率大軍日夜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