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5章 烽火頻傳江淮亂 佳人玉隕枕席寒(1)(2 / 2)

這時,江淮一帶的百姓有不少人家向四處逃跑,大多的人家認為長江天塹可以為屏障,而且有眾多的軍隊在把守著,盡管可以照常過安穩的生活,還是守在家園。有的甚至有閑情隔岸觀火。但是,人們每日幾乎不停地打聽戰爭的消息。方臘的部隊在大批官軍嚴厲的攻擊下,連連失利,不但放棄了寧國、旌德,而且歙州也被官軍攻占。至此,方臘起義軍的北上進軍全麵失敗,隻好退回。

幾天後,朝廷又增派劉光世、張思正、姚平仲等數路兵馬浩浩蕩蕩從江淮南下鎮壓起義軍。大軍一來,江淮一帶人民又雞飛狗跳,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可是,到了月底又聽說呂師囊農民軍攻下仙居、天台、黃岩的消息。

曆城的親家杜善和不少的群眾也遷到含山去了。

四月,遊酢又聽到方臘被俘,他的農民軍被打垮的消息。一天,人們終於看見童貫的部隊浩浩蕩蕩地押方臘等人班師回朝。童貫回朝後,被加封為太師,晉封為“楚國公”。

方臘被俘,戰火暫時停息,江淮兩岸恢複了平靜,人們歡天喜地,白日街上開始恢複開市,農民正常地去勞動。

遊酢閑著沒有事情,又去城中走走。一天上街,到了街的中心看見張半仙的攤子圍著好幾個人。他走過去,隻聽張半仙講道:“話說朝廷的軍隊攻陷青溪縣,方臘帶著他的二十萬兵退回老窩幫源峒。朝廷軍隊一時沒有方臘的辦法。幸虧,大將王淵部下有個小校叫韓世忠,勇敢且機智多謀,裝扮成商人,在澗邊行走,遇見幾個在山中揀柴的婦女,向她們探明路徑,帶了幾十個小卒徑入山洞,殺了哨兵和守衛,找到方臘的住處;方臘正在和婦女飲酒作樂,見官兵進來,不及反抗就被韓世忠抓了押走。正撞上童貫的部下幸宗興,宗興把方臘帶走去向童貫報功,搶了頭功;童貫派兵三路乘機殺入洞內,殺死七萬餘人,擒獲了方臘的家口及偽宰相方肥等五十多人。方臘雖然被抓了,可是他的餘黨跑到浙東方向去,與浙東的另幾支起義軍會合,還會繼續跟朝廷作對呢。”

過了一會,張半仙又講道:“宋江那一幫淮南賊自從不得已投了朝廷之後,他和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其實心裏不服,在鎮壓了方臘時,兔死狐悲,深知朝廷早晚也收拾他們。於是,他們在歸途中殺了官兵趁勢再次反了,跑回梁山繼續與朝廷作對。哎呀呀,天下肯定還會更大亂。”

遊酢不想打攪張半仙,轉了身便回家去。

五月,浙江義烏、蘭溪、剡縣等地農民軍與宋軍激戰都失敗,起義軍領袖裘日新等犧牲。

方臘起義被鎮壓後,趙佶一夥認為天下太平,可以繼續恣意享樂。王黼乘機向趙佶進讒言,說方臘起義是茶鹽法引起的,童貫卻把它歸罪之於應奉局。趙佶經王黼煽動,於本年閏五月,下詔恢複應奉局,命王黼、梁師成主管其事。應奉局的恢複,朱勔父子重新被重用,他們更加猖狂地敲詐勒索,東南百姓重新遭殃。童貫知道了,也搖頭歎息說:“東南百姓的飯鍋子還未放穩,怎麼又要搞花石綱了?”

六月,呂師囊部在黃岩奮戰,起義領袖三十人犧牲。

這個夏天裏,遊酢寫了三篇短文:

一、《杖銘》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將焉用彼?”

二、《方竹杖銘》

“噫!其節高乎?曰高;其操堅乎?曰堅;其中虛乎?曰虛;其外圓乎?曰圓。然則胡為而圓?今此君能方矣,蓋其德也全。聽琴橫膝,望月倚肩,與君子乎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