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7章 借花獻佛籌軍餉 冒雪迎寒轉濠州(2 / 2)

一日,忽然聽到社會上人們在傳說;有個山東人叫宋江的帶著一班人馬在山東作亂了起來,起初隻有三十六人,專門打擊懲罰貪官汙吏,現在人馬越來越多,正在勢頭上。遊酢開始以為謠言不大理會。後來,一打聽,消息得到了證實:原來,朝廷在年初下文強令將梁山泊收歸“公有”,在那裏靠打魚、采藕為生的百姓必須按船納稅。百姓受不起沉重的租稅,被逼得走投無路,於是在山東鄆城人宋江等帶頭下殺了前來逼收山稅的官吏,揭竿而起,上了梁山。宋江性情豪放,樂於助人,平時結交了不少江湖好漢,人們稱他為“及時雨”,在當地百姓中頗有威望。宋江等人被逼上梁山後,許多對朝廷不滿的官吏和被欺壓的漁民、農民也紛紛上山。

遊酢歎道:“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天下不亂才怪呢。”但是,他考慮到天下亂起來最苦的還是老百姓,所以還是擬了一份加強地方治安管理的公文下發到各縣。

到了十一月,京城傳來消息:福建沙縣人太學生鄧肅因上《花石綱表》和《花石綱詩》被開除回家鄉。鄧肅,宇誌宏,南劍州沙縣掛口人,與陳灌同鄉。他在前一年剛剛被招為太學生,因見花石綱害民不淺,於這一年的十一月向朝廷進《花石綱詩十首》,備述花石綱困擾百姓,其中有“但願君王安萬姓,圃中何日不東風。”之句,勸諫趙佶停止花石綱之役。那《花石綱表》和《花石綱詩》矛頭直指朝廷。趙佶閱後大怒,立即命人將鄧肅放逐回家。鄧肅因此被開除太學,放歸家鄉。朝野上下,聽了這件事情大為震動。

月底,收到朝廷邸報,遊酢獲知朝廷貶道士林靈素為太虛大夫,斥回溫州(今浙江)故裏,又命江端本通判溫州,監督林靈素。原來,林靈素攀附蔡京而入京,與蔡京等互相利用,裝神弄鬼迷惑皇帝,騙取皇帝的信任。林靈素得寵後,其權勢可與執政宰相相比,被京師人稱為“道家兩府”。林靈素出入前呼後擁,甚至與諸王爭道,對百姓更是作威作福,任意欺淩,京師百姓對其深惡痛絕。宣和元年時京城開封大水,趙佶命林靈素作法退水。當林靈素率領徒弟們剛登上城,百姓聞訊舉著木棍蜂擁而來,爭著要打死他。林靈素倉皇逃走,才得以免禍。趙佶自此方知林靈素為百姓所痛恨,心中不樂。不幾天,林靈素路遇皇太子,不加回避,太子入宮廷麵訴趙佶,趙佶龍顏大怒,於是才下詔將林靈素貶出京城。遊酢對林靈素的作惡早有所聞,看罷這條消息,拍案叫道:“好!除了一個禍害。”

沒有幾天,遊酢突然接到了朝廷的調令,去濠州任知州。他不明白,朝廷為什麼會在這時候調他去濠州。是山東發生判亂,形勢嚴竣,濠州跟山東接近需要防範,還是其他原因?

濠州在皖北,從舒州去那兒路途不遠,過一條江走一百多裏就可以到達。

遊酢回到太平州休息,第三天,他隻是隨帶夫人和一個孫子前去濠州,兒子遊擬和媳婦仍然留在太平州。遊酢走到江寧城裏卻遇到了一個熟人。這人便是廖剛,他剛剛升遷為朝廷的“國子錄”,從漳州一路趕來,到江寧休息一天。這時,廖剛正是成熟有為年華,而遊酢已經皓首如銀,兩人相見,有說不盡的話。廖剛問道:“你可知道宗澤的事情?”遊酢答道:“聽說過。”廖剛說道:“朝廷聯結女真征契丹,他上書反對,結果被貶提舉‘鴻慶宮’。他上表引退,想在東陽山穀中結廬,以讀書著述終老。也許,他得罪過某些權貴,朝廷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撤職,如今軟禁在鎮江。”遊酢歎道:“世道如此,叫人說什麼好。”

第二天,廖剛與遊酢分別,冒著風雪繼續趕路北上,遊酢也趕往濠州。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