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8章 胸涵清氣能拒汙 誌在惠民不辭忙(1 / 2)

濠州地處皖北,位於淮河中遊南岸,由於地形北低南高,易受北風、西北風冷氣流的直衝,所以氣候特別寒冷。時值隆冬,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城池內外,一片白皚皚的,城門上“濠州”二字模糊不清。

遊酢來到州府治所鳳陽,經略使、通判、參軍、司法、正、副團練使、漕運使、鹽政以及鳳陽縣知縣等一幹人馬,皆出府衙大門來迎接。

師爺將濠州的狀況做了介紹:“本府共有人口十餘萬。貢品為絹、糟魚,歲貢十五萬餘件……”

遊酢已經六十七歲,由於天氣嚴寒,所以一到任便受了風寒,身體一連幾天欠佳。但是,他照樣按照習慣去拜謁文廟,巡視府學、府庫。

濠州府也有十幾匹馬。天氣太寒冷,有一隻老馬便凍死了。遊酢聽說,吃了一驚,到馬棚一看,見那些毛色、形體不一的馬在寒風中瑟瑟地呆立著,於是對馬夫交代道:“天氣這麼冷,辛苦你多費心照料好它們。”馬夫回答:“大人請放心,我會照顧好它們。”

十二月初,朝廷傳來了決定派人前去招安宋江軍隊的消息。但是,以宋江為首的起義軍並沒有投降,繼續與朝廷抗爭。他們的勢力日益擴大,逐漸占據了京東河北一帶,成為朝廷的心腹之患。那宋江軍隊裏,有英勇善戰的將領,又有足智多謀的吳用等,且依仗著梁山水泊險地,易守難攻,進退自如,朝廷幾次派兵征討強攻不了。因為濠州距離山東不是很遠,所以當地人聽說這件事情,怕起義軍會打到濠州來,無不人心惶惶,地麵上的土匪也開始蠢蠢欲動,不時傳來搶劫和綁票的事件。為了安定老百姓,管理好當地治安,遊酢立即下文到各縣加強治安管理,保證百姓安全,穩定人心,過一個平安的春節。

宣和二年庚子正月,朝廷下詔罷道學,將儒、道合二為一,不再別置道學。自此,道教及道士的地位日漸下降。

這年朝廷有兩個新寵人物出現:一是梁師成,一是王黼。

梁師成,字守道,宦官出身,籍貫不詳。政和年間為趙佶所寵信,官至檢校太殿,凡禦書、號令皆出其手。日久天長,他找人仿照皇帝筆跡偽造聖旨,因之權勢日盛,貪汙受賄,賣官鬻職等無惡不作,甚至連蔡京父子也諂附他,因此時人稱之為“隱相”。王黼對梁師成更是如子敬父,稱之為“恩府先生”。兩人府第僅一牆之隔,又在牆上設一小門,日夜相互往來。王黼仗著有梁師成撐腰,強占左邊鄰居原門下侍郎許將的房宅,光天化日之下,將許將一家從內眷到仆隸一起掃地出門,路人見狀無不憤恨歎惜,但卻無可奈何。

趙佶續建“萬壽山”,在福建取花木擾民,餘深因為上疏力言“不便”,請求取消續建的工程,被罷為“鎮江軍節度使”,出知福州(任福州知府)。

遊酢和夫人在家過了年,便帶著孫子、孫女去常州女兒的家。

女兒的家就住在常州城中心,楊時自從政和年間受貶多年閑居在家,見了遊酢和家眷前來格外高興。當晚,楊時熱情地款待並與遊酢進行了一番交談。

第二天上午,楊時與遊酢又繼續坐下談論做學問和天下大事。傍晚時,女婿帶著遊酢和呂氏、侄兒們到城中轉了一圈。

由於有公職在身,遊酢隻在那裏待兩天便帶著家眷回濠州。

這年的春天,天氣格外的寒冷,不是霜便是雪的,鳳陽城積雪達一尺多深,許多的樹木都被風雪摧折斷,桃花也比往年遲開好幾天,鄉村中不少的耕牛被凍死。看著如此惡劣的天氣,聽著各方麵的不良消息,遊酢的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每天仍然堅持早起,在庭院的坪子裏鍛煉身體。

到濠州一段時間,遊酢憑著幾十年的官場經曆,隱約地預感到這個地方情況比較複雜。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天氣稍微轉暖,遊酢想出去郊外走走,便問師爺有什麼好去處。師爺說:“這時節最好的去處便是釣台。”遊酢說:“那好,我們就去釣台吧。”

路上,遊酢問道:“這裏的人際情況如何?”師爺回答道:“不瞞大人說,這裏地處皖北,居民來自各地,人員複雜得多,交通較發達,人們見識更廣,治安更不好管理,此其一也;第二,從各縣到府的官員大多與朝廷大官有著明暗交叉的關係;三是地方資源貧乏,老百姓的生活較貧窮,困苦程度比一般江南的縣更大。”

釣台,又稱“莊、惠釣魚台”,位於鳳陽縣臨淮鎮南郊老塘湖中,原為濠河邊一個高崗,相傳莊子和惠子曾於此垂釣,故得名。那釣台四麵環水,孤兀於水中,儼然一座小島。數裏之內,水天一色,青山綠水映襯著釣台,好一幅詩情畫意。時值初春,由於雨水特多,台下春波洶湧,激浪拍岸。他們二人登上釣台,張目四顧,雖然嚴寒尚未退盡,但是春色已濃,清風拂麵,桃紅柳綠掩映茅舍,綸音繞耳,鶯啼燕舞迎送著遊客往來。走到這裏,遊酢油然想起了《莊子.秋水篇》記的莊周和惠施同遊濠梁觀魚故事,遊酢觸景生情問道:“前人是否有寫這裏的詩歌?”師爺答道:“在下記得有一首詠釣台春漲的詩。”於是吟道:“草長平湖水滿塘,春風掀動綠波揚。紛紛白鷺衝天起,蕩蕩漁舟鼓棹忙。”遊酢聽了拍掌道:“寫得好!正切合眼前之景與我的心情。”在遊覽中,遊酢問道:“聽說鳳陽這地方的畫很出名,你應該熟悉吧?”師爺回答說:“崔家兄弟是在下的表親,因此不僅熟悉,而且在下家中也有一兩幅,請大人到寒舍看看。”遊酢答道:“那好。”兩人又遊賞了一番,才回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