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6章 細查暗訪擒凶手 辭嚴意正責庸官(2 / 3)

知縣連忙退下堂,跪下說:“請大人饒恕在下。”

遊酢沉下臉,嚴肅地道:“你身為朝廷命官,應當恪己盡職,為老百姓辦事,豈可糊塗做事,尤其是人命案,哪能當兒戲!你自己看著辦吧。”

知縣挺聰明,知道這是上司給他台階下,忙應道:“在下該死!願意賠償張敬亭無故受罪費銀子五兩。”說完,他向師爺遞個臉色。師爺立即去取來銀子五兩給張敬亭,並且道:“這是我家老爺的一點小意思,拿著吧。”

遊酢對師爺講:“不是你錯,叫知縣自己親自說。”

那知縣隻得走過去,對張敬亭道:“是我糊塗,對不起,讓你受罪了。”

張敬亭見自己的冤情得到了昭雪,知縣賠了禮,心裏已經很滿足,可是不敢接錢。知縣見他不敢接錢,說:“鄙人的疏忽造成你蒙冤,這點錢權當賠禮,你一定得拿去。”遊酢在一旁說:“知縣叫你拿,你就拿。有本府做主,他不敢為難你的。”張敬亭聽了再次跪下說一聲:“謝謝青天老爺救命之恩!”便起身離去。

這時,遊酢對知縣道:“本府固然知道為官不易,本不忍如此待你。可是人命關天,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朝廷用我們就是得為老百姓辦好事情。你辦事太草率,再如此還是回家另謀他業吧。”說完,便走了。

十月中旬,遊酢收到邵武上官均兒子的來信,才知道上官均已經於上個月(閏九月)廿九申時去世,享壽七十有八,朝廷敕封他“金紫光祿大夫”。上官均一生為官,官至龍圖閣待製,著有《廣陵文集》五十卷、《曲禮講義》二卷、《奏議》十卷、《北使錄》五卷等刊行於世。遊酢回想起昔日在集公山讀書以及後來同朝為官交往的往事和友情,黯然神傷,禁不住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舒州的西部因是山地,多沼澤,且土地貧瘠,農田中鏽水田不少,糧食產量一向很低,大多農民的生活處於貧困的狀態。每年剛剛過年,許多農民的家庭已經沒有糧食可吃。為此,遊酢傷透了腦筋。他經過查看前代的書籍,終於得知鏽水田治理辦法,那就是要用石灰來改變酸性過多的狀況。他專門下了一道公文,著令各縣動員農民購買石灰改造農田。於是,這年的冬天,各個縣要趕在春節前改造農田。

下旬,遊酢親自到潛山縣察看改造農田的情況。這一天,他要正規地去辦公務,乘轎而行。前有人鳴鑼開道,後有一群差役緊隨,威風凜凜。

當地的知縣為了應付了事,有的農田有改造,有的卻沒有,隻帶遊酢去看改造過的。遊酢見到了施放過石灰的鏽水田,會不時地噗噗地發出白色的水泡。遊酢問道:“是不是全縣的農田都改造啦?”知縣結結巴巴地回答:“當然。”遊酢說道:“那好,我就多走幾個地方看看。”知縣嚇得臉色發白,戰戰兢兢地說道:“老父母在上,在下該死,有的還沒有。”遊酢嚴厲問道:“為什麼不全麵改造?”知縣回答道:“農民沒有錢買石灰。”遊酢轉過身問:“縣裏不是有一筆農金嗎?”知縣支支吾吾說:“資金,還、還……”遊酢大聲問道:“還有比農業更重要的大事嗎?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民以食為天的道理,該不用本府教吧。為官者,首要的是心中有百姓,萬事民字為先,具體的表現上必須要做到廉、正、勤、細四方麵,才能夠稱為合格的好官。廉潔者清,公正才好,勤奮有為,細致則明。為官者當知四理:貪者汙,偏者邪,懶者庸,疏者病。回去,好好地掂量掂量吧。”知縣說:“下屬該死,回去一定盡力辦好。”遊酢叫道:“你聽著,本府現在就明令,咱們當官的朝廷有給俸祿,不得打老百姓錢財的主意。尤其是農金,哪個人敢私吞一文錢,本府決不饒恕,叫他回家賣紅薯去!”說完,向差役揮揮手,喊道:“走——”知縣嚇得渾身發汗,應道:“是,謹遵老父母的教誨。大人慢走。”遊酢頭也不回,鑽進轎裏端坐著。差役喊:“起轎——”又是一陣鳴鑼開道,一群差役緊跟隨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