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章 春夏繁忙酬公務 秋來閑逸訪名山(2 / 2)

師爺問:“大人,此事如何辦?”

遊酢接到朝廷的旨意,知道奸臣所為,這是勞民傷財之舉,敢怒不敢言。他畢竟三上朝廷,想到此事不得人心斷不可能長久,決定先持觀望態度,靜觀其變,不到不得已不動手,於是答道:“先看看再說吧。”

許多地方官員怕事,接到朝廷的旨意便動手幹了起來。不久,靈壁、慈溪、武康的各種石,江浙的奇石、異花、海產,福建的荔枝、龍眼、橄欖,南海的椰子,登州、萊州的花紋石,湖州、湘州的文竹,四川的佳果木,都越海渡江而運往京都,由於要運載粗重的木頭和巨石,沿途毀壞了無數的橋梁,有的連城牆也拆毀。

師爺來報:“大人,朝廷又下牒來催報進貢物品。”遊酢回答道:“再等一等看。”師爺說:“再不有所表示,恐怕會怪罪下來。”遊酢道:“沒事,老夫自有主張。”

又過了一段時間。師爺再次來報:“大人,朝廷又下牒來催報進貢物品。”遊酢答道:“這樣吧,先從府裏的經費拿去買一些好的楠木、花梨木送去應付應付,就說別的正在籌辦中。”師爺說:“大人,府庫的經費已經不多,還是向各縣百姓攤派一些。”遊酢回答:“不行。老百姓本來就夠苦了,再搞攤派他們不更苦嗎?照我說的去做。”師爺正要走,遊酢喊道:“回來!”師爺走到身邊,遊酢又說:“算了,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動手。再等等看,有事我擔著呢。”

不久,因為“花石綱”事件鬧得太大,勞民傷財,天下怨聲四起,蔡京怕引起皇帝的不滿和忠臣攻擊,隻好下令停止再運木石往京城,各地許多物質運送到半途丟下。

舒州運木石的憂愁,隨著“花石綱”風浪的平息也消除了。遊酢舒服了好幾天。

一日幾位朋友相聚,席間閑談舒州的風物,談起到天柱山,遊酢聽了講道:“鄙人還不曾登遊覽過此山。”其中一人道:“我也正有遊興,何不陪大人一遊?”眾人都讚同,因見西天晚霞,另一友道:“明日準是好天氣。”於是議定明日就出行。夜間,遊酢查看資料,知道了一些天柱山概況。其峰為境內最高峰,漢武帝南巡封此山為南嶽;隋文帝時改封衡山為南嶽。但是,因為該山雄奇壯麗,曆代喜愛山水的文人無不心馳神往,李白詩曰:“奇峰出奇雲,秀水含秀氣。青冥皖公山,絕讞稱人意。”白居易稱:“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

第二日早晨,果然是個晴天。眾人到府衙前集齊,便動身乘上馬車向天柱山出發。時值秋風送爽,氣候宜人,正是出遊的好天氣。

不到兩個時辰,他們抵達天柱山山麓,抬首一看,那天柱山峻峭挺拔,猶如一把倒插青天的寶劍,殺氣逼人。眾人進茶莊稍事歇息,便登山。上山路線有東、中、西三條,他們選擇最捷徑的西線走,從“豬頭石”上山莊,沿“六月雪”上“南關寨”,眾人尚且輕鬆;再由“攝衣崗”到“總關寨”,大多人已經一個個氣喘籲籲,仰望“雲梯”橫亙於前,人們望而生畏。同行中遊酢年紀最大,隨行差役雖然自己滿頭大汗,還關心地忙詢問:“大人辛苦了吧?休息一下。”可是遊酢精神矍鑠,氣色依然如常,嗬嗬笑道:“沒有事,老夫平時經常鍛煉,尚可繼續再上。”眾人讚歎不已。帶路的見大家都有一點累,提議道:“咱們到皖公祠拜拜皖公,也好休息休息。”於是往右進皖公祠拜謁皖公。據傳說,皖公是入皖第一人,故稱之。那皖公神像高一人許,身材魁梧,莊嚴威武,眾人見了都一一跪拜。從祠出來返回原路,複登百步“雲梯”,到了梯頂,則右見有“五指峰”,左有“天柱鬆”。繼續上“拜月台”,可見左有“雙乳峰”淩雲而立,天柱山咫尺直逼眼前,這時隻見四周群峰環列,重巒疊翠,風光無限。再登“鸚鵡石”,向左橫過數百步即至天柱峰。因其山峰渾身全是石骨,如錐似柱,嶙峋奇絕,常人不可攀登。峰頂有巨石如掌,上書“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氣勢好不雄偉。

下山時,繞道往東,經仙人洞,下西關遺址,過良藥坪煉丹湖。湖周圍有東漢末年左慈煉丹的煉丹台、煉丹洞、煉丹灶等地方,故湖名取煉丹湖。湖水碧澄,四周群峰環繞,鬆竹蒼翠,湖光山色相映,宛如一幅美麗的天然圖畫。湖麵嫋嫋地飄浮著一層薄雲,蒼翠明滅,變化無常,好似神仙丹爐中冒出的煙霧。繼而由“翡翠石”下“天柱晴雪”,至天柱山莊稍事休息,日已偏西。眾人急忙趕路下山,乘馬車而歸。

從天柱山回來,遊酢休息了半天。

次日早上,他上府衙辦公。

他進了門坐下,便詢問同僚近日朝廷有什麼公文下來,地方有哪些案牘上來。僚屬們都一一做了答複。欲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