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4章 開會商議文化事 下鄉談論百姓憂(3 / 3)

遊酢問:“貴縣有多少耕牛呀?”知縣想了想:“大約有千把頭吧。”遊酢說:“最近天氣寒冷,最重要的是要加強耕牛的保護。今天,特地為此事而出行的。”知縣應道:“鄙職一定盡力做好這項事情。”遊酢交代:“這項事情不能走江湖,要派人下去逐戶宣傳,告訴養牛戶做好保護。”知縣答道:“是!”

知縣又彙報了去年該縣的稅收情況,然後說:“收不齊啊,縣上的開支很緊。”遊酢聽了,說道:“當地方官要懂得開源節流的道理。光節儉是不夠的,一定要想辦法開拓財源。打一個比方吧,母雞多了,蛋自然就多。”遊酢詢問到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知縣做了簡單的介紹,遊酢點點頭,說道:“聽你所介紹,這裏的資源還不少。我一路走來所見,窮苦的人還是占大多數。一個地方要發展和富裕起來,老百姓的日子才能更好些。身為一縣之主,要多動腦筋。這裏有茶葉、苧麻、陶器、酒器、竹席及中草藥,應當很好地考慮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的有利條件,做好本地產品向外推銷。隻要不違反朝廷的律令,可以放手去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能夠提高,就是政績。”

中午,知縣設宴相待,席上有“鳳凰貢麵”、雪藕等地方特產。知縣心虛地說道:“老父母在上,鄙地沒有好東西款待,隻能請老父母將就些。”遊酢極為高興,讚賞道:“這既可避免雞、鴨、魚、肉之奢華,又能夠讓客人吃出個地方風味來。這種方式能夠節約開支,應當好好提倡。鄙人回去就倡導各縣皆效仿這裏的做法。”知縣聽了無比歡快。吃麵時,遊酢問道:“這麵叫鳳凰貢麵,有何來曆?”知縣便介紹了“鳳凰貢麵”的掌故。遊酢聽了說道:“這些都是達官和有錢人的講究,可惜天下大多數老百姓都在饑寒線上。”知縣忙改口問道:“老父母的睡眠情況怎麼樣?”遊酢答道:“自從出仕以來,我的睡眠就少。年輕時,一直想著怎樣幹一番大事業。到了晚年,我常常覺得自己沒有辦法解決老百姓的溫飽而私下羞愧啊。走到哪裏,眼見的都是破屋、茅草房,特別是鄉村十有八九老百姓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有病沒錢醫,有子沒書讀,有老沒人奉養送終,甚至不少人典妻賣子來生活,多麼令人寒心!但得他們人人有所居,家家團圓,吃飽、穿暖,子有書讀,病有所治,老有所養,社會文明,治安穩定,我們的官才當得有意思。”知縣和在座的聽了都笑了,知縣說:“老父母所想雖陶淵明也不及,世外桃源,那永遠隻能是虛幻的設想而已。”遊酢答道:“非也。遊某以為人類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現在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的麵貌和生活比盛唐時代不是明顯進步多了嗎?我想照此發展下去,如果每個朝代的當政者都有強國富民的思想,幾百年後總會比現在好得多。說不定,幾千年後真的會有世外桃源那麼理想的生活。”其他人聽了也不敢駁他,大家笑著敬起酒來。

從懷寧縣回來,遊酢處理了一些案頭的文牘以及下麵反映上來的問題。

幾天之後,天氣稍微轉晴暖。遊酢又到其他各縣視察。

一天傍晚,遊酢帶著一個差役到城內散步,看見東南山上有一個寨,台階盤旋而上,有好幾十丈高,遊酢問道:“那地方叫什麼?”隻因這一問有分教:仰慕前賢訪山寨,思量教育建書齋。欲知後事,請君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