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朗,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舒州城內外桃紅柳綠,一派初春的景象。
元宵節後,州府官員、吏員和州學教授們陸續到了。他們中有人陸續前來拜年。
農曆二十後,州、縣的府衙都開始正式開門上班。遊酢也忙了起來。
初來乍到,遊酢為了盡快了解全府上下的積案,夜裏常常秉燭看卷。呂氏因為受了風寒身體不佳,孫女坐著陪伴遊酢,為他倒茶、披衣、煮點心。
地方上的一些宿老和文人騷客們,聽說新來的州府老爺是個大文人,一個個便想前來討教,卻沒有人敢獨自開這個頭,私下議論紛紛。這事情傳到遊酢的耳裏,遊酢明白這是每到一地必須應付的功課,不解決對做地方的工作不利。於是,他吩咐師爺道:“你去摸個底,地方上有哪些有影響的文化人,安排個時間請他們都到府衙來聚一聚。”
一天晚飯後,四五個教授一起來拜年。遊酢熱情地把他們迎接進去,坐下之後,笑著說:“歡迎、歡迎,代我向諸位先生家人問好,拜個晚年。”座談一番之後,遊酢說道:“你們來得正好,大家隨便說一說有什麼要求,需要我幫忙做什麼。”教授們互相看了看,一時想不出說什麼。遊酢說道:“天下有兩件最大的大事,第一是食,第二是學。食為生存,學為立人。在座的諸位都是一州的教授,一州的人才培養全仰仗諸位了。我當過縣學、府學的教授,還有太學的博士,深知當教授的工作辛苦和生活上清苦,學校需要添置什麼,你們有什麼困難,現在可以隨便說,以後可以隨時提出來。我能夠做到的一定做,難做的也一定爭取做。首先可以保證一點,盡可能提高諸位教授們待遇,開學後即兌現。”教授們聽了喜顏悅色。有個教授說道:“我們住的房子太舊了,經常漏雨。”遊酢說道:“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條件,何況教授們,漏雨怎麼行呢?”另一個教授說:“大人,住還可以住,隻是舊了些。”遊酢說道:“明天我有空會去看看,真的太舊住不了,就想辦法蓋新的。”大家坐了一會,歡歡喜喜地離開了。
第二天早晨,遊酢忍不住跑去州學察看房子,碰到一個教授,見房子確實陳舊些,但是還可以住,於是對教授說道:“眼下還可以住,等以後府裏有錢再蓋新的。”便回自己的住處。
一天,師爺說:“我安排當地的文人和鄉紳們明天來集會。你有空參加嗎?”遊酢應道:“這個會很重要,文人和紳士們都是地方上舉足輕重的人,關乎地方的風氣和文化,再沒有空也得擠出時間來參加。”
當地的文人趕來了,有二三十個。師爺將他們引到一間簡易布置的會議廳,遊酢站在門口迎接,並且與他們一一會見。時辰一到,遊酢招呼大家坐下,開門見山地說道:“這裏,鄙人首先給大家拜年。”眾人聽了立刻站起,回答道:“謝謝大人。”遊酢說道:“大家都坐下,坐下。今天,鄙人召集大家前來一聚還有兩件事情:第一,請大家給當地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第二是與大家一起交流、溝通一下文化,向在座的各位前輩和年輕的朋友學習、請教。咱們先談論第一點吧,”眾人聽到出謀劃策,一個個麵麵相覷,說不出話。沉默一會,遊酢開導說:“文人是朝廷培養的人才,小則修身齊家,大則安邦治國。在座的都是地方的文化名士,如果隻是會磨一點嘴皮,做一些詩文還不夠,今後應當拿出一點讀書人的才學,為地方提點好的建議和謀略。大家放膽暢所欲言,不論對錯都無妨。”有一個年紀較大老者站起來說:“大人,這事情太突然,我們毫無準備,是不是允許今後再議論。”遊酢答道:“好吧,老學究言之有理。這件事情大家沒有準備,我也不見怪,日後有的是機會,隻要有了良策,隨時可以反映上來,或者直接跟我交談。下麵,進入第二項議程,大家隨意地進行交流。”有個紳士說:“還是請大人給我們講一講吧。”接著,眾人呼應道:“對!請大人給我們講講。”遊酢答道:“那好,鄙人先講兩句。鄙人很喜歡跟所有的文人交朋友,可是作為一州府之首腦,上下事務繁雜,這裏隻能寄希望諸位同心同德努力了。不過,鄙人可以向諸位保證兩點,一是支持你們的文化活動,如果有什麼困難,包括經費問題,盡量幫忙解決;二是鄙人家門隨時向大家敞開著,歡迎到我家做客、交流、切磋。最後,希望我們舒州的文人加強團結,不僅要自重自愛,而且要互相敬重,還要同舟共濟創設出地方的特色,為地方的文化和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文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可能立竿見影,需要一定的時間,可是其意義相當深遠。文化活動很廣,研究學問、寫詩做文章、搞戲曲都行,不要局限於某一種,也不一定苛求每一次活動都有成果,關鍵是要形成一種文化風氣,使地方文化發達、繁榮起來。諸位回去之後,可以將今天會上所說的轉告各縣的朋友們。鄙人想,大家這一代人共同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麵,相信幾十年、幾百年後,舒州可能會有較大的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