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去舒州,遊酢選擇走西北的路線。他帶著呂氏和一個十五歲孫女,從建陽往西北的邵武進入江西地界,經資溪、金溪,過撫州,再從撫州到洪州。
洪州(今南昌),漢代稱豫章,唐朝時開始稱洪州,宋朝沿用之。它地處江西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遊,瀕臨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西南岸。進入洪州境內,但見以平原為主,水網密布,湖泊眾多,城區地勢偏低窪。
到了洪州,在那兒停留了下來看望一下兒媳和孫子們。兒子遊撝和媳婦見父母來了,喜出望外,相待如賓。洪州知府知道了,當晚舉辦宴席熱情地款待了他一家人。
遊酢到城中走走,想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諸國曾在這裏爭城奪地。古越族之地,生活著“三苗”後裔(傳說中黃帝至堯舜禹時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看見洪州的街道比以前更寬了,增添了不少新的房屋,貨物也更豐富了。他回想到年輕時這裏所見的景象,頗有一種滄桑變化的感覺。
第二天,遊撝陪著父母兄弟去遊覽鄱陽湖。那鄱陽湖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麵積僅次於青海湖。但是,鄱陽湖是一個季節性很明顯的湖泊,時值深冬,屬於枯水期,湖中水很少,但是湖水清澈,波光粼粼,猶如一麵大明鏡,四周群山蓊鬱。遊撝問道:“爸,你覺得這兒風景怎麼樣?”遊酢說道:“還不錯。”他停下腳步,對遊撝囑咐道:“遊撝呀,這洪州地靈人傑,你應當多為老百姓辦些好事。”遊撝答道:“爸的話,孩兒謹記在心。”遊酢點點頭,父子倆繼續前行,一路交談著。呂氏和孫子趕上了,遊撝和母親、侄兒說笑起來。
第三天,遊酢帶著家人繼續前往九江。在九江過一夜,次日坐船北上到安慶下船。上岸後,坐上一輛馬車經十裏鋪、月川鎮、三橋鎮到舒州治所潛山縣。
十二月中旬,遊酢才到任。那一日,天上飄著鵝毛大雪。放眼望去,整座舒州城像一座雪城。
原任知州和當地的大小官員和鄉紳都來迎接,當晚為遊酢接風洗塵。在宴席上,遊酢主動地站起來申明:“各位大人,老夫年紀大了,不勝酒力,感謝各位的盛情好意,我喝一口,大家也隨意。”通判、司戶參軍、司法、鹽政、防禦使、都頭等紛紛輪流起身敬酒,遊酢隻是禮節性地沾一小口。坐在下一席的當地大富豪方逢春越席來,說:“遊大人,我敬你一杯。”原任知州介紹道:“這方老板,是這裏的開明紳士,為人豪爽仗義,今後有什麼困難可以找他幫忙。”遊酢聽了很高興,說道:“今後府中多多仰仗方老板鼎力支持了。”方逢春回答道:“哪裏哪裏,在下今後還要多麻煩大人呢。”遊酢講:“方老板,這樣吧,我喝一半,你——隨意。”說著舉杯飲了半杯,方逢春見了很高興,舉起杯一飲而盡,又敬了其他官僚,說聲:“謝謝各位大人的抬愛。”回到自己席位去了。
次日,原任知州與遊酢交接清楚州裏的事務,便離去。
遊酢詢問了師爺當地的曆史、人文情況和風土人情等。師爺介紹道:“舒州府,下轄懷寧、桐城、太湖、宿鬆、望江五縣,崇寧年間人口已有十二萬八千多,每年向朝廷進貢34萬多件,貢品為白術。地方特產有天柱劍毫(茶葉)、貢藕、胡蘿卜絲、瓜蔞籽、石耳等,手工藝有舒席、漢皮紙、竹編等。這裏的風俗偏近於南方,但也多少夾帶北方人的特點,如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慣。”遊酢聽著不住地點頭,問:“民風如何?”師爺說:“這裏的民風淳樸,人們也安分守己。鄉紳們與百姓還沒有見發生過什麼矛盾。”遊酢聽了欣慰地說道:“如此很好。到城中走走。”
雖然天寒地凍,遊酢與師爺便在當地的差役引路下走訪。
府衙所在地潛山縣梅城,坐落在皖、潛二水的衝積平原上,曆代為州、郡、府、縣治所。舒州城不大,城池內有三條街道,地形平坦,是一個臨河的古城,最外麵一街為菜市場,有蔬菜、豬肉等日常生活物品,縣衙在中間的主街上,沿街有雜貨店、腳店、酒家、客棧等,州府的衙門在最裏麵一條街上,店鋪密集,同樣有酒家、客棧,孔子廟和其他廟宇也集中在這裏,府衙坐北朝南,百米遠處是府庫、鹽倉。遊酢看見這裏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而且物產豐富,很高興。師爺又介紹說:“這裏自古為皖西南經貿中心、商賈雲集。北國的皮毛、人參,南國的海鮮食鹽、細布源源不斷輸入,而潛山山區的茶葉、苧麻、陶器、酒器、竹席及中草藥等經此由長江向各地輸出。這裏曆史悠久,有許多古老的建築,如:四牌樓、三牌樓、四廂、十巷,巷道為條石、卵石路麵,兩邊多為民居,古跡眾多。”遊酢讚歎:“好地方啊。”接著,察看了府學、潛山的縣學,了解了一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