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呂氏買了一條席子帶回來,孫女看了說:“哇,這麼漂亮,挺貴吧?”呂氏答道:“二兩銀子。”孫女點了點頭,咂舌道:“太貴了吧。”遊酢一看,說:“這席子果然好看,不用說便是舒州產的席子。這席子做工精細,值得這個價錢。”晚上,睡在新買的席子上,遊酢感覺比其他地方的席子更舒服,對呂氏說:“這裏的席子既細薄又柔軟,睡起來比京城中的舒服多了!”呂氏笑了笑,說道:“你呀,整天隻知道忙著公事,何曾知道舒服過?”
一日,司戶參軍來報,各縣錢糧收歉的數字,遊酢聽了吩咐道:“傳我的話,各縣查核一下,家庭確實困難的,不但一概免了,而且要想辦法給予一定的接濟,讓那些生活困難的家庭能夠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年底前,遊酢想:往年按照習慣要回建陽老家過年;如今自己年紀老了行動不便,況且母親已經去世,家中隻有房親,就留在舒州過年。於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寫信告訴兒子們。
臘月下旬,兒孫們從各地趕來舒州團聚過春節。
第二年正月,朝廷改元,確定這年為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
遊酢知道春節不少的下屬會前來拜年,於是在衙門上貼著一張“拒收禮物”。可是,下屬和地方紳士等有的送錢,有的送禮物前來。他們以為新到的知州是做做樣子,照樣隨帶東西進去拜見。遊酢對他們一一熱情接待,笑談自如,向他們了解各郡縣的情況。大家以為,這位新來的上司,也像以前有的上司一樣,說一套,做一套。他們臨走前起身告辭時,遊酢笑著道:“朝廷派我來為老百姓辦事的,不是來收受財物的。再說,大家生活過得也並不容易,何況我的俸祿比你們高,怎麼好意思再收你們的錢物呢。”大家見他執意不收,有的隻好將自己所送的錢物帶回去,有的故意忘了似的丟在那裏,遊酢叫手下立即追出去送還。
當地的鄉紳也陸續有人送禮來,遊酢照樣一一婉言推辭不收。其中廣源大店鋪的方逢春老板是地方上有名的鄉紳,見遊酢不收禮,想出了一個新花招。過了幾天,他特地單獨來拜會,請遊酢為他的店鋪寫個招牌。遊酢推辭說:“本府一向沒有為人題寫過。”方逢春再三請求,遊酢礙於他是當地鄉紳的麵子,說道:“方鄉紳如此懇切,老夫隻好破例一回。”為他題寫了“廣源大店鋪”五個字。方逢春如獲至寶,磕頭稱謝而去。事後,方逢春派管家送來二百兩銀子,遊酢隻收了三十兩,其餘的派差役送還給方老板。方逢春見退還這麼多,心裏暗暗敬佩遊酢的品行。
一日,舒州行會會長方逢春召集同行來開年會,也請了知州遊酢和手下的官員以及地麵上部分朋友參加。宴席後,遊酢等官員離開了,同行問起方逢春:“招牌花了多少銀子?”他說:“實話相告吧,我送二百兩,照說請一個郡府老爺為商人題寫招牌,二百兩銀子也不算多,至少也可以收一百兩。可是,遊大人隻收三十兩,足見其為人本分。”一位朋友說:“現在天下的貪官多如牛毛,清官可謂鳳毛麟角,黑心的沒有事還想茬兒敲詐人,像他這樣送到嘴邊的還退回的真是罕見。”一個同行說道:“三十兩,請個地方的名人也不止這個數。這遊大人真算得個好官。”過了元宵節,遊撝、遊擬、遊掞兄弟都先後回到自己任所去,遊損、遊拂也回和州了。
欲知舒州怎樣,遊酢如何治理的,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