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看到的頤和園,在1900年又遭受了八國聯軍的一次嚴重破壞。近些年經過了整修,是中華民族古代園林設計精品文化、古代建築文化和近代曆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全園分萬壽山和昆明湖兩大部分,用挖湖的泥土堆砌改造了原來的“甕山”。鳥瞰全園,萬壽山,形如蝙蝠,昆明湖,形似壽桃,取“福山壽海”之意,這是中華民族獨具的東方文化理念的反映。
另外,在園中以昆明湖象征東海,以藻鑒堂象征蓬萊仙山,鳳凰墩象征瀛洲仙山,治鏡閣象征方丈仙山,這繼承了中國古老皇家園林文化。由於淤積,南湖的鳳凰墩在20世紀末已經成為一個小的半島。21世紀初,在頤和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後,鳳凰墩的清淤整修等迅即完成,使這座皇家園林的文化底蘊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
智慧海是石砌的佛教殿宇,殿頂沒有木質的房梁,故又有“無梁殿”之稱,佛教常稱之為“無量殿”。它和銅亭是頤和園中在英法聯軍的罪惡之火中幸存的康乾盛世的建築。
十七孔橋是仿照北京最古老的石橋盧溝橋修建的,但是其造型藝術和建築工藝達到了更高的境界。東端的廓如亭麵積超過130平方米,是北京最大的亭子。
頤和園的石舫,真正的名稱叫清晏舫。它是高超藝術的結晶,同時也表現了我國先民的睿智和清朝統治者某種期許。清晏二字,取“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之意。
長廊,不僅僅是一個山前湖邊的走廊式建築,更是民族曆史文化的展示場所。長廊中的彩繪是不可忽視的文化珍品。文學作品是文化的最具有魅力的承載體。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後,仍然被人們記得的文學作品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中國古代的神話、曆史演義小說中就不乏這樣的瑰寶。在長廊的彩繪作品中,則把這些小說、演義中的精彩部分用繪畫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
如果說頤和園經過慈禧太後的修複,以及其後的維修等,更多地展現了北京皇家園林輝煌的一麵;那麼,可以說圓明園則是更多地反映出曆史的沉重、悲壯和蒼涼。目前,正在對被英法聯軍焚毀的部分園林進行適度的修複,屆時人們可以在強烈的對比中去感受曆史文化的震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