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英文故事中有這樣四句話,俞敏洪很是喜歡。第一句話是,愛的時候,要像從來沒有因為愛而失望過一樣,不因嫉恨而自暴自棄,依然心存真誠勇敢去愛。第二句話是,工作的時候,要像不需要錢一樣。這句話的隱含之意不是鼓動你“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是提醒你在工作中“淡化功利性、強化目的性、突出趣味性”。最後兩句話是,跳舞的時候,要像沒有人在看你那樣;唱歌的時候,要像沒有人在聽一樣。過分敏感、過分在意他人的感受與評價,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拘謹而艱澀。
但率性而為,不是肆意妄為,不是安於天命,而是不畏困難、無視指摘,心境坦然、心無羈絆,走自己的路。
1995年2月,女兒俞佳雨出生之前,俞敏洪的妻子主動放棄了兩個孩子,那時候她不想給“老俞”生孩子,因為覺得他一直很潦倒,一事無成,活得太淒惶。“不生孩子,好像隨時準備和我離婚似的。”俞敏洪調侃道。
2001年,俞敏洪去加拿大住了一個月,回到北京時,老婆突然說懷孕了。俞敏洪有點暈,“不至於吧!”心裏直犯嘀咕。兒子生出來,俞敏洪一看,和自己太像了,沒什麼可懷疑的。
俞敏洪母親骨子裏很希望抱孫子。俞敏洪得了兒子,人還沒回北京,徐小平就打來越洋電話:“老俞,你趕緊回來吧,你老娘那裏出事了。”
徐小平煞有介事的一番話驚嚇得俞敏洪險些癱倒,失聲驚問:“咋了?我媽她怎麼了?”
徐小平不急不躁,緩緩而言:“今天一大早,你媽就去學校了,後麵跟著一輛皮卡,車裏裝的全是紅皮雞蛋,你老媽端著個大臉盆,逢人就發紅皮雞蛋,一邊散發,一邊叨咕,我有孫子了,我有孫子了。老太太忙活了兩天,找人幫忙煮了2000個雞蛋。”
電話那頭,俞敏洪樂不可支,早就笑彎了腰。
俞敏洪對女兒異常疼愛,很是嬌寵,對兒子則非常嚴厲、苛責。在他看來,“女兒是貴著養、寵著養,兒子是苦著養”。對女兒的培養目標是賢淑,知書達理,“女兒現在是個小美女了,長得像她媽”。女兒、兒子的英語、中文都非常好,俞敏洪經常帶他們回北京住些日子,帶他們去新東方大廈。“就是要讓他們看看我工作有多麼辛苦,多麼操勞,從小讓他們知道財富的來之不易。我不會把所有財富都給兒女,但也會給他們留下足夠的生活費用。”
俞敏洪有著比較嚴重的恐高症,但是為了讓兒子擺脫恐高,他采取了一種“狠”的方式——領著兒子坐翻滾過山車,年幼的兒子被嚇得號啕大哭。俞敏洪可不管那套,愣是拽著兒子又坐了一遍:“就是要讓他體驗這種刺激的感覺,就是要讓他克服內心的恐懼。”
俞敏洪語錄
你可以拿走我的事業,隻要把我的家庭留著,我還會回歸家庭生活,這也是一種生命目標。家庭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沒有家庭的話,很多時候真的是孤身一人在這個世界上了。家庭的存在,使你願意把事業進行到底,比如說願意苦下去。家庭的存在,很多時候是我甘願忍辱負重的重要原因,尤其當麵對孩子的時候更是這樣。如果說真的什麼都消失掉了,我可能會選擇流浪的生活。實在不行的話,選擇像弘一法師那樣脫離紅塵,研究佛法,可能也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