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在舍得中升華人生境界2(1 / 3)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從來都是所向披靡,無人能敵的。他是何等的躊躇滿誌,春風得意,唯一的遺憾就是找不到對手。

有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突然,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絆腳,海格力斯猛踢了一腳,那隻袋子非但絲毫不動,反而膨脹起來,成倍地擴大著。海格力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海格力斯無計可施,隻好坐在路邊唉聲歎氣。不一會兒,一位智者路過,見到此情景,困惑不解。海格力斯對智者說:“這個東西很可惡,存心跟我過不去,把我的道給堵死了。”智者對海格力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開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去路,與你敵對到底!”

人生在世,人際間的摩擦、誤解和恩怨總是在所難免,如果肩上扛著“仇恨袋”、心中裝著“仇恨袋”,生活隻會是如負重登山,舉步維艱了,最後,隻會堵死自己的路。

南非的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盡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虐待他。

但是,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監獄方人員也能到常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得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製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靈的豐盈。

我們之所以總是煩惱纏身,總是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有那麼多的不滿和不如意,是不是因為我們缺少曼德拉的寬容和感恩呢?

記住曼德拉27年牢獄生活的總結: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推功攬過有好處

費丁南·華倫是一位商業藝術家。他善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贏得了一位暴躁易怒的藝術品主顧的好評。

“精確,一絲不苟,是繪製商業廣告和出版物的最重要的品質,”華倫先生事後說,“有些藝術編輯要求他們所交下來的任務立刻實現,在這種情形下,難免會發生一些小錯誤。我知道,某一位藝術組長總喜歡從雞蛋裏挑骨頭。我離開他的辦公室時,總覺得倒足胃口,不是因為他的批評,而是因為他攻擊我的方法,最近我交了一篇加急的稿件給他,他打電話要我立刻到他辦公室去。他說是出了問題,當我到辦公室之後,正如我所料——麻煩來了。他滿懷敵意,高興有了挑剔我的機會。他惡意地責備我——這正好是我運用所學自我批評的機會。因此我說:‘先生,如果你的話不錯,我的失誤一定不可原諒。我為你畫稿這麼多年,實在該知道怎麼畫才對。我覺得慚愧。’”

“他立刻開始為我辯護起來。‘是的,你的話並沒有錯,不過畢竟這不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隻是……’”

“我打斷了他。‘任何錯誤’,我說,‘代價可能都很大,叫人不舒服。’”

“他開始插嘴,但我不讓他插嘴。我很滿意。有生以來我第一次在批評自己——我喜歡這樣做。”

“‘我應該更小心一點兒才對,’我繼續說,‘你給我的工作很多,照理應該使你滿意,因此我打算重新再來。’”

“‘不,不/他反對起來,‘我不想那樣麻煩你。’他開始讚揚我的作品,告訴我隻需要稍微修改一點兒就行了,又說一點兒小錯誤不會花公司多少錢,畢竟,這隻是小錯不值得擔心。”

“我急切地批評自己,使他怒氣全消。結果他邀我同進午餐,分手之前他給了我一張支票,又交給我另一件工作。”

一個人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僅可以清除罪惡感,而且有助於解決該項錯誤所導致的問題。

艾柏·赫巴是會將任何事鬧得滿城風雨的最具獨特風格的作家之一,他那尖酸的筆觸經常惹起別人強烈的不滿。但是赫巴那少見的為人處世技巧,常常將他的敵人變成為朋友。

例如,當一些憤怒的讀者寫信給他,表示對他的某些文章不以為然,結尾又痛罵他一頓時,赫巴就如此回複:

回想起來,我也不全然同意自己,我昨天所寫的東西,今天就不見得全部滿意。我很高興知道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下次你在附近時,歡迎駕臨,我們可以交換意見。遙祝誠意。

赫巴謹上

麵對這樣一個對待你的人,你還能怎麼說呢?

其實華倫和赫巴未必有多大的錯誤,假如有的話,也是非常小的,但是他們那種精神卻是可貴的。承認自己有錯讓你有些難堪,心中總有些勉強,但這樣做可以把事情辦得更加順利,成功的希望更大,帶來的結果可能衝淡你認錯的沮喪情緒,況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隻有你先承認自己也許錯了,別人才可能和你一樣寬容大度地認為他有錯。這就像拳頭出擊一樣,伸著的拳頭要再打人,必須要先收回來方有可能。

站得高,所以看得遠

鎖定一個目標,然後開始修煉自己,逐步接近目標,整個過程既漫長又專注,但漫長與專注正是精通的要義。很多人一生隻有一個目標,但他能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結果他也獲得了成功。就像惠特曼,今天誰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美國民主詩人。但是在生前,他卻很倒黴,挨了一輩子罵,受了一輩子窮,晚年得了風癱症,孤苦伶仃地隱居在凱姆登小鎮上。蓋伊·艾倫寫過一本惠特曼評傳《孤獨的歌手》,艾默瑞·霍洛威寫過一部惠特曼研究《自由而寂寞的心》,都講述了他的遭遇。

愛因斯坦說:“現在,大家都為了電冰箱、汽車、房子而奔波,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了。但是也有不少人,他們不僅追求這些物質的東西,他們還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我們不反對物質上的衣食住行、榮譽上的名利地位對人的重要性,但是我們想說,追求事業,讓人的境界有了高低之分。”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其卓越的才華和驚人的洞察力著稱於世。在我們的記憶中,他好像始終是一個改變了世界的邋遢卻平易近人的老頭子的模樣。當他停止思考大自然最難解的奧秘時,我們會發現,在他的身上,在他的生活中,竟然可以折射出那麼多閃光之處。

愛因斯坦對自己曾有所描畫,其中有一句說:“我是一個執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輕人。”

他根據自身的特點、誌向和興趣,不求麵麵俱到,而是毅然地舍棄和“刷掉了”學校裏的許多課程,把精力和熱忱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不出所料,他在物理學方麵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這一膽大舍棄和合理調整以及所做的選擇,完全是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的。

1919年,愛因斯坦在與兒子埃德瓦的談話中說:“當一隻甲蟲在一根彎曲的樹枝上爬行的時候,它並沒有覺察到這根樹枝是彎曲的。我有幸覺察到了甲蟲沒有覺察到的東西。”這便是愛因斯坦的科學之旅。

追光和升降機是兩個影響了整個後世的蘊含想像力的果實。雖然這些不是結論的本身,但卻是結論的源頭。正是追光和升降機的設想,使他確立了目標。有理由認為愛因斯坦當時已經預見了朝目標趨近時的種種人生場景,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從此,他將對科學的愛好轉化到目標愛好上來。

愛因斯坦首次認識到光速並超前地意識到光速的含義時還很年輕。他也許想到了幼年時母親跑在時間前麵去的念頭,他也想跑到時間前麵去。他設想一個人追著光跑而且想把光握在手中時會怎麼樣?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他苦苦思索十年之後,得出一個並不十分驚人的結論:“時間是很可疑的。”可就是這個疑問,在經過他耐心琢磨之後,追光概念導致了狹義相對論的產生。

那麼,如何使人們確立的目標得以實現呢?愛因斯坦說:“客觀知識為我們達到某些目的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因為對科學家來說,他所堅信的是世界的規律性和可理解性,他的目標也就是揭示現象世界背後的規律性,或者說是宇宙秩序的內在和諧,這個目標自然要依靠對知識的不斷追求來實現。